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遇到危險,又哭又鬧,不如學會這3招讓你坦然面對

01

孩子在危險關頭,你知道擁有什麼能力最重要嗎?

近日,湖南益陽,一名小學生因家長疏忽被反鎖在汽車內。

孩子遇到危險,又哭又鬧,不如學會這3招讓你坦然面對

男孩急得大哭,車外的群眾家長們也著急地幫助尋找著孩子家長。

絕望中小孩冷靜下來,開始嘗試自救,最終一個動作讓他被發現救出。

孩子在車內不斷按響汽車喇叭,被執勤的護學崗交警發現救出。

很難想象,如果孩子只知道哭鬧,無法鎮靜自救,將是什麼樣的慘劇。

心理學家對逆商和心理素質這樣說:讓孩子擁有強大的心理素質,逆商比智商更重要!

鄰居家10歲的小女孩,除了學習成績非常好之外,其它一切都不用考慮,一直是父母的驕傲。

有一次,媽媽接電話時,忘關燃氣灶,鍋裡油因為溫度太高燃燒起來。

孩子嚇得兩腿發軟,呆在原地,不敢移動半步,甚至半天才哭出聲來。

媽媽聽到哭聲,扔下電話迅速關掉燃氣灶。

大聲呵斥到:“你怎麼這樣沒用,就不知道去把火關掉,萬一火燒過來怎麼辦?”

孩子碰到一些意外,茫然不知所措,蹲在原地等父母的救援。

一個人的平時學習再好,掌握知識再多,在慌亂之中,如果無法冷靜應對,就會發生不願看到的結果。

缺乏沉著冷靜,淡定應變能力的孩子,未來的道路上定是坎坷不平的。

02

遇事慌張的後果很可怕

前段時間,看到一則揪心的新聞。

6歲的哥哥帶著3歲的妹妹在路旁的河邊玩耍。

妹妹不小心掉入河裡,哥哥試圖用手去拉妹妹,可怎麼也抓不到小女孩。

孩子遇到危險,又哭又鬧,不如學會這3招讓你坦然面對

多次伸手施救失敗後,哥哥一時也慌了神,而此時的小女孩已經沒漂到河中間。

河岸旁邊的路上的人來人往,十分頻繁,卻沒有人發現眼前的這一切。

他手足無措在站在岸邊,看著在河裡掙扎的妹妹。

幸好,一名10歲小男孩發現異樣,迅速奔跑,向大人們高聲呼救,救起了落水的小女孩。

遇事慌張害怕,不懂冷靜思考。如果沒有應變能力,這樣的孩子日後會很吃虧的。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總想極力保護他,但不可否認的是,很多危機是防不勝防的。

教會孩子遇事冷靜,懂得一些基本自保知識。誰知道,孩子的下一刻會遇上什麼呢。

03

遇事淡定應變的小孩更出色

前不久,一段9歲女童被困電梯,從19樓直墜1樓的視頻,引發網友們的熱議。

今年5月,在廣東深圳上演一幕“電梯驚魂”。

孩子遇到危險,又哭又鬧,不如學會這3招讓你坦然面對

小女孩放學獨自搭乘電梯回家,當電梯行至19樓時,突然出現故障。

顯示屏熄滅,所有按鈕失靈,原本上行的電梯瞬間快速下墜。

小女孩沒有慌張,而是迅速地按下所有的按鈕,並猛按急救鈴。

她的這一頓操作,減緩下降速度,所幸沒有受傷。

驚嚇之餘,我不禁佩服這個孩子的淡定和反應。

這是一個成年人都未必能夠如此的出色,做出這樣正確的處理方式。

心理學認為:孩子的生理應急,通常是自動的、可預期的、無法用意識加以控制的內置反應,然而,心理反應,卻是習得性的。

孩子的自保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成,如果平時沒有教會他遇事如何處理,關鍵時刻,孩子又哪來的沉著冷靜,急中生智呢。

2019年6月,湖南四年級一名女孩放學的路上,幫弟弟撿書包時,跌入水中。

危急關頭,她極力讓自己冷靜下來,把書包墊在腦後,保持仰面姿勢,一動不動地漂浮在水面上。

孩子遇到危險,又哭又鬧,不如學會這3招讓你坦然面對

人在慌亂之中,再多的知識也會被忘掉,只有在鎮靜的時候,才能運用所學採取有效的自救措施。

心理學認為:人的應變能力,開始於對情境所需的估計。

《李叔同的禪修智慧》的書中說:“事情當前,臨危不亂,自能產生出無限的智慧,化解困難。”

孩子強大的心理素質,勇氣和應變能力,關鍵時刻不慌不忙回想學過的知識和技能,再迅速運用上,才能夠避免悲劇的發生。

04

優秀的父母教會孩子這樣做

孩子是否具備應急能力,其實並不在於聰慧,而在於父母日常的培養和教導,遇事的時候,我們可以從這3點來教會孩子處理。

1、經常向孩子提問,刺激他思考

現實生活中孩子單獨遇到的“狀況”可能比較少,缺乏獨自面對危險應變處理的經驗。

家長有意識地通過提問來鍛鍊孩子隨機應變的思維方式,先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再幫助他分析最佳處置方法。

比如,抓住社會新聞事件,火災、溺水、迷路等情景,父母可以問他:“遇到這種情況你會怎麼辦?”引導孩子思考的同時,教會孩子一些遇到危急情況自救的技能。

這樣遇到突發狀況的時候更能淡定從容,也更有可能化險為夷。

2、不事事包辦,給孩子鍛鍊的機會

日常生活中,我們多帶孩子參加社會實踐和“小冒險”。

通過親身示範,讓孩子學會獨立處理問題的思路。

比如,帶孩子準備一次旅行,做好事前準備、思考一些事情變化的可能性,應對突發狀況的預備方案,遇事先保持冷靜思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當孩子掌握了一定的思路和能力時,家長要給孩子創造獨立處理問題的機會。

或許他會出現手忙腳亂、錯漏百出的情況,但這正是讓孩子在經驗教訓中成長的契機。

陪伴孩子不斷試錯,才能教會孩子隨機應變,更好地適應這個快速改變的世界。

3、培養孩子的發散性思維

家長可以在生活中多多對孩子做一些發散性思維的訓練,讓他懂得“條條大路通羅馬”,遇到問題時答案有很多種。

打破固有思維模式,尋求多種不同的答案和結果,是應變能力的思維基礎。

05

孩子擁有了隨機應變的能力,在面對未來的挑戰時,才能更沉著冷靜的從容應對。

美國人際關係學大師戴爾卡耐基說:“隨機應變的智能,是解決生活上困難的武器,要比書本上的知識有價值得多。”

培養孩子的各種應變的技能,是父母給孩子的一塊塊磚,平時看似無用,但在危險來臨之際,也許就化成孩子和危險之間的一堵牆。

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人生最終的價值在於覺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於生存。而這份覺醒對孩子來說,越早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