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中的二八法則,為什麼你是八?

想要一個人變得平庸,只要不斷地給他灌輸垃圾資訊就可以。

就是 我們生活中經常聽到的 "二八法則"。

“二八法則”是著名的經濟學經典理論之一,又叫80/20原理,它指出:在任何特定群體中,重要的因子通常只佔少數,而不重要的因子則佔多數,因此只要能控制具有重要性的少數因子即能控制全局。

這個原理經過多年的演化,已變成當今管理學界所熟知的二八法則——即80%的公司的利潤來自20%的重要客戶,其餘20%的利潤則來自80%的普通客戶。20%的員工創造80%的財富。

職場中的二八法則,為什麼你是八?


這條法則的重心是告訴管理者經營公司時要抓關鍵,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要抓關鍵人員,關鍵項目,關鍵崗位,關鍵環節。

1995年9月,美國舊金山舉行過第一次會議,聚集了全球500多名政治領袖和商業精英。與會者一致認為隨著全球化的推進,會加劇貧富差距,使財富聚集在全球20%人手中,而另外80%的人將被邊緣化,那麼如何化解這80%和20%的人之間的衝突呢?當時有學者認為:只要給80%的人塞上一個“奶嘴”,這就是聞名遐邇的“奶頭樂”戰略。

職場中的二八法則,為什麼你是八?


而身為職場中員工的我們,又從這條法則中受到什麼啟發呢?

不可否認,我們大部分人是那80%中的一員。每日兢兢業業地踩著考勤的鐘點上班,在網絡的大海中消弭光陰,在辦公室的日光燈下蒸發青春,在若有若無的環境中消失了銳氣。習慣於安排,習慣了妥協,習慣了得過且過。是的,80%的人是這樣的,我們上班只是為了每月15日出的薪水,我們做的是事,而不是事業。偶爾有某個“八份子”想轉變一下思維,提升自己,但又因意志不夠堅定而很快被其他“八份子”同化了,繼續回到那個庸庸碌碌的人堆裡,失去了獨立雞群的勇氣。

反觀那20%的員工,他們是如何面對工作?或許他們從不用考勤,但他們工作的時間可能更長。他們有著良好的工作品德,善於思考,不為工作而工作,積極主動地營造工作氛圍,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能力,把每一件事做到盡善盡美。上班對於他們來說是愉快的,開心的,充滿挑戰樂趣的,能夠實現人生價值的。

也許“八份子”們要說,我們一直都沒有找到可以為之託付終身的工作機會,是環境把我們逼成這樣的。環境真的不可以改變嗎?未必吧。最著名的例子莫過於比爾?蓋茨。大家都知道他中途輟學而後經商,開創計算機的新紀元,是一個典型地不被環境所左右的人物。就算比爾只是一個特例,不足以服眾,但我們總可以主動地發掘自己能力不足的地方,及時充電,然後積極地尋找更適合的地方,或者在公司裡尋找更合適的位置,一揮所長。改變環境或者被環境所改變,完全因人而異。

實際上在“八份子”們身上,問題也正在於此。用我們常掛在嘴邊的話說就是“迫於生計”。為了“忍辱負重”地活著,我們不敢貿然地另覓高枝,挑三揀四,於是不得不做那80%裡的從眾份子。但試想想,如果我們能更加積極地面對工作,更好地加強自己的能力,把握公司裡每一個重要的機會,自然能夠漸漸地成為公司裡的“二份子”,逐步地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進而改善自己的生活。當然,在這條蛻化的路上有的人會走得慢一點,有的人會走得快一些,但只要決心不變,努力不斷,成功升級那是遲早的事。

主動給自己帶上一個奶嘴,邁向不平凡最高的境界就是——自律。

做二還是做八?你還沒想好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