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杀弟,父杀子,妻殉夫,努尔哈赤时宫斗的残忍程度不比甄嬛传差

兄杀弟,父杀子,妻殉夫,努尔哈赤时宫斗的残忍程度不比甄嬛传差

(甄嬛传、如懿传、延禧攻略,提到清宫剧,可能大家第一印象就是:宫斗)

说到清宫剧,大家想到的第一个词恐怕就是“宫斗”,事实也的确如此,近年来大热的清宫剧,往近了说有《甄嬛传》、《如懿传》、《延禧攻略》,往远了说有《金枝欲孽》、《孝庄秘史》,不管是康雍乾御三家还是皇太极、嘉庆、咸丰,总之就是一个字“斗”,为了争太子,斗;为了争皇后,斗,满清的君主们似乎啥都没做,一天到晚尽顾着宫斗了。

兄杀弟,父杀子,妻殉夫,努尔哈赤时宫斗的残忍程度不比甄嬛传差

(上至顺治,下至咸丰,似乎满清宫廷就没消停过)

电视剧里虽多有夸张之嫌,但满清宫斗之盛也的确在历朝算是罕见,从康熙朝两废太子,九龙夺嫡,到雍正时圈禁兄弟,将弟媳挫骨扬灰,民间沸沸扬扬传播的“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诛忠、任佞”,即使号称“十全老人”的乾隆在登基早期也遭遇了弘晳逼宫谋反,废后之事更闹得人尽皆知,这一桩桩一件件都让吃瓜群众们酣畅不已,可见宫斗早已经深深刻在满清贵族的骨子深处。

兄杀弟,父杀子,妻殉夫,努尔哈赤时宫斗的残忍程度不比甄嬛传差

(但您可能不知道的是,从大清还是后金时,满人们就已经开始斗得你死我活了)

而给子孙后代奠定这一基调的正是开国君主努尔哈赤。尽管在宫斗剧中露面甚少,但实际上努尔哈赤时期的宫斗一样血腥残忍,其惨烈程度丝毫不比甄嬛传差。总结下来就是:父杀子,兄杀弟,夫杀妻,整个就是一出骨肉相残的悲剧。

兄弟相残

兄杀弟,父杀子,妻殉夫,努尔哈赤时宫斗的残忍程度不比甄嬛传差

(舒尔哈齐:从兄弟到仇人,最后被努尔哈赤囚禁凌辱致死)

作为努尔哈赤的亲兄弟,舒尔哈齐毫无疑问是努尔哈赤最信任的人,从被父亲赶出家门到投奔外祖父王杲,从在李成梁手下当奴隶到与大明决裂,哥俩相互扶持,一路走来感情深厚,作为努尔哈赤的主要助手和得力战将,舒尔哈齐跟随努尔哈赤共同努力统一了建州女真。随着事业的蒸蒸日上,舒尔哈齐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在努尔哈赤阵营里他是当仁不让的二号人物,所使用的的服饰器物也与努尔哈赤相同—“太祖弟舒尔哈齐贝勒为太祖同母弟也,笃念手足之情,待遇优厚,服御玩好,悉拟宸居。”

兄杀弟,父杀子,妻殉夫,努尔哈赤时宫斗的残忍程度不比甄嬛传差

(当察觉到努尔哈赤兄弟貌合神离时,辽东一把手李成梁迅速跳了出来离间兄弟俩的感情)

然而随着女真人在战场上不断取得胜利,地盘越打越大,权势地位越来越高,本应同享富贵的兄弟俩却生出了隔阂,一方面舒尔哈齐厌倦了始终以二号人物出现,他自认军功威望丝毫不逊色兄长,和尚摸得我摸不得?建州女真的领袖我也能当。而另一方面明朝煽风点火,鼓捣舒尔哈齐和哥哥造反,与兄长对大明刻骨仇恨不同,舒尔哈齐在出使大明时获得了良好的招待,大明给他授予了的正二品的都指挥使官职(和哥哥相同),这让他对大明极为感激,并在政治上逐步向其靠拢。

辽东一把手李成梁对舒尔哈齐也极尽笼络之能事,他让儿子李如柏娶了舒尔哈齐的女儿为妾,舒尔哈齐的妻子病逝后,李成梁父子还准备了丰厚的祭礼前去吊唁,大明的吹捧让舒尔哈齐飘飘然,他认为大明的确很看重欣赏自己的才能(其实只不过是挑拨兄弟关系,让他们窝里斗而已),于是舒尔哈齐决心以大明为后台,逐步树立起自己在女真人心中崇高的地位。

兄杀弟,父杀子,妻殉夫,努尔哈赤时宫斗的残忍程度不比甄嬛传差

(当与兄长的矛盾无法调和时,舒尔哈齐选择来到铁岭“另立中央”)

于是舒尔哈齐变了,他不但积极发展与大明、朝鲜和女真各部落之间的关系,竭力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而且与兄长努尔哈赤离心离德,在重要会议上屡屡和兄长唱反调,甚至在战斗中袖手旁观,之后为了掩护临阵脱逃的部下不惜当面与努尔哈赤硬顶,说

“诛二臣与杀我同。”忍无可忍的努尔哈赤剥夺了弟弟的兵权,将他赶出了最高管理层,让他再也不能领兵出征、参与政事。舒尔哈齐并不甘心就当一个有名无实的傀儡—舒尔哈齐居恒郁郁,语其第一子阿尔通阿、第三子紥萨克图曰:“吾岂以衣食受羁於人哉?”在与儿子们商议后,他带着数百亲信逃往铁岭附近的黑扯木开辟根据地,正式和兄长分庭抗礼。在他看来铁岭既是大明军事重镇,又与盟友乌拉部相近,自己大可以依托两者做出一番事业。

但舒尔哈齐似乎忘了一件事,他指望大明给他撑腰,明朝又何尝不是在利用他?努尔哈赤得知弟弟背叛后勃然大怒,他杀死了舒尔哈齐的两个儿子并率兵猛攻乌拉部,而舒尔哈齐所谓的靠山,驻扎在关外的明军则龟缩城中闭而不战,而舒尔哈齐只有麾下这数百兵丁,所谓的事业彻底成了笑话,舒尔哈齐绝望了,他只能含羞忍辱再次回到努尔哈赤账下,努尔哈赤没有杀舒尔哈齐,但也没有原谅舒尔哈齐,他被圈禁了起来,几年后在囚禁中死去。

父子相杀

兄杀弟,父杀子,妻殉夫,努尔哈赤时宫斗的残忍程度不比甄嬛传差

(舒尔哈齐死后,下一个在宫斗中牺牲的是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

舒尔哈齐的死算是吹响了满清亲人手足相残的号角,很快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就成了政治斗争的下一个倒霉蛋,作为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本有一手好牌,只可惜生生被这哥们给打烂了。

兄杀弟,父杀子,妻殉夫,努尔哈赤时宫斗的残忍程度不比甄嬛传差

(由于曾经入赘佟佳一族,在努尔哈赤以后的历代君主都有意识的淡化佟佳氏)

褚英是努尔哈赤的嫡福晋佟佳氏所生,作为长子嫡子,身份贵重非凡,尽管满族并不讲究所谓嫡长制度,但作为佟佳氏的上门女婿,努尔哈赤在创业之初得到了老婆佟佳氏一族的大力支援(在当时明朝政府称努尔哈赤为“佟努尔哈赤”,等到佟佳氏病逝后才改为“爱新觉罗”),背后有如此庞大的母系势力撑腰,褚英的地位不显赫都不行。

而褚英幼年丧母(佟佳氏只活了三十二岁),他和弟弟代善、姐姐东果格格自小便跟着父亲征战沙场,父子间感情最为深厚,除了家室好,感情好,褚英自己也非常争气,追随父亲南征北战培养了褚英极为彪悍勇烈的性格,战场上的他奋勇当先,能征善战,军功极为显赫。那时候的建州还处于“打天下”的状态,可不讲究什么“治国”,女真男人要是不能上战场为国效力那是万分丢脸的事(就连大胖子皇太极早年也弓马娴熟)所以能打仗的褚英在努尔哈赤眼中就是最合适的继承人,在舒尔哈齐死后努尔哈赤便有意识的培养褚英,为未来继任大汗之位做准备。

兄杀弟,父杀子,妻殉夫,努尔哈赤时宫斗的残忍程度不比甄嬛传差

(褚英把四贝勒、五大臣给得罪了个精光,最终迫使努尔哈赤放弃了他)

但褚英的缺点随着地位的提升暴露无遗,多年的战场厮杀让他的性格残忍暴烈,尊贵的出身和父汗的宠爱又让他心胸狭隘,不管是手足兄弟(后来的“四大贝勒”)还是开国大将(“开国五大臣”)他都通通不放在眼里。

要说只是脾气臭点顶多也就讨人厌,但褚英更大的问题在于他幼稚的政治能力,为了巩固自己的储君地位,为继位铺平道路,褚英多次试图削弱五大臣和四贝勒的权利和财富,这下褚英成了整个后金高层的公敌。努尔哈赤的儿子们不是善茬,他们本就对汗位垂涎三尺,对大哥执政嫉妒万分,现在褚英把跟随努尔哈赤出生入死的“五大臣”给得罪了个精光,在一番拉拢之下双方很快就成了攻守同盟,“四贝勒”和“五大臣”共同向努尔哈赤告状揭发褚英罪行。

一、褚英挑拨离间,离间阿哥贝勒和宗室大臣的关系。

二、褚英命令兄弟们背着父亲发誓效忠自己。

三、褚英威胁即位后将诛杀反抗他的兄弟大臣。

兄杀弟,父杀子,妻殉夫,努尔哈赤时宫斗的残忍程度不比甄嬛传差

这番话一出算是彻底宣告了双方的矛盾不可调节,同时也向努尔哈赤摊牌:要么罚我们,要么罚褚英。褚英虽然能打,但终究只有一个人,经过反复权衡后,努尔哈赤选择了放弃褚英,之后的数次出征他都没有让褚英率军出征,而是留守老窝(只有打仗才能获得奴隶和战利品),这是为了减轻众人的怒火,同时努尔哈赤也希望褚英能够反省检讨,谁知褚英却连带着把父亲也给恨上了,他“意不自得,焚表告天自诉”向老天祷告,恶毒诅咒父亲出征失败,努尔哈赤没想到长子竟然如此不可救药,他也没什么耐心等待褚英改过自新,用处理舒尔哈齐的办法将褚英圈禁,并在数年后将其杀死。

夫妻相疑

兄杀弟,父杀子,妻殉夫,努尔哈赤时宫斗的残忍程度不比甄嬛传差

(皇太极之母叶赫那拉氏,不满四十岁便撒手人寰)

男人们在前朝斗的不可开交,女人们在后宫也不闲着,努尔哈赤有妻妾十余人,女人虽不多但是非不少,除了第三任大妃叶赫那拉氏因为生下皇太极后来得以被追封为皇后,算是生前身后都圆满(但不满四十便撒手人寰),其他几任大妃无一例外都下场悲惨,首任大妃佟佳氏死后被人为忽略,连个封号都没有(还是因为努尔哈赤入赘佟佳一族这段的不光彩历史,所以佟佳氏注定被爱新觉罗的男人们所遗忘),第二任富察氏晚年时被污蔑“盗藏金帛”,最后被赐自尽;第四位大妃阿巴亥在努尔哈赤死后被迫殉葬。

兄杀弟,父杀子,妻殉夫,努尔哈赤时宫斗的残忍程度不比甄嬛传差

(阿巴亥,努尔哈赤晚年最宠爱的女人)

佟佳氏、富察氏等故事不多,咱们主要来聊聊阿巴亥。作为努尔哈赤晚年最宠爱的女人,阿巴亥十三岁便被立为大妃,这个生性聪慧的小姑娘有个极争气的肚子,在数年时间里连续为大汗生下了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个儿子,老来得子的努尔哈赤对阿巴亥母子爱如珍宝,一时间大妃风头无二,君王的恩宠和母子地位的急剧升高让阿巴亥母子成了某些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这不,在天命五年的某一天,侍女德因泽、阿济根突然向大汗打小报告,说大妃阿巴亥和大皇子代善通奸,努尔哈赤立马派人展开了调查,调查结果也让他大跌眼镜,在满清官方资料《满文老档》里边详细介绍了此事件的过程:

塔因查又告汗曰:“不仅此事,更有要言相告。”询以何言,告曰:“大福晋曾二次备办饭食,送与大贝勒(代善),大贝勒受而食之。又一次,送饭食与四贝勒(皇太极),四贝勒受而未食。且大福晋一日二三次差人至大贝勒家,如此来往,谅有同谋也!福晋自身深夜出院亦已二三次之多”汗闻此言,遣达尔汉侍卫、额尔德尼巴克什、雅荪、蒙噶图四大臣往问大贝勒及四贝勒。业经询,四贝勒未食所送饭食属实,大贝勒二次受食所送饭食亦属实。又,所告诸事,俱属实情。对此汗曰:“我曾言待我死后,将我诸幼子及大福晋交由大阿哥抚养。以有此言,故大福晋倾心於大贝勒,平白无故,一日遣人来往二三次矣!”每当诸贝勒大臣於汗屋聚筵会议时,大福晋即以金珠妆身献媚於大贝勒。诸贝勒大臣已知觉,皆欲报汗责之,又因惧怕大贝勒、大福晋,而弗敢上达。汗闻此言,不欲加罪其子大贝勒,乃以大福晋窃藏绸缎、蟒缎、金银财物甚多为词,定其罪。

兄杀弟,父杀子,妻殉夫,努尔哈赤时宫斗的残忍程度不比甄嬛传差

(大贝勒代善)

众口一词,人证齐全,代善和阿巴亥的丑事算是石锤了,这两人一个是大汗长子(褚英已死),一个是大汗最心爱的女人,也未免太肆无忌惮了吧!

其实也不怪他们,女真旧俗父亲死后长子可以娶继母,努尔哈赤也说过自己死后将阿巴亥母子托付给代善之类的话—

“待我死后,将我诸幼子及大福晋交由大阿哥抚养”。作为一个已经五十几岁的老人,努尔哈赤的健康情况颇为令人担忧,要是哪天他撒手人寰,自己这孤儿寡母的该怎么办?所以阿巴亥开始有意和代善接触,送食物也好,偷偷去他家也罢,两人倒不一定有苟且之事,主要是向代善透露一个友好的信息:我和孩子们的未来就托付给你了!而对于代善来说,既然父皇有言在先,他对接受美丽的继母更没什么意见。

但努尔哈赤这番话明显有时间限制,是自己死了以后,谁让你们现在就就勾勾搭搭了?努尔哈赤暴怒不已,但又顾及到家丑不可外扬,所以并未责罚代善,只是以私藏金银的罪名将阿巴亥“离弃”,作为举报的奖励,努尔哈赤将德因泽、阿济根两人提升为小福晋,并赋予她们和自己同桌吃饭的权利。

兄杀弟,父杀子,妻殉夫,努尔哈赤时宫斗的残忍程度不比甄嬛传差

代善和阿巴亥当然罪有应得,但德因泽、阿济根两人打小报告的动机也颇为可疑,毕竟告状这事成功与否对她们都没什么好处,告状不成,诬陷大妃贝勒肯定是死路一条;就算告状成功,她们未必能得到大汗的多少喜爱,反而要面对阿巴亥和代善的怒火(处罚阿巴亥也只是象征性的,一年后阿巴亥重为大妃),可见如果背后没有高人指点,这两个卑贱的宫女绝不敢行如此危险之事,后人谈及此事时多将矛头指向皇太极,毕竟这件事最大的获益者便是他。

这一手不但整垮了代善和阿巴亥(代善彻底丧失了继承人的权利,阿巴亥和代善私通,也就代表着多尔衮兄弟也丧失了继承汗位的权利),还在父亲面前留下了老实本分的形象,而且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不但逼着阿巴亥殉葬,同时也捎带上了德因泽、阿济根这两个倒霉蛋(努尔哈赤的十几个妻妾中只有这三个被迫自杀),这是以正大光明的理由行杀人灭口之事,可见努尔哈赤的后宫前朝相勾结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这还只是努尔哈赤在位时期,等到老汗王在宁远城下吃了败仗,伤重而死(努尔哈赤心大的没有规定继承人),皇太极等兄弟们为了争汗位抢的头破血流,那就是下一个故事了。

作者:雨目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