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間,本就是各人下雪,各人有各人的隱晦和皎潔

如果問我,公眾號的名字為啥要叫“藝術家的宇宙準則”,可能是當時頭腦發熱,操之過急。寫在最開始,合夥人說:“雖然自詡為藝術家,也不過是兩個文藝青年開啟的一段文藝征程”。有段時間,我甚至產生了更名的想法,覺得叫“藝術家”有點太大了。


都聽過一句話——藝術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我想,用文字來表達也是一種藝術吧。


故事正在發生,生活本來就是一部電視劇。有人剛剛進組,有人已經殺青。至於今天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是因為前些日子,聯繫上一個經久未見的小學同學。


他和妹妹是後轉入我們班的,做了一年的同窗。後來升初中我就轉去一所私立學校,那個時候我們連qq號都沒有。這一分開,就是好些年。


感謝吧,這個年代不存在聯繫不上的人,只存在不想聯繫的人。微信通過好友驗證後,就熱絡的聊了起來。


原來他已經早早地畢業於社會大學。我說真好,你都已經賺錢了,我們還在花錢。他跟我說“你是大學生,我們和你有可比性?”我一時不知道回覆些什麼。他又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這世間,本就是各人下雪,各人有各人的隱晦和皎潔


後來,我問他有沒有後悔不上學,他告訴我說不能說後悔,因為當初是考慮家裡,考慮自己的學習分數才做的做後選擇。過了一會,他又補充說也不能說不後悔,上大學真的很有前途,不會像現在這樣,前方一片渺茫。


看到這裡,你大概會覺得他不過是一個感慨學歷重要的肄業自由職業者嘛,不足為奇呀。就像開始我所認為的那樣。


聊著聊著,大概瞭解了失去聯繫的這些年他都經歷了什麼。一八年初分手,一八年末進看守所。一九年初緩期徒刑,一九年末差點沒命。二零年初因疫情而失業。這麼曲折的劇情,電視劇都不敢這麼寫。卻通通發生在他的身上。


這世間,本就是各人下雪,各人有各人的隱晦和皎潔


在我的印象裡,他是一個瘦小的男孩,算不上不良少年也不會做出格的事。當他說進看守所,我問裡面的生活怎麼樣。他調侃的說:到點吃飯,到點睡覺,不幹活,沒事盤腿看電視。CCTV1看了三個月,十二部電視劇。


是啊,總有一天,讓你難過的事你能笑著說出來。讓你不理解的問題在未來某一天找到答案。那些讓你輾轉反側徹夜難眠的事也終會解決。沒有人能夠永遠的活在過去,也沒有到不了的明天。


他說大風大浪經歷了,最後被不起眼的石頭絆倒了。


其實天大的事都不足以讓一個人崩潰,可是往往就在那一瞬間,那一點小事,會讓我們覺得生活好難。


看過一句話:絕大多數孩子之所以輕易就能快樂,是因為時間和經歷還沒有給他足夠多的難過和痛苦,不然,若聞到一個有著前世記憶的五歲孩子,他還能回答,他很快樂嗎?


我不知道當他雲淡風輕的說出這些話的內心活動,想必經歷這些也一定讓生活捶的萬念俱灰。可他告訴我他要活到老,學到老。讓自己變得成熟穩重。在社會大學,他學到了人心難測,要學會偽裝自己。學到吃虧是福。學到愛情三分真七分假,民政局能辦紅本也能辦綠本。


00年出生的他更像是一個看透炎涼世態的長者,以長輩的口吻告誡著剛剛邁入社會不諳世事的小朋友:輝煌時都是酒肉朋友,落魄時陪在身邊的才是真真正正的好朋友。對待每個人,每個朋友都要有防備心理。畢竟誰也不知道下一秒發生什麼。


這世間,本就是各人下雪,各人有各人的隱晦和皎潔


最後,他說如果真的有一件事讓自己後悔了,這件事這輩子你都放不下,你都感覺是一種虧欠。尤其是愛情。


不被看好的零零後也長大成人了。我們生活在不同的境遇裡,承擔著成年人的壓力和責任,面對著似是而非的爭議,慢慢學會了周全與妥協,慢慢承認現實和真相,也慢慢明白,遇到困難咬牙堅持閉口不談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否則日後看來皆是他人笑柄。


大概所有人都會慢慢變成自己最初討厭的那種人。還自欺欺人的美其名曰“圓滑是種保護色”。


人不經歷不成長。


願你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