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小路

家乡的小路


●杨山坡(四川)


家乡的小路


家乡的小路是一条普通的乡间小路,一头连着家,另一头连着诗和远方,连着梦想和未来。这条小路我不知道走过多少回,没有统计过,也无法统计。我从这条小路走向远方,走向未来。而今离开家乡很多年了,很久没有在小路上奔跑,没有在小路上徜徉,没有在小路上仰望天空的白云。可是小路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时时萦绕在心头,出现在梦里。

小路斗折蛇行,顺着山坡蜿蜒而上,直到半山坡的吊脚楼。小路有的地方铺了石板,有的地方是泥土,有的地方是上坡,有的地方是下坡,平路却很少。因为小路是人和牛共用的,牛的重量太大,久而久之有的石板被牛踩翻了,到处都是坑坑洼洼。天晴还好走,要是下雨天,特别是雨下久了,路上全是烂泥,就难以行走了。如果赤脚走,路太滑,寸步难行;如果穿胶鞋走,走不了多远,胶鞋的鼻孔眼睛都看不见了,全是稀泥巴。只有穿上筒靴才比较好走,可是那时能穿上筒靴是很奢侈的。

那时正是集体生产,“农业学大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大家一年四季都在“抓革命,促生产”,只有星期七,没有星期天。一年到头,只有临近过年,才稍微有闲暇时间。大人们就利用这点时间来修补小路。修桥补路是好事,不需要哪个来动员和组织,只要有一个人带头,大家都齐心协力地干起来。有的带锄头,有的带铁锹,有带钢钎,有的带箕畚。不需要指挥,大家见机行事,该打就打,该挖就挖,该培土就培土。没有几个小时,一条烂路就变成好路,一条老路就焕发出青春。

我的父辈们天一亮就踩着这条小路,走向田间,走向地头,开始一天的劳作。他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记得那时我家人口多,父母身材矮小,身体孱弱,劳力不好,我家自然就成了“超支户”。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家里不但给集体喂牛,还喂了几头猪。我记忆犹新的是父亲参加集体劳动的同时,还要带上背篓割猪草。有一次我和父亲一起参加收割集体的稻谷,艳阳当空照,汗水田间洒。中途休息的时候,大家都跑到桐子树下乘凉,积攒力量,准备下一阶段的战斗。可是我的父亲还没有功夫休息。稻谷割了以后,田里的水草就露出来了,嫩嫩的,绿绿的,是猪最爱吃的。父亲把这些草扯起来,在小河里淘干净,装进背篓里。中午收工了,父亲背着满满一背篓猪草,在这条小路上艰难地行走着。父亲体质单薄,股骨骨折过,走路有点蹒跚,在猪草的重压下,走一步,喘口气。他笨重的脚踩在小路上,发出沉闷的声响,似乎小路就在颤抖。我当时还小,没有什么力气,也无力帮父亲背一下。

家在半坡上,上面没有水井,水井在坡下的稻田边,离家有300多米,挑水几乎都是走上坡路。不管刮风下雨,不管严寒酷暑,不管有多劳累,天一擦黑,收工了,大人们就忙着挑水,把水缸装得满满的,这样才够一天的生活用水。挑水大军上上下下,来来往往,络绎不绝。那时我家挑水的任务自然落在父亲的身上。他挑着90来斤的水一步一步地在小路上往上挪,每挪一步都喘着粗气,发出呼呼的声音,额头上爬满了汗珠,脸胀得红彤彤的。这在我眼前构成了一道令人心碎的风景线。

家乡的小路啊,留下了无数的脚印,洒满了饱含艰辛的汗水,也飘荡着童年的欢乐,放飞着金色的梦想。

小路旁边的田边地角栽满了桃树、杏树、李树。春天,粉红的桃花、白里透红的杏花、洁白的李花次第开放,还有各种各样的菜花和野花,争奇斗艳,把小路打扮得花枝招展。花丛中蝴蝶扇动着翅膀,自由地飞来飞去,恋恋不舍。黄鹂也飞来凑热闹,放声歌唱,好像是故意来气蝴蝶的,因为蝴蝶只会舞蹈,不会唱歌。我们这些小孩走在小路上,走在花丛中,走在春风里,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空气里夹杂着淡淡的花香,真是心旷神怡,得意洋洋。夏天,桃树上挂满了鲜红的桃子,杏树上缀满了金黄的杏子,李树上堆满了灰白的李子。不管是哪家的果子,我们都可以摘下来吃,大人是不会责备的。每棵树上的果子我们都要去尝,哪棵树上的果子好吃就要遭殃,树干被我们爬得光光的,树枝被我们弄得东倒西歪,惨不忍睹。

到了读书的年龄,我沿着这条小路,走进了学校的大门,开始了学习生活。我是在大队小学启蒙的。每周上6天课,每天只是上午上3节课,其余的时间都是我们的。我的书包是母亲用旧衣服缝制的。书包里没有装几本书,装的却是懵懂和迷茫。每天上学之前,母亲总爱说,不要跟同学吵嘴,不要跟同学打架。我耳朵都听出茧子了,感觉很烦。我渐渐长大了,突然有一天母亲不说这句话了,感觉还有点不习惯呢。在学校老师跟我们讲,公社小学的学生每篇课文都能背,要求我们每篇课文都要会背。我暗暗下定决心,向公社小学的学生学习,争取把每篇课文都背下来。老师每上一课,我晚上在昏黄的煤油灯下读熟,然后背下来。第二天早上到坡上去放牛,我骑在牛背上,牛吃草,我复习课文,背得滚瓜烂熟。吃了早饭,我信心百倍地走在小路上,来到老师跟前背诵课文,自然顺顺利利地背来了。老师经常表扬我,我成了老师满意的学生。

改革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学校的考试制度也恢复了。又是一度春花开,又是一年山水绿。小路两旁百花盛开,百鸟争鸣,蜂蝶翩翩;小路上春风浩荡,香飘万里。我感觉小路变得宽敞了,变得明亮了。我背着书包从这条小路走进了中学的大门,书包里装满了现实和梦想,装满了奋斗和坚韧,装满了希望和未来。读中学是在离家20多里的学校,每周星期六下午回家。当我踏上分别1周的小路的时候,就像见到久别的朋友,心情无比激动,学习的疲惫顿时烟消云散。后来经过努力,我考上了师范学校,到县城去读书,每个学期回家1次。当我踏上久别的小路的时候,就像见到久别的亲人,就像投进母亲的怀抱,感到无比的温暖和幸福。

如今又是春暖花开的季节,我却身在南国,家乡的小路已阔别多年。不知道小路是否安好?不知道田边地角的果树是否已经开花了?不知道黄鹂的歌声是否还那样清脆嘹亮?不知道稻田旁边的井水是否还那样清冽甘甜?有几次梦回家乡,我在小路上漫步,亲吻家乡的土地,轻抚小路上的石板,依偎在李树的身旁,倾听黄鹂的歌唱,品尝井水的甘甜,任思绪在小路上飘荡,在晴空中飞扬。

但愿今夜还做这样的梦!

(图片:作者)


家乡的小路

●作者简介●

杨山坡,达县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中学高级教师,一直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工作之余,喜欢阅读散文,喜欢堆砌文字。在散文这个百花园里播种希望,挥洒激情,收获喜悦。偶尔捧读小说,试着虚构故事,力求生活真实,打上时代烙印。

家乡的小路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