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讀懂孩子的心

父母要讀懂孩子的心

孩子需要父母的愛,這種愛不僅僅是給孩子豐富的物質生活,還要求父母進入孩子的世界去了解他們,讓孩子真正的接受父母,而父母要想被孩子接受,就要選擇合適的位置,傾聽孩子的心聲,瞭解他們內心的世界。

父母要讀懂孩子的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我們必須要變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他還說:“你不要輕視小孩子的情感,他給你一塊糖吃,有著汽車大王捐助一萬元的慷慨;他做了一個紙鳶飛不上天,是有著齊柏林飛船造不成功的一樣躊躇;他 失手打破一個泥娃娃,是有一個寡婦死了獨生子那麼悲哀;他沒有打著他所討厭的人,便像羅斯福討不著機會帶兵去打德國一般的慪氣,他想你抱他一會兒,而你偏去抱了別的孩子,好比是一個愛人被奪去一般的傷心。”在此,陶行知所提倡的,即是父母要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讀懂孩子的心。

父母要讀懂孩子的心

那父母應該如何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讀懂孩子的心呢?

第一,交流思想。親子間加強思想上的交流,不僅可以讓父母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與真正的動機,也可以使孩子體諒父母的疾苦,從而逐步學會為父母分憂解難,學會承擔一部分家庭責任。

第二,學會觀察。俗話說:眼睛上心靈的窗戶,言為心聲。孩子的語態,動作或多或少都可以反映孩子的一定思想;同時孩子的課本、作業本、聽課筆記上的塗鴉畫畫也是他們心靈的獨白,父母可以從中瞭解不少信息。更重要的是父母應該有意識的觀察孩子經常交往的朋友。

第三:不擺架子。成功的父母往往是因為他們懂得孩子內心真實的需要,他們懂得如何尊重孩子,懂得傾聽孩子說話的重要意義,父母對孩子說話時應該有正向目的,對話時,一定要注意語氣和態度,儘量微笑,以歡愉平和的的聲音,顯示出友善可親的態度,以達到溝通的效果,父母如果能表現種友善,不以強者的權威壓制孩子,往往會得到孩子想對的友善。

父母要讀懂孩子的心

當前,很多父母都發出如此感慨:孩子越大,卻越不懂孩子了,這也難怪,孩子小的時候,父母處處以一個長者的身份教導著孩子的一言一行,並不曾真正體會孩子的感受。當孩子漸漸長大,父母和孩子只能越走越遠,從而難以把正確的思想和經驗傳遞給孩子,導致教育失敗,但如果父母從一開始就能做到和孩子一起成長,那麼父母會發現,在孩子慢慢讀懂這個世界的同時,自己也慢慢的讀懂了孩子這部書,走進了孩子的內心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