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一族的覆亡,千古明君的朝堂

如果单纯地从霍氏家主的身份来审视霍光,只能说,这是个可怜的丈夫、可悲的父亲、失败的一家之主。

他活着的时候,霍氏一族上上下下仗着他的权势骄横跋扈,僭越逾制,就连他夫人干出来毒杀皇后这种足以让他身败名裂的蠢事,他也不得不捏着鼻子帮她擦屁股;可他死了以后,霍氏满门如同一群无头苍蝇一般不知所措,除了骄横依旧之外,没有任何余荫依仗,被皇帝轻轻松松地扫出权力中枢。更可悲的是,还传出他夫人和霍府管家冯子都勾勾搭搭的丑闻。

但在我看也,正因为如此,恰恰说明了霍光在世时绝无图谋之心,否则,以他的权势和能力,想要架空皇权、培植力量,扶保族人,最终实现权力在霍氏一门中交接绝非难事。可他活着的时候固然对族人放任纵容,死了之后却也任由族人自生自灭,除了给自己的两个孙子争取了个侯爵之外,根本没有任何迹象显示他对族人有什么长远打算。

或许在他看来,不做打算也是一种安排。毕竟他儿子霍禹会继承他博陆侯的爵位,他两个侄孙霍山、霍云也都封了侯爵,至少一辈子落个富贵绵长是没问题了。

一门三侯,这个结果对于一般人家可谓是家族巅峰了,可他的夫人霍显很不满意这个安排,除了爵位之外,她更希望儿子能够继承霍光的权力。

但已经品尝过如芒在背的滋味的刘病已不可能再允许有第二个霍光出现了。


霍光一族的覆亡,千古明君的朝堂

在任命魏相为丞相之后,刘病已又进行了一系列人事变动:

霍光女婿、度辽将军、未央卫尉、平陵侯范明友调任光禄勋,同时收回度辽将军的印绶;

霍光女婿、中郎将、羽林监任胜调出京师,任安定太守;

霍光姐夫、给事中、光禄大夫张塑调出京师,任蜀郡太守;

霍光女婿、中郎将王汉调任武威太守;

霍光女婿、长乐卫尉邓广汉调任少府;

霍光孙女婿、散骑、骑都尉、光禄大夫赵平被收回骑都尉的印信绶。

这个人事调动有两个共同点:第一,所有人都是由内宫调往地方;第二,有兵权的都被收回兵权。

同时,刘病已还任命霍光的儿子霍禹为大司马,但不颁给印信和绶带,撤销他以前统领的屯戍部队和官属。也就是说,他是继承了霍光大司马的职位,但也仅仅是职位而已,没有任何权力。

然后,任命张安世为卫将军,卫央、长乐两宫卫尉,并将长安十二门的守城部队和北军都划归他统领。

最后,长安城内胡人和越人骑兵部队、羽林军,以及未央、长乐两宫所属的部队将领,都改由刘病已岳父许家和祖母史家两家子弟担任。

认输吧,霍夫人,霍氏已经权势尽失。

不!霍夫人摇头,从我毒死许皇后的那一刻开始,霍家就没有退路了。

那怎么办呢?

霍禹、霍山、霍云给出的答案是先下手为强。

他们的计划是让上官太后召丞相魏相、平恩侯许广汉作陪,然后让范明友、邓广汉将二人斩杀,之后废掉刘病已,立霍禹为帝。

计划简单明了。

但就是如此简单的计划,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搞的,竟然泄露了。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军权尽属掌握在张安世手中,可他们的造反计划中似乎完全没考虑这位大将军、大司马的位置。

不管怎么说,到了永别的时候了。当年七月,霍云、霍山、范明友等人自杀,霍显、霍禹、邓广汉等人被捕,霍禹被腰斩,霍显及其它霍氏族人皆被当众处死,受此牵连者达数十家。霍皇后被废,囚于昭台宫,十二年后,被迁囚至云林馆,自杀身亡。

自此,霍氏一族对皇权的威胁被彻底清除,刘病已亲手清除了附在自己背上的芒刺。

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霍光之于刘病已只是权力上的对手,无论他是否是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野心,单单本着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原则,他都不会让刘病已舒服。但这并不意味着刘病已对他实施的治国政策有异议,恰恰相反,他们在施政方针上是非常一致的:都反对儒术“纯任德教”那一套,推崇更为务实的“王霸杂道”。

铁打的朝堂,流水的权贵。送走了霍光一族,现在,刘病已的朝堂中迎来了新的权贵势力。


霍光一族的覆亡,千古明君的朝堂

首当其冲的是以大将军、大司马、领尚书事的张安世为代表的张氏族人。

张安世是汉武帝时期的酷吏张汤之子,曾在掖廷照顾过刘病已的张贺之弟。在汉武帝时受父荫出任郎官,后至尚书令、光禄大夫。汉昭帝即位后,因忠厚老实,被霍光看中,被拜为右将军兼光禄勋,封富平侯。

刘病已即位后,又把他三个儿子张千秋、张延寿、张彭祖都封为侍中。

霍光去世后,为了不让大将军一职落入霍禹手中。刘病已应魏相的建议,封张安世为大将军,封其子张延寿为光禄勋。随后又加封他为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数月后,取消了他车骑将军的屯兵之权,改为卫将军,领两宫卫尉,城门、北军的统领权也全部交给了他。可以说,刘病已是将霍光的权力彻底地过渡到了张安世手中。

看起来,大汉帝国的军政大权似乎是尽归张安世所有。

但事实上,因为刘病已取消了奏章副本,朝中大小事务他都要亲自过问,所以领尚书事已经成了虚名;而他统领的两宫、城门和北军的领军将领,则是由外戚许家和史家两家子弟担任,所以如果他真有其它想法,这几支看起来很要命的军队他能调动多少就不好说了。

事实上,张安世的个性和霍光也很相似,都是谨慎小心,思虑周密。他每次与皇帝商议大事,决定后,他总是称病退出。等听到皇帝颁布诏令后,再假装大吃一惊,派人到丞相府去询问。所以即使是朝廷大臣,也没人知道他曾参与此事的决策。

同时,他还为官清廉、宽仁大度。在一定程度上,因为他的存在和支持,极大地降低了因霍光去世给朝政带来的隐患,使刘病已顺利地接过权力的大棒。

然后是丞相魏相和御史大夫丙吉。

魏相是举贤良入仕,初任县令,后升任河南太守。他在任上整顿吏治,抑治奸邪,深得民心。

当时的丞相田千秋去世以后,其子任洛阳武库令。但这孩子见魏相执法严苛,担心时间长了自己也会一不小心犯错受责,干脆自己辞了官职,回到了长安。

估计这孩子回到长安以后没有说实话,所以霍光以为魏相是看到田千秋去世了,才故意把人家儿子斥逐回来,于是对魏相极不满意。

后来有人诬告魏相滥杀无罪之人,虽然说河南郡老百姓纷纷替魏相喊冤,但霍光还是把他交给了廷尉治罪。结果魏相被关入了大狱。

不过他运气不错,一年后赶上大赦出狱。虽说出狱了,但官复原职是不可能了,就先去做了一阵子茂陵县令,后来又迁为扬州刺史。两年后,被朝廷征召为谏大夫,后又转为河南郡太守——兜兜转转了一圈,又回到了起点。

刘病已即位后,急需建立自己的班底。听说魏相官声不错,就召他进入朝廷,担任大司农,掌管中央财政,后来又迁为御史大夫。之后,趁前任丞相韦贤老病辞官,顺理成章地让其继任了丞相。

霍光死后,魏相很机敏地通过许广汉上书,建议刘病已趁机剥夺霍氏兵权,使得刘病已能够及时动手,避免了因犹豫不决,迁延日久,导致尾大不掉的可能。

丙吉在汉昭帝即位后,任大将军长史,深得霍光器重,后调任光禄大夫、给事中。刘病已即位后,赐爵关内侯。魏相升任丞相后,他由太子太傅调任御史大夫之职。

必须要说明的是:丙吉的职位是靠他自己的能力赚来的。因为霍氏被诛之后,刘病已在极其偶然的情况下,才知道了丙吉对自己的再生之恩——这么多年来,丙吉对过往之事绝口不提。而刘病已在诏狱的时候年纪太小,还不记事。以至于丙吉之功多年来竟然无人知晓。

朝堂上,张安世忠厚老实,魏相刚正不阿,丙吉宽仁大度,加上魏相与丙吉私交甚笃,三人同朝可谓是合作无间、相得益彰,在他们的治理下,朝堂清平,政令通达。

在地方上,有张敞任京兆尹,萧望之任左冯翊,朱邑任北海太守,龚遂任渤海太守……,在诸多能臣干吏的治理下,一时间地方靖平无事,百姓安居乐业。

去罗列刘病已的政绩是没有意义的,总体而言,在为政方面,他亲躬朝政、赏罚严明、整饬吏治、任用贤良、废除苛法、为政简宽、惩治贪腐、抑制兼并、轻徭薄赋……


霍光一族的覆亡,千古明君的朝堂

大汉帝国再一次进入了强盛之世。

那么,是时候介绍我们的两位将军了:都护郑吉和营平侯、蒲类将军赵充国。

他们将使大汉帝国彻底降服匈奴、平定西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