强大的中华是如何逐渐固步自封,形成豪族社会的?

古代豪族社会

为什么讨论古代豪族社会?

首先,古代豪族社会上启春秋战国,下接宋元明清。看看这区别,春秋战国时期的生活质量低到天子吃饭就是往焖好的饭上面浇一点肉酱(古人怎么吃饭以后会开专题慢慢研究,我这个点来自于“何不食肉糜”这句话)到了宋代,如果你查看一下《东京梦华录》的记载,春秋战国的生活水平和开封的24小时都店开张的水平不可同日而语。如果没有理解古代豪族社会,你就不能理解中国如何从春秋战国一路来到宋代,如何开启“市场经济初步”,如何发明纸币,如何强大到生产出全世界40%的产值(GDP)

起源

得从春秋战国的结束开始讲。(春秋战国以后讲)商鞅变法废除了世卿世碌制度。(贵族的儿子是贵族,平民的儿子是平民,循环往复)这个事情把血统贵族彻底消灭了。取而代之的是秦的按功行赏。当时各个国君变法的逻辑就是加大自己利益,损害他人利益。战国竞争的最终结果就是因为秦国有函谷关、西戎、巴蜀,最后秦并天下。秦国是短暂的,具体秦国的那些具体谜团以后一一解答(以后会写秦史简述)亡秦必楚,楚国人刘邦、项羽、陈胜举起反秦大旗。最后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楚汉相争,最后汉统一天下。

强大的中华是如何逐渐固步自封,形成豪族社会的?

西汉整合了秦的帝国制度、楚的善武、齐的文治。(继续车同轨书同文的道路)汉代有三个法统:沛县法统、楚的法统、秦的法统。汉朝从春秋战国的独立王国组织到支配小国到帝国政权组织。

汉朝初年的黄老统治思想来自于汉高祖与功臣之间的合伙关系(在汉高祖孤立项羽时,他被迫选择出让利益)所以说刘邦的皇权是建立在复活分封的条件下面成立的。汉代改都城于长安,(现在的西安和咸阳周围)是为了用关中的地理优势(函谷关)牵制关东的豪族集团,这个选择决定了汉朝最后能成功的平定七国之乱。(原先汉代功臣的子弟)

以上就是豪族社会的开端经过

浅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强大的中华是如何逐渐固步自封,形成豪族社会的?

在这之前,儒家代表了孔子想要恢复的封建秩序。但是当时的帝王专制已经开始,儒家所能做的,就是给帝王的专制提供理论依据。为什么要尊儒术呢?因为,比较诸子百家,法家讲治理的具体方法,但是不提供超越性关怀,道家反之。而儒家,既有普遍性认同的基础,也有具体的组织系统,适合为帝王所用。这带来什么结果呢?天意的解读权在儒家手中,大家信天意,所以儒家虽然为帝王所用,反过来对帝王形成了约束。

除此之外,儒生还掌握了政治选拔的权利,对于举孝廉(政府吸收人才的方法)拥有极大的操控,这使儒家掌握了帝国的人才库。并且,儒生和文法吏合流,儒生开始全面接管官吏的系统。这就使帝国处于一个微妙的平衡中,士人和皇帝互相妥协。汉朝的社会结构

强大的中华是如何逐渐固步自封,形成豪族社会的?

秦汉一致反对同姓村,反正豪族存在以威胁政府。在政府中,刺史直接对皇帝负责,但官阶低于郡守,刺史要对抗郡守就要皇帝的力量,这样互相制衡。这么做的主要原因就是皇帝为了提高皇权,一直用非制度化的机构去反对制度化的机构。

强大的中华是如何逐渐固步自封,形成豪族社会的?

在中央朝廷也是一样的。为了对抗外朝(三公九卿制度,也就是皇帝将权力分给三公和九卿,最初创立于秦,在汉开始后不停地更改),汉武帝创立了内朝,也就是汉武帝自己提拔的一班人和外朝没有任何关系,他们和那些本来就一直掌权的三公九卿不一样,他们没有任何政治基础,只能依赖皇帝。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内朝也渐渐制度化。

强大的中华是如何逐渐固步自封,形成豪族社会的?

·于是皇帝虽然还有约束能力,但是对作为制度的皇权就失去了独立性。之前谈到的刺史和郡守的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事与愿违,刺史变为州牧,州牧是比郡守更大的上级,这种层层往上的制度导致更大的地方力量。

强大的中华是如何逐渐固步自封,形成豪族社会的?

强大的中华是如何逐渐固步自封,形成豪族社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