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筆記:初中閱讀理解,需要的是這三種能力(中考+開學必備)

終於上初中了,在語文上,大多數同學都會遇見一個攔路虎:閱讀理解!

為什麼你讀了這麼多書,閱讀理解題目仍然會失很多分?

為什麼你明明讀懂了閱讀理解文章,卻看不懂題目?

為什麼閱讀理解文章如此簡單,比你讀的大部頭小說簡單多了,你卻總是在低分徘徊?

為什麼你總是看不進去閱讀理解文章,一讀就走神?

為什麼你覺得自己明明看懂了,答題答得非常好,卻總是得不到滿分?

……

首先,你要明白娛樂型讀課外書的能力與精準分析、解讀作品所需要的能力是不同的。

比如,你可以一天看完東野圭吾的《白夜行》,看完眉飛色舞唾液橫飛的跟小夥伴講故事情節。那你知道更深層次的嗎?變成閱讀理解題目,你會做嗎?

換個簡單例子,幾乎所有小朋友都知道《白雪公主》的故事。但是一部分是通過媽媽講故事,一部分是看動畫片,一部分是看繪本,一字不漏自己讀原著的只是一部分而已。

那《白雪公主》這個故事,3歲到100歲去讀,收穫都不一樣。

3歲小寶寶,知道了善良美麗的白雪公主,惡毒妖豔嫉妒的後媽。她的腦中呈現了臉譜化的人物設定。

10歲小朋友,我們可以問他:寶寶,白雪公主長啥樣?

“皮膚像雪一樣的白嫩,又透著血一樣的紅潤,頭髮像烏木一樣的黑亮。”

接著引導她寫作文時可以模仿,反覆應用。

15歲的孩子,可以探討“嫉妒”這個話題了。

25歲,可以逆向思維,分析白雪公主這個假聖母。

35歲,可以從後媽的角度來思考了。

45歲,迴歸到人性,白雪公主如何把一手爛牌打好的?如何從後媽的魔掌中逃出來的?

……

當然這些年齡是我隨手舉例,有人15歲時心智水平已經達到上面45歲的程度了。

所以,你看,同樣是讀《白雪公主》,不同的人,不同的思考,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閱歷,不同的年齡,讀後收穫也不同。

(我用童話做素材寫的作文那一次,我戰勝了恥辱)


你面對初中的閱讀理解題目,心智模式還停留在三歲到六歲只看故事只看熱鬧的層面,腦子裡積累的詞彙量簡單到乏善可陳,哪怕你自以為看懂了《白雪公主》,我稍微問你幾個問題,你就張口結舌了。


那麼,心智水平,也就是認知能力低下的人,看的書也不會厲害到哪裡去。你把《斗羅大陸》看三十遍,把同類爽文都看完,數量是上去了,也可以自稱讀書多。

然而,有什麼卵用?

讀一本跟讀一百本有什麼區別?認知能力有提升嗎?

所以,今天只具體分析閱讀理解做不好的根本原因——認知能力不夠。


接下來我總結下到底要怎麼做,才能在閱讀理解中得高分。

01、提升認知能力,提升閱讀理解水平。

02、小升初、中考、高考的閱讀理解文章是類型化的。二三十年都沒有大的改動。要想提升做題能力,就在這個特定範圍內訓練。

03、像學其他學科那樣重視母語學習,既然英語數學物理歷史都有名詞術語,為何中文的名詞術語你就輕視呢?比如你學歷史,你該知道“導火索”、“直接原因”、“根本原因”這些術語的區別吧。


04、小學和初中閱讀理解文章作者大多是上個世紀50—70年代出生的作者。我們讀一篇或一部作品,要了解時代、作者、作品這三個元素,才能深入理解。這個做學問的方法是我大一時現代文學教授童秉國老先生講的。對於小學、初中來說,照樣適用。

上個世紀50—70年代出生的作者,成長中經歷過一系列的大變革,經歷過貧窮、知道什麼是底層,瞭解販夫走卒,品嚐過謀生之不易,經歷過從新中國到文革到改革開放、再到現在經濟高度繁榮。

如果孩子不瞭解,就會經常產生“何不食肉糜”的疑問。


05、引導孩子瞭解不同歷史階段的底層社會。不要引導孩子要麼有莫名其妙的優越感同情別人,要麼一臉嫌棄的鄙視。哪怕你三觀真的如此,也不要這樣教孩子,去殘害下一代。真的很LOW。

閱讀理解所選文章會有大量呈現上個世紀新中國成立以後改革開放之前的底層老百姓日常生活百態的類型。

無論是簡單粗暴的鄙視,還是簡單粗暴的同情,都是頭腦簡單未經過思考,人云亦云的經不起推敲的無聊優越感。這種優越感對於做閱讀理解題目也好,理解人性也罷,學習人情世故,都是不利的。


06、要非常明確:一個閱讀理解題目做的好的孩子未必閱讀理解水平高。但一個能讀《紅樓夢》,不只是看熱鬧看寶玉黛玉談戀愛的孩子,閱讀理解水平是真的高。

07、閱讀理解文章大多是很接地氣的,就是寫的老百姓日常生活,人情世故。有時間可以帶著孩子去菜市場、批發市場、海鮮市場等等第一生產交易的市場去逛逛。目前閱讀理解文章還沒有選擇反應大都市的,都還是呈現農村、小城鎮生活的。王子公主們應該走下凡間,鞋子沾點泥土。去坐坐公交地鐵,觀察採訪下小商販。


08、閱讀理解題目,被扣三分以內,心平氣和,就當放棄了這三分。因為閱讀理解題目要想做滿分還真的有運氣成分在裡面。

09、做閱讀理解,娃要跟四個人PK,一是寫這篇文章的作者,二是節選這篇文章的人和出題目的人,三是改卷老師,四是你自己。

如此,做閱讀理解題目實際上是“揣摩上意”。哪怕你的理解和作者一樣,但是和出題人、改卷人不一樣,照樣被扣分。

我認為閱讀理解題目除了考察我們對母語的掌握程度外,還有培養聽話的人的功能。不予評價。身在其中,只能想對策。

那麼,考察我們對於母語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水平這一部分,我們要死磕。剩下的“揣摩上意”,也就是猜別人所想,滿足對方所需,盡人事,聽天命,足矣。

10、有的放矢刷一定類型、一定數量的閱讀理解題目,認真聽講、認真訂正、總結類型、練習手感。

總而言之,閱讀理解如果要得高分,需要認知水平高、閱讀理解能力強、做題技巧會用。這三種能力,最簡單的就是做題技巧。最重要的是認知水平。

你看看你是屬於哪塊需要提升?

有的放矢,不要焦慮,不要無頭蒼蠅一樣亂闖亂撞。

焦慮沒用。

焦慮的本質是恐懼。

一旦習慣了恐懼。學習的動力變成恐懼,就很沒意思了。你還要保持終生學習呢。

為啥不能把學習的動力變成樂趣、快樂、慾望,甚至虛榮心都可以,別變成恐懼。一旦承受不了恐懼,要麼破罐子破摔,要麼就走上極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