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粵康碼累計登記735萬次,“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彎道超車

截至4月23日,汕尾市粵康碼累計登記人次735.70萬次,位居全省第1;“粵省事·學校全員健康信息”上報的學校及學生數均位居全省第1;粵省事4月份實名用戶數增長20.16%,位居全省第7,3月份,活躍用戶環比上升135.5%,位居全省第3;粵政易激活率87.1%,位居全省第2;企業訴求響應平臺綜合評價排名全省第5;2020年第一季度“數字政府”改革建設信息採用情況全省第1……

一系列亮眼的數據顯示,汕尾在廣東“數字政府”改革建設進程中呈現出“黑馬”態勢,在全省彎道超車。“數字政府”改革建設的全速推進,有望為汕尾的經濟社會發展按下加速鍵。

“粵政易”汕尾版

在全省率先開通可視化數據視窗功能

4月20日,汕尾市移動辦公平臺“粵政易”上線“領導看數”功能,第一批開通了市直8個主題共58類數據、288項數據指標可視化頁面,以多維、動態數據圖表的可視化方式,實現重要指標隨時隨地“指尖查閱”,提供“領導駕駛艙”與“全景作戰圖”。

這是,汕尾加快“數字政府”改革建設,深化“粵系列”產品應用的又一創新成果,也是支撐全市政務環境優化,服務“三大行動”,不斷推動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舉措。

此次上線的8個主題,涵蓋汕尾全市經濟運行、產業發展基本面的重要主題,包括“稅務決策、脫貧攻堅、財政收支、重點項目、招商引資、經濟發展、疫情防控、供電數據”等。通過多維度、多層次、可視化的展現方式,讓市領導能夠一目瞭然地掌握這些領域的整體趨勢,也能一探到底,精準地把握具體問題。以“脫貧攻堅”為例,在“粵政易”上,不僅能夠看到全市脫貧攻堅工作倒計時,看到已脫貧、未脫貧戶的總體數據、地域分佈,還能看到“一戶一策”的推進情況,為各級領導精準施策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

據瞭解,“粵政易”移動辦公平臺是廣東省“數字政府”改革建設重要創新成果,定位於服務政府機關工作人員,包含全省統一通訊錄,可在手機上跨部門、跨地域發起音視頻會議、圖文會話,實現掌上辦文、辦會、審批,方便廣大公務人員隨時隨地開展在線工作和交流。該平臺已實現“橫向到邊”,覆蓋市直各個政府部門;“縱向到底”,延伸至街鎮基層工作人員。

截至4月22日,汕尾累計開通賬號21601個,激活18814個,激活率達87.1%,走在全省前列。

全力支持“抗疫”

疫情防控服務專區率先上線“粵省事”

疫情期間,無接觸式線上服務需求前所未有。汕尾迅速行動,圍繞疫情防控群眾“不出門”的急切辦事需求,依託“粵省事”平臺支撐能力研究開發本市特色防疫信息服務平臺建設。

2月15日,汕尾在全省率先上線“粵省事”汕尾疫情防控服務專區,開設“地市特色服務”“權威防疫資訊” “防疫便民服務”三大模塊,成為全省首個在“粵省事”上線地市疫情防控服務專區的城市,為汕尾市民提供全方位、主題式的疫情信息和便民服務。

其中“地市特色服務”提供省內通行登記、12345、發熱門診查詢等服務;“防疫便民服務”提供疫情線索尋人、疫情群眾監督、全國同乘疫情、組織機構成員健康採集管理等功能;“權威防疫資訊”提供全國及汕尾本地疫情期間的政策措施、防控指引、通知公告、闢謠信息等信息,讓群眾快速瞭解相關政策及公告,保障信息公開透明。

目前,“粵省事·汕尾版”上線了涵蓋人社、民政、稅務等部門共713項事項(全省1177項),證照數57個(全省75個),實名註冊用戶數約138萬人,4月份訪問量1.073億。其中汕尾本地特色事項66項,全省排名第3,月辦理量超100萬。

2月16日,汕尾又在全省率先推出粵省事“粵康碼”服務,通過信息化手段,提醒檢測人員留意體溫異常用戶,實現體溫檢測結果聯網、重點人群排查管控及潛在接觸著行動軌跡追蹤,極大地減輕檢測人員登記壓力,提高疫情排查效率,助力全面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同時,充分利用“粵康碼”應對不同應用場景分別推出對應功能。例如,應對清明期間疫情防控和森林防火,於3月11日推出“護林碼”服務;應對教育系統疫情防控工作,於3月19日推出教育系統全員健康申報服務,並於4月1日在全市各級學校推廣使用,為全市1248所學校、56萬名學生提供個人健康在線申報服務。

此外,汕尾在粵省事車輛“入粵登記”功能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登記流程,引入地圖定位、OCR身份證自動識別等技術,大幅提高車輛檢測登記效率效率,於2月13日上午11時率先在粵省事開通“車輛通行登記(市內)”功能,平均登記時間壓縮6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為解決“一罩難求”的問題,汕尾推出“海陸安康”口罩預約微信小程序,通過口罩“網上預約”讓市民不出門就可以買到口罩。

一系列線上便民服務,為疫情期間汕尾老百姓的生活提供了極大地便利,保障了疫情防控工作的順利開展。

“店小二”式服務

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疫情之下,企業也到了最艱難的時刻。為幫助企業順利渡過疫情的難關,汕尾以“店小二”式的服務,依託“粵商通”平臺,強化涉企辦事主題一站式。

受疫情影響,企業招工難,人們找工作也難。為實現員工求職“不見面”、企業招聘“不斷線”,汕尾於3月5日開通“粵商通”企業招聘平臺,通過“粵商通”和“粵省事”互聯互通,為汕尾用工企業和個人應聘提供零接觸、全流程、24小時線上服務。發佈招聘信息企業588個,招聘崗位數量1055個,招聘人數10916個,總求職人數25866名,成功錄用人數3597名,在疫情防控期間解決企業和個人同時面臨的招聘難、就業難兩大難題。

同時,開通企業員工健康申報功能,幫助企業組織開展在線化、數字化健康管理,強化疫情期間人員排查到位和防控機制落實,已有1001家企業通過“粵省事”對19845名企業員工記錄健康申報。

汕尾還在“粵商通”開通企業訴求響應平臺,建立訴求響應機制,及時解決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面臨的突出問題,實現“企業有呼、政府必應”。目前已處理企業訴求工單144張,推動發改、稅務、市場監管等7個部門共16個抗疫惠企文件發佈,推送至本市11775個企業,鼓勵全市企業有效應對疫情、共渡難關,是全省首個通過“粵商通”發佈抗疫惠企政策的地市。

疫情設障礙,審批不受阻。3月26日,汕尾成功上線全省首個“粵商通·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服務”,企業在手機上即可完成項目立項登記、項目信息變更、項目進度報送、事項審批進度跟蹤、建築行業相關資質查詢、用電報裝等服務,大大提升企業辦事的效率。企業還可以通過出示項目代碼二維碼,作為項目“身份證”,窗口人員直接掃碼即可登記項目和企業的基本信息,確保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全流程“一碼通辦”。

針對,傳統的投標保證金繳納存在資金佔用時間長、收退手續繁瑣、投標成本高等問題,汕尾在工程建設招投標及政府採購環節推行電子保函,作為將深化“放管服”改革和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的重大惠企舉措。

據瞭解,電子保函是通過“互聯網+公共資源交易+金融服務”模式理念和科技手段,推行“不見面”辦理,將線下門檻高、程序多、審核慢的保函擔保變為線上門檻低、程序少、審核快的信用擔保,以此提升公共資源交易服務,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在減少疫情傳播的同時,有效地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積極幫助企業應對疫情帶來的經營困難,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採寫:南都記者 陳燕

汕尾粵康碼累計登記735萬次,“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彎道超車

一號樓工作室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