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開國創制受到元朝哪些影響?

歷史的天空好精彩11


明朝在元末群雄混戰中奪得了天下。朱元璋在隨後的創制中,對元朝的制度既有繼承,也有創新,還有矯枉過正的一面。下面我們來看看怎麼回事。

政治制度:朱元璋對元朝政治制度有繼承,但隨後進行了較大改變和創新。

明朝在開始時,大體上完全繼承了元朝的政治制度。

最初,明朝中央設置中書省,在地方上沿用行中書省制度。但是,因朱元璋本人做過宋政權(紅巾軍劉福通建立的政權)的江南行中書省丞相,他明白這種制度不利於皇權的集中。於是,朱元璋在洪武九年(1376年)將行中書省改為承宣布政使司,並對省級政治做了如下調整:

  • 布政使:主管一省的行政、財政,職責主要是執行朝廷政令;

  • 提刑按察使:掌管一省的法庭、監獄;

  • 都指揮使:掌管一省的軍政。

  • 省之下設立府、州、縣。

這樣把原來行中書省權力過大、過於集中的問題解決了。

在朝廷中央層面,中書省的權位顯得過高過重,使丞相有能力與皇帝抗衡(元朝混亂的高層政治與此有關)。這種情況當然要改。朱元璋於洪武十三年(1380年)處死了丞相胡惟庸之後,就取消了中書省和丞相職位,改由皇帝直接統管六部,這樣使中央權力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科舉制度:朱元璋繼承了元朝科舉的內容

元朝前期(元世祖、元成宗時期)並沒有開科取士,元朝官吏主要靠世襲和推舉進行選擇。到了元仁宗時期,因為元仁宗本人從小受儒學老師培養,再加上要緩和元朝的階級和種族矛盾,就於1313年恢復了科舉。

元朝科舉與宋朝又有很大不同。宋朝科舉考試內容均來自儒家經典,比如《春秋》、《尚書》、《論語》、《周易》等。而元朝則將內容改了,科考內容以宋儒理學為主。在《元史·順帝本紀》中明確提到,“貢舉法行,非程、朱學不試於有司,於是天下學術凜然一趨於正。”

元朝改革科舉內容的本意,是注重人才有經世致用的實際本領,秉持了實用主義原則;元朝希望選取的就是有德行能做事的實用型人才。元朝認為詞賦章句浮華無用,就專門以德行明經科取士。元仁宗在恢復科舉的詔書中說,“舉人宜以德行為首,試藝則以經術為先,詞章次之。浮華過實,朕所不取。”而宋儒的理學恰好強在德行明經這一塊,因此宋儒理學就成了科舉核心內容。

朱元璋在科舉內容方面完全繼承了元朝的做法。

戶口制度:朱元璋把大明整個建成了一個“大農村”

朱元璋有感於元朝因為社會管理過於寬鬆而丟失了天下,因此他主張對社會進行了嚴密的管理。同時,元朝時白銀在西亞購買力大於在中國,因此導致了中國白銀大量外流,明初時中國社會嚴重缺乏通貨(白銀、銅)。這兩點促成了朱元璋對整個社會進行戶口分類制度。

朱元璋將全社會的人口分為民戶、軍戶、灶戶、匠戶等戶口。民戶就是農民,軍戶就是當兵的,灶戶就是煮鹽的,匠戶就是各類工匠。戶口分了之後,不許改變,身份必須遺傳。朱元璋的做法等於把各類物產的生產和消費都確定了。

這在缺少通貨(通貨緊縮)的情況下行之有效,明朝經濟迅速恢復。

1397年,大明有個統計數據,全國擁有700畝以上土地的戶數是14341戶。此時明朝約有1300萬戶、7000多萬人,全國土地7億多畝,這麼看來,明朝當時的財富還是非常均勻的。這樣,整個大明就跟一個大農村一樣,全部以小自耕農為主,社會非常平均。

對於這些大戶,朱元璋當然不能便宜了他們。朝廷讓這些大戶負責所在地的大明驛站系統,朝廷來往官員經過該地的食宿等成本就落到了他們頭上。

但是,因為各類戶口的人口繁衍速度不同、有人不愛自己的身份要改行等原因,隨著時間推移,這個制度逐漸破產了,這是後話。

結束語

以上是朱元璋開國創制的主要方面。我們看到,這些主要方面都受到了元朝的影響:

  • 政治制度:先是繼承元制,後來做了重大改變,形成了空前的皇帝集權;

  • 科舉制度:完全繼承元制,但後來竟演化成八股文,完全背離了元朝改革科舉的實用主義原則;

  • 戶口制度:鑑於元朝的鬆散,朱元璋矯枉過正,把明朝社會變成了準計劃經濟形式;軍戶制度則是完全繼承元制。

明朝作為元朝之後興起的朝代,在開國創制方面,對元朝制度既有繼承、也有改進,這些都是朱元璋這位開國者結合實際的重大舉措,對當時以及後續的中國社會產生了重大影響。

---凌煙閣論史---感謝你的閱讀!歡迎你贊評轉+關注!


凌煙閣論史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襲承了許多元朝的制度,也對後世的明朝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元代的科舉制度

元代的科舉崇尚理學,元仁宗詔書中規定,朱熹的《四書章句集註》成為了科舉考試第一場“經問”中四書部分的唯一參考書。五經部分除了《禮記》,都用宋代理學者的註疏。而洪武十七年時也基本沿用了這一制度。

朝鮮貢女制度

高麗要向元朝進獻女子,徐皇后去世第二年,朱棣就恢復這一制度,朝鮮開始嚮明朝進獻女子,其中比較有名的有權賢妃、任順妃,後來朱棣活剮了三千宮女,也是因為朝鮮貢女進讒言。

後來朱厚照想恢復這個制度,朝鮮百姓當時和中國百姓一樣,聽說皇帝要美女,都匆匆嫁女,朱厚照知道後就作罷了

土司制度

元代確立了土官土司制度後,朝廷任命土司時要正式賜予誥敕、印章、虎符等信物,同時在許多方面都加強了對土司的管理。

到了明代,也基本承襲了土司制度,但是為了鉗制土司,明朝又設立了流官制度。

曆法

元朝人郭守敬、王恂、許衡等人制定了《授時歷》,被譽為中國古代曆法的頂峰,為最精密的立法,明代的《大統歷》直接照搬了這個立法。

《授時歷》以365.2425為一年,比地球繞太陽一週的迴歸年實際週期只差了26秒,比格里哥萊歷早了200多年。

總結:明代許多制度都承襲了元代,但也有廢除,比如廢除了中書省,朱元璋剛建立起明朝,當時的社會已經受元代影響了很長時間,為了穩定人心,他只能先用前代的制度來進行治理國家


御指點江山


我是白龍赤子,感謝題主的提問。

元朝,於1271年正式建立,存在僅有98年。但就是這樣一個存在不到百年的王朝,對於中國歷史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主要有以下貢獻:

一、經由它所開創的行省制度,一直沿用至今;

二、回族的形成於元朝;

三、元朝時期,經過闊端和薩迦班智達的努力,西藏正式納入中國的版圖,使我國的領土更加的遼闊;

四、促進了中國的“全球化”。在元朝,大都、上都、泉州、杭州、廣州已經是國際一流的城市,泉州港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貿易口岸。

五、作為與唐詩、宋詞並稱的元曲也形成於元朝,出現了“元曲四大家”,四大家之首關漢卿的《竇娥冤》更是經典中的經典,豐富了中華文化,被廣泛地傳播,流行於世界各地。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面臨諾大的帝國,國家治理的問題是重中之重。這個王朝是繼元朝而建立的,得必須繼承元代統治的一系列政策,這樣才能使帝國更加長期的有效運作。另外,明太祖朱元璋也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者,他對元朝創制的合理因素採取繼承的態度。那麼,元朝創制對朱元璋建立的明朝究竟產生了哪些重要的影響呢?這種影響又體現在哪些方面呢?下面將逐一說明:

一、繼承“汗權至高無上”

的權力概念,這也是宋代以來皇權加強的產物,蒙古政權更是如此,“大汗”在一個家族當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位置。當然,在高度集權的同時,這種觀念也造成了多次蒙古政權的動搖,那就是汗位之爭;

二、在明初實行分封制。分封制度在歷史上的朝代建立初期多次出現,這與中國人對血緣關係的看重有著密切的聯繫。明朝初年也是如此,明太祖朱元璋實行分封制。這與朱元璋多疑的性格分不開,他不相信除宗族以外的人,這一點在明初的“大清洗”中就可以看出,所以採取分封制。實際上,這種制度也體現著對元朝制度繼承的一個方面,大蒙古國乃至後面的元朝一直奉行“家產製政治傳統”和“宗王出鎮制度”,這些制度與分封制都強調血緣關係的重要性,且在元朝具有較好的經驗,所以得到了朱元璋的繼承;

三、在中央設立中書省,地方設立行中書省。行省以下,設立府、州、縣,皇帝擁有大權;

四、衛所制度。明代繼承元朝的衛所軍戶制度,在遼東都司、貴州都司、四川行都司、陝西行都司等“軍區”設立衛所,有效的加強了帝國的管理;

五、“配戶當差”。這個制度是什麼呢?明代初期,對全國各個行業的人進行了分類,什麼戶就當什麼差,比如軍人一輩子就要當軍戶,軍匠戶就要一輩子做軍器,這些戶口定下來後,世代不得改變。這樣,就有利於國家對民眾的有效管理,重要的是,也有利於國家稅收的統一收購,很少出現偷稅漏稅的現象;

六、沿襲元朝,官營手工業一直處於核心的地位,並且採用“匠籍制”,後有所變化,但還是在元朝創制的基礎上發展的。

綜上,明朝繼承了元朝創制的“合理內核”,到明成祖時期,明代國力達到了初期以來巔峰,形成了“萬國來朝”的局面。有些小國家的領導人來中國朝貢後竟然就不想走了,可見明朝的世界影響力,這種強大的影響力是和對元朝創制的繼承分不開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沒有對元朝創制的繼承就不會有明朝成祖年間“鄭和七下西洋”的壯舉。

結束語:明代對於元朝創制的繼承就像隋朝對漢魏八百年以來各項制度的繼承一樣。不管是民族政權還是中原政權,只要有利於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東西,我們的先民就會把它奉為至寶,而不斷繼承和發展。實際上,這與中國古代歷來重視“資治”的觀念是一脈相承的,唐太宗有言:“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便是這方面的反映。所以,我們學習歷史應該看到它為當下借鑑的一面,而不是僅僅把自己沉浸於古代,缺乏歷史與現實社會的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