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脸关公,白脸曹操,是什么让曹操背负奸贼的名号

京剧中总有这么一句话唱到:"红脸的关公,白脸的曹操。"在京剧中红脸代表着忠厚义气,而白脸却代表着狡猾奸诈。历史上的曹操究竟是不是如京剧所唱的那样狡诈奸猾呢?为何京剧要将曹操的人物形象唱成白脸呢?原先出于曹操队伍的关羽为何又能在京剧中得到红脸呢?

这一切先让我们来谈谈京剧中关羽与曹操的人物性格与故事。

桃园结义,忠厚义气

谈起关羽就不得不说到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桃园三结义。当年卖绿豆的关羽、编草鞋的刘备与卖猪肉的张飞三人在机缘巧合之下结识。随后三人来到桃园,临近汩汩溪流,背倚满园桃色,一同举起酒杯,共同对天进行起誓。三人山盟海誓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最终三人结为兄弟,共同拜刘备为大哥。

红脸关公,白脸曹操,是什么让曹操背负奸贼的名号

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桃园结义

三人桃园结义之后,情同手足。于是三人招兵买马,大破黄巾起义,一同为风雨飘渺的东汉效力。三人一同发展,但后来,关羽留到了曹操的门下。但刘备势力在不断发展,这需要人才来不断增强自身实力。

于是刘备召关羽前来,但曾经发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曹操对关羽这门大将已在挽留,但最终也无可奈何。关羽一心想要投奔到其大哥的军营里面,不忍放下自己的优厚待遇,一路上过五关,斩杀六将,来到刘备的阵营。

红脸关公,白脸曹操,是什么让曹操背负奸贼的名号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

此后,关羽一心为刘备作战,成为刘备的忠实左右臂膀。其为人忠厚义气,曾经曹操赤壁战败,逃到华容道。当时其军队萎靡不振,曹操曾经嘲笑周瑜和诸葛亮,讥讽他们聪明却不在此天险用兵。但话还未完结,关羽就出现了。关羽的出现让曹操心凉了一大截,但是其利用昔日对关羽的恩情,成功打动关羽,让其回去了。

红脸关公,白脸曹操,是什么让曹操背负奸贼的名号

曹操败走华容道路遇关羽

由此可见关羽正是如京剧的人物形象"红脸"一样,忠厚仁义,代表了中国的一身正气,是中国集"义"的于一身的代表人物。但曹操就真的是如京剧所唱的"白脸"吗?

挟天子以令诸侯,揽人才以治天下

在诸多军阀势力忙着开疆扩土的进程时,曹操,这个谋略家站在政治的制高点审时度势做出了重大决策——挟天子以令诸侯。公元196年,汉献帝在张杨等人以及其他势力的控制下返回故都,曹操充分利用各方矛盾抓住董承提供的机会,进兵洛阳,控制天子,趁着其他人尚未作出反应的时候,迅速挟天子移驾许都。从此以后,曹操将天子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

通过这次挟天子,曹操在政治上获得了主动权,但其仍然面临着危险的军事威胁,群雄包围,将曹操团团围住。但即使这样,面临着重重考验的他,却在战乱中一枝独秀。曹操在经过三征张绣,伐灭吕布后,使得自己在战场上逐渐获得军事领导权,为争夺北方的控制权解除了后顾之忧。

红脸关公,白脸曹操,是什么让曹操背负奸贼的名号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

通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终于掌握了政治大权,但一个政权的发展就像刘备那样需要大量人才,然而乱死之中的曹操在乱世之中有一条别具一格的用人风格。曹操曾经发布《求贤令》:"二三子其佐我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表示自己用人唯才是举,不会过分重视你的出身与品德,相反只要你有才,我曹操都会因材而用。

红脸关公,白脸曹操,是什么让曹操背负奸贼的名号

曹操发布求贤令

但是这样的人才选拔不再以德为核心,就容易造成统治阶层的混乱与腐败,这种常识性认知在曹操这里真的适用吗?

曹操唯才是举不假,但曹操却疑心极重,忌惮他人揣测自己的想法。曾经他装睡杀掉自己身边长期服侍自己的宦官,以此来证明自己梦游和疑心之中。后来曹操与刘备两军对垒,相持不下。因为曹操说了鸡肋两字,使得杨修自作聪明,传播谣言,造成军心混乱。曹操生性多疑,最忌惮别人揣测自己的心思便以迷惑军心的罪名杀了杨修

红脸关公,白脸曹操,是什么让曹操背负奸贼的名号

曹操斩杀杨修

由此可见曹操虽然唯才是举,但是其疑心极重。所以唯才是举会与曹操的多疑的性格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补充。纵观三国历史,又有多少曹操阵营里面的官员因为道德败坏而造成曹操政权的内部腐败?

儒家传统,以德为本

关羽在历史上真的是仁厚忠义,一度被历代统治者而重视并提倡,因此京剧中关羽是红脸,但曹操真的就是"白脸"所代表的形象吗?探究其原因就不得不谈起儒学对京剧的影响。

众所周知,孔子周游列国,复兴"礼"制,但其却领导了中国历史上文化的一场大变革。私学的开创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发展,同时进一步发展了以"仁"为核心的学说——儒学。到了西汉,在董仲舒的建议之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又兴办太学使得儒学成为官方学说。后期科举制的考核主要内容也是也儒学为基础,因此中国历代统治者与文人都极为重视儒学,这也就促进了"仁"与"德"的在社会中的传播。

红脸关公,白脸曹操,是什么让曹操背负奸贼的名号

孔子传授知识发展私学

而京剧作为中国的戏剧国粹,其的出现是建立在中国封建的儒学思想之上。而中国传统儒学思想带有极大的忠君政治色彩,因此京剧的演出就汲取了大量的"忠君"色彩。

曹操白脸,忠君色彩

因此曹操在京剧史上的不光彩就是京剧的传统忠君政治思想色彩所导致的,曹操当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迹实际没有做到"忠君"本分,因此历代统治者害怕如果赞扬曹操,就会再次上演这样的事件。因此一直推崇关羽的"忠君"而抹黑曹操"奸臣"。

但其实乱世之中,曹操的这一做法虽有"逆反"的现象,但实际是顺应了汉朝盛极必衰的历史发展潮流趋势。挟天子以令诸侯,使得曹操迅速统一了北方,给了北方的百姓一段时间来休养生息,同时其唯才是用,在三国那样的乱世,这样的用人方式确实使得社会在一定时间内的快速发展。

红脸关公,白脸曹操,是什么让曹操背负奸贼的名号

曹操

因此从乱世之中来看你,白脸的曹操形象实际上是名不副实。而真正的曹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