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紀事 | 用愛定製的溫暖

以前,作為一名幫扶幹部,所有扶貧工作只面對我掛鉤幫扶的兩家貧困戶,每次匆匆入戶瞭解情況,完成相關工作就走了。直到我成為一名駐村幹部,才發現昭陽區舊圃鎮三棵樹社區竟然有這麼多貧困家庭,這是之前我沒有料想到的。

駐村後,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儘快瞭解、熟悉村情,力爭讓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

三棵樹社區有國土面積3.6平方公里,有7個自然村15個居民小組,2019年,社區有1713戶6310人,居民有漢、彝、回等民族;有耕地4385.9畝,其中旱地2420.9畝,稻田1965畝,主要農作物有玉米、水稻、馬鈴薯等,主要經濟作物水果豌豆,現正在發展蘋果、葡萄、蔬菜等產業。2019年10月引進粵旺集團,計劃流轉土地700餘畝,發展食用菌產業,帶動群眾脫貧致富。目前社區經濟收入主要依靠種植經濟作物和外出務工。從社區情況看,三棵樹社區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利,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按理說貧困程度應該不重,但是,看完貧困情況,我心裡一沉。

三棵樹社區由於人多地少、農業機械化程度不高等原因,建檔立卡貧困戶的主要致貧原因為缺技術、因病、因殘等。2014年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76戶233人,至2019年已脫貧70戶218人,未脫貧6戶15人,貧困發生率為0.48%。面對這些數據,作為一名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除了認真落實國家每一項扶貧政策,及時完成區、鎮安排的扶貧動態工作,我最想做的就是如何藉助社會力量,更多地幫助到貧困戶,讓他們享受到扶貧政策以外的更多溫暖。

在多方尋求幫助時,我接到了昭通豪卡鑫定製傢俱有限公司老闆趙聲標打來的電話。他說:“嚴老師,看到你在扶貧一線,我能為你那裡的貧困戶做點事嗎?”這是一個令人激動的消息。趙聲標是一名勵志青年,他創業追夢的故事被昭通主流媒體報道過。趙聲標家住昭陽區樂居鎮仁和村,是一個小學只上到三年級的農村孩子,他曾種過地、修過車、載過客、送過貨。嚴冬過盡終是春,在不斷的拼搏奮鬥中,他憑著從不言敗的追夢精神和不懈努力艱苦創業,從一個農村孩子成為了一名年產值超過千萬元的本土定製傢俱廠老闆。為此,昭通廣播電視臺還特意邀請他作為“975會客廳的客人”進行過專訪。

我和趙聲標在電話裡一拍即合,他說要來三棵樹社區實地入戶走訪看看,當即確定了見面時間。我知道,冬季不僅是很多行業的銷售旺季,更是傢俱行業的旺季,作為公司負責人,每天的事務繁雜,要統籌處理很多諸如訂單洽談、定製生產、送貨安裝等事宜。但是他放下手中活兒,如期而至,令我感動。愛因斯坦說過:“人只有獻身社會,才能找出那實際上是短暫而有風險的生命的意義。”這句話解讀趙聲標的愛心行動很合適。

在趙聲標到社區之前,我和社區副主任張國華就提前篩選,確定了5家因殘致貧較為特殊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作為昭通豪卡鑫定製傢俱有限公司的幫扶對象。那天,趙聲標帶著員工來社區,他說:“要給老百姓有針對性地定製所需傢俱,讓老百姓享受到公司VIP客戶的待遇。”聽了這話,我心生暖意、暗自點贊,為貧困戶也為這種不加粉飾的善舉。每到一家,趙聲標都參與測量,根據貧困戶家裡的空間,現場畫圖、記錄數據。全部測量完後,預計一週後定製的傢俱就會送到每一戶家中。

那天,趙聲標帶著傢俱來到了三棵樹社區。融融冬日,陽光正好,微風不燥,昭通豪卡鑫定製傢俱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先後來到三棵樹社區劉從偉、周應喜、劉榮剛、李天華等建檔立卡貧困戶家中,將定製好的傢俱一一送到他們家裡,並現場安裝。抬著沉沉的電視櫃和沙發,我體會到了愛心的重量。接過愛心捐贈物資後,我看到村民們的歡喜勁在眉宇間、皺紋裡跳躍,在暖陽的照射中一臉燦爛。三棵樹社區15組居民楊孝瓊說:“今天他們送來了櫃子,他們來關心我們,我們心裡很暖和。”

梵高說:“愛之花開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榮。”我深信,昭通豪卡鑫定製傢俱有限公司的愛心種子,一定會生根發芽。我覺得,只有心中有溫度的人,才能給別人帶來暖意;只有心中有光亮的人,才能給別人帶來希望。


審核:馮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