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阿壩:堅持“教育公平”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教育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的育人工程,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

這些年,阿壩州教育事業究竟走出多遠?我們讓歷史告訴未來。

四川阿壩:堅持“教育公平”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建州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阿壩州從九成以上人口是文盲,到“兩基”通過國家驗收,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率大幅提高,達到99%以上……歷經風雨陽光的阿壩現代教育,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辦學水平、辦學規模、師資隊伍、基礎設施、教育管理、教學質量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不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回望這些年,正是阿壩州基礎教育、高等教育發展最快,人民群眾教育獲得感明顯增強。

這些年,阿壩州全力暢通城鎮、農村、牧區和貧困地區學生流動的渠道,讓每個社會成員都能公平享受公共教育資源,讓每一個孩子都接受適合其發展的教育,這是我們從未放棄的夢,更是阿壩州教育事業不斷取得突破的關鍵路徑和重要經驗。

如何破解“上學難”,實現教育起點公平?

抓根本,惠民生十五年義務教育構築發展新常態

“在社會現實狀況下,起點存在差異是社會的常態,但是,不能因為起點差異就完全無視起點的公平,特別是不能人為製造後天的起點不公平。”金川縣高級教師周發亮認為,起點公平,強調的是社會成員生存和發展機會的起點應當平等,即對具有不同自然稟賦、依存於不同社會條件和自然條件的社會成員,應當根據具體的自然、社會和經濟狀況,有所傾斜地採取措施,儘可能地保證其在社會經濟活動中擁有同樣的起點。

在各種社會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起點公平所關注的不是起點是否存在差異,而是如何對待起點的差異問題,“這需要黨委政府在教育、就業、社會保障等公共資源上,有目的、有傾斜地協調地區差異、行業差異。”

四川阿壩:堅持“教育公平”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在這個問題上,歷屆州委、州政府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阿壩州教育局局長盧曉軍介紹,在制度保障上,阿壩州頒佈實施了《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教育條例》,以立法形式明確了阿壩州應當基本普及學前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鞏固提高九年義務教育成果,在全國民族地區率先實施十五年義務教育。此外,還先後出臺了《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十五年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實施意見(試行)》《阿壩州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完善十五年免費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的實施意見》等。

“如果不是義務教育,我很可能在讀高中時就輟學了。”提起阿壩州實施的十五年義務教育,如今已經在讀大二的藏族學生麥多初心懷感恩,在進大學之初她便籤訂了定向就業協議,並對未來美好生活滿懷憧憬。如今,受疫情影響,所就讀的大學還未開學,麥多初並沒有宅在家,而是踴躍報名參加了當地誌願者服務隊,她更多想到的是感恩社會、回報家鄉。

如果說社會救濟、補貼等服務偏重於公民收入分配的結果公平,那麼公共基礎教育則更有利於公民獲取收入的機會公平或起點公平。實踐已經充分證實了公共教育,尤其是公共基礎教育的發展對消除貧困、提高公民生活質量的重要作用。

麥多初的故事只是全州許多孩子的一個縮影。十五年義務教育的實施,為阿壩州孩子“讀書難”問題找到了行之有效的解決路徑。

如何破解“鄉村空”“城鎮擠”,實現教育機會公平?

抓統籌,強建設推進基礎教育佈局均衡發展

“機會公平,意味著一切能使個人自主活動能力得到充分發揮並由此取得成就的機會。”阿壩師範學院教師劉超主攻民族學和社會學研究,他認為,就業的機會、受教育的機會等,是向每個公民公平開放的。

“對於教育機會公平而言,最簡單的評價就是要對那些處於最不利地位的人群提供幫助,特別是脫貧攻堅任務最為艱鉅的民族地區。”去年,阿壩州政協教文衛體委員會根據《州政協2019年工作要點》安排,深入阿壩州牧區5縣和其他兄弟州進行調查研究,形成了《關於阿壩州牧區教育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為州委、州政府中心工作提供了重要參考。

四川阿壩:堅持“教育公平”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肯投入,重落實,是我州辦學條件不斷提升的“法寶”。在此基礎上,我州遵循“模式穩定、結構合理、規模適當、質量優良”的原則,結合牧區地廣人稀特點,按照學前教育向鄉村延伸、義務教育以寄宿為主、高中教育向縣城集中的辦學思路,優化調整牧區教育學校佈局,形成了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三個層次有效銜接,“一類模式”“二類模式”“普通模式”三種模式有序分流、並舉發展的教育教學體系。

僅去年,阿壩州先後實施了學前教育“一免一補”、義務教育“三免兩補”、高中教育“兩免一助”等民生工程,落實義務教育營養改善計劃、國家助學貸款等政策措施,共落實資金3.75億元,主要用於學費減免、補助等經費,受益學生達205818人次。同時,累計下達中央、省級專項資金共計3.95億元,推進了學校標準化和寄宿制學校建設,完善了配套設施和教學設備,共改擴建校舍、新建改建教學用房2.39萬平方米。

“如今,‘一房一校’‘馬背小學’早已成為歷史”“相伴而生的是各族群眾文化水平、生活水準普遍提升,中華民族文化認同感不斷增強,民族團結向心力的日益增強”……憶昔撫今,70多歲的老村幹部仁青感慨現在國家的好政策。

如何破解“發展難”,實現教育規則公平?

抓改革,促開放辦人民滿意的社會主義教育

要促進教育發展,必須有保證教育發展的各種法律法規等一系列教育規則。中國教育最高的規則就是憲法,我國憲法規定每個公民都有接受教育的權利,這是最根本的規則,它保證了每一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都有機會接受教育。

“當然,法律最終還需要落實。”阿壩州中級人民法院澤郎佳談到,促進教育公平的法律具有國家強制力,當任何人破壞教育公平時,政府可以使用強制力量去糾正,使得教育公平的規則得到貫徹和執行。當然,雖然法律具有強制力,但是,貫徹教育公平、推動教育公平,還需要每個公民去推動、去維護、去爭取,只有國家、政府、社會以及每個人意識到教育公平的重要性,並身體力行地去推動它,我們才能更好地實現教育規則公平。

“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不是削峰填谷,而是要提谷齊峰,拉長短板,追求高水平、高質量的均衡。”這是州委、州政府領導班子在進行多方徵集意見建議、充分調研和科學論證後達成的共識。

四川阿壩:堅持“教育公平”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上下同欲者勝,風雨同舟者興。除了已頒佈實施的《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教育條例》外,阿壩州還在《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十五年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實施意見(試行)》的基礎上,積極優化州、縣(市)財政支出結構,構建了國家、省、州、縣(市)四級經費承擔的長效機制。編制出臺了《阿壩州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規劃(2012—2020)》《阿壩州基礎教育階段學校校點佈局規劃方案(2012—2020年)》《阿壩州十五年義務教育規劃(2013—2017)》,各規劃之間相互銜接,形成嚴密的規劃體系。規劃保障的出臺,為實施“教育興州”戰略奠定了堅實基礎,實現了我州教育從九年義務教育到十五年義務教育的巨大跨越。

春江水暖鴨先知。農村學前教育的普及,解決了牧區、高半山、偏遠農村兒童入園難問題,讓更多的孩子看到了精彩的世界,能夠更好地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交流,能夠幸福的生活,讓更多的農村富餘勞動力把精力投入到發展經濟、致富增收上,促進了農村家庭穩定,增強了村莊活力。壤塘縣巴生幼兒園的孩子經過三年的學前教育,能夠和內地遊客正常交流,為傳承本地文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高中階段教育的普及,特別是中等職業教育的普及,提高了藏區青少年入學率,增強了藏區青年的就業能力,許多青年靠著一門技能在家門口就業,一些青年則選擇帶著專業知識到內地創業,有力地推動了民族交流交融。

四川阿壩:堅持“教育公平”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最幸福的事就是能夠從事與所學專業相關、與自己興趣相和的行業。”阿壩縣籍大學畢業生索朗卓瑪在成都做起了室內設計,在少數民族地區成長和教育的經歷,讓她的作品有了更多的藏羌文化元素,在業界內廣受讚譽。她認為,完備的知識儲備體系和民族地區公平的學習環境,不僅幫助藏區孩子克服了“讀書難”問題,最為寶貴的是培養了美好的品德,讓藏區孩子在未來實現就業時有了更足的底氣。

可以看到,在對收入分配結果公平的即期貢獻度上,公共教育不像救濟等社會福利救助那樣顯著,但從其對起點公平和機會公平的影響看,對分配結果公平的影響則是長期的、深遠的、更具實質意義的。而這,在我州已經用實踐和農牧民群眾的切身感受所證明,是積極的、行之有效的。

記者:趙明月 秦遠俊

編輯:林遷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