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人人喊打”

寒冬凛冽,谁都不好过。TalkingData的数据称,今年第三季度,

中国网约车应用的日总活跃使用量同比下降6.3%,这是连续第五个季度出现下滑

2014年,滴滴和快的各自投入了超过10亿元,由此掀起国内网约车的战国时代。最初的3年,用户量从3000万增长到2.17亿。

Analysys易观《中国网约车市场分析报告2019》显示,2018年移动出行市场交易规模近3113亿元,其中专快车领域近2225亿,占比高达71.48%。

不过网约车市场并不能被单纯看作一块蛋糕。


网约车,“人人喊打”


近年来,网约车的老大,滴滴,新闻频出。7月18日,程维和柳青出现在媒体面前。他们说了顺风车最新的进展,在顺风车下线后的三百多天里,他们思考了很多。

最后,他们也表示,如果再出一次事情,自己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

滴滴一度在媒体上被形容成吃人不吐骨头的无情巨兽,他们的公关团队曾经和我聊过:每天至少几千万次的订单,这就是几千万次的陌生人接触,完全不出事,太难了。

柳青在这一年以来,已经将自己的微博用作公司宣传出口,时不时分享生活,偶尔又追一下近日大热的剧,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为滴滴推广各种活动,发布诸多声明。


网约车,“人人喊打”

然而这并没有让世人满意。你可以试着跟滴滴的用户和车主聊一下,似乎滴滴并没有让任何人满意,车主抱怨单子少,赚钱少,用户叫苦打不到车。

一手主导了滴滴和快的合并的符绩勋说,他原本以为网约车的市场格局已经定了,但现在种种迹象似乎在表明,终局还没到。

司机退出,用户逃离

在滴滴工作的朋友跟我说,这家公司就是被骂大的。

出租车司机骂滴滴不给订单,快车专车司机骂滴滴抽成多,吃人血馒头,用户就更不用说了,日常小骂,曝出新闻了中骂,下雨天约不到车破口大骂。

司机的难处很好理解,不少人的意见有一部分来源于“由奢入俭难”。

在2014年前后,网约车市场疯狂补贴的时下,一个普通的网约车司机月入2-3万元实属正常。一位在2013年年初就注册成车主的朋友告诉我,当时他一周开六天,白天工作,晚上拉活,一个星期就能赚到将近一万元。

补贴停止后,全国网约车司机月收入平均在6000元以内。即使在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月入过万也没那么容易,再加上偶尔面临罚款,不少司机都逃离了这个苦差事。

许多原本就是出租车司机的人表示,当年就是觉得开网约车可以少交点份子钱,结果现在傻眼了。单就滴滴而言,每位司机都会有自己的评级打分,想要提高分数就需要乘客的五星好评,只评分还不行,要适当选中标签,要是能有文字留言就更好了。

然而,一位司机向我透露,滴滴明令禁止车主向乘客索要好评。也就是说,只能等乘客自行好评。


网约车,“人人喊打”


滴滴出行已经是市场的绝对霸主,他掌握了93%的活跃用户。但在今年,其乘客和司机端APP使用量都分别下降了5%和23%

接近四分之一的司机已经选择逃离滴滴,这也就意味着车辆数目减少。随之而来的,自然是打不到车的用户也慢慢动摇了。

加班后打车报销,这是北京一些互联网公司提供的福利补贴。但在今年,裁员潮频发,各家企业断臂求生,福利方面自然会有所收缩。职场人面对寒冬的就业局势,也不敢花钱大手大脚,打车出行的奢侈方式,也在一点点被公交地铁取代。

滴滴今年两次对外披露打车成功率:今年2月打车成功率平均下降了7%,抽取31个省会和直辖市的出行数据显示,超过半数城市在2019年打车更难了。

这是一个可怕的恶性循环,司机或乘客的减少都会对网约车整个生态造成影响,一方减少,另一方也会相依缩减,彼此影响,最终的结果就是网约车平台单量持续下滑。

然而面对这些,老大滴滴并没做出什么表率作用,顶多是在社交网络上和网友互动,这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来说,杯水车薪都算不上


网约车,“人人喊打”


模式困境

滴滴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亏损达40.4亿元,比2017年全年亏损的25亿元还要多出61%。而曾经被雪藏的顺风车,是滴滴唯一赚钱的分支业务。


网约车,“人人喊打”

2016年,滴滴就已经下调过补贴额度。

根据易观数据显示,相比2016年5月,滴滴当年6月的用户渗透率开始小幅度下降。到了7月,滴滴的用户渗透率出现了较大的下滑,跌幅近10%。此外,滴滴在7月的活跃用户数也降低了超70万,其用户粘性也出现了连续下降。

成也补贴,败也补贴。通过补贴砸出的市场,根本经不住考验。

打车本身是一件低频的事。以北京为例,一个普通的工薪族,日常出行方式绝大部分是选择公交地铁,再加上交通的日益完善,两地之间最快的通勤方式一般是地铁。打车是少有状况。

只不过当年几十亿的市场补贴,模糊了用户的真实需求频率。原本需要三四十元的车费,只需要几元钱,这无疑把打车行为推向了高频。

2018年,滴滴全年亏损比上一年多出了三倍还多。其主要原因就是顺风车的下线。

这背后的故事我们都知道,此事一出,滴滴遭受口诛笔伐,致使人财两空。


网约车,“人人喊打”


网约车,“人人喊打”


网约车,“人人喊打”

滴滴的金融服务上线了有段时间,一直不温不火。商城服务更是如此,最早还可以在里面兑换些打车券,现在更多的是一些其他商家的推广内容。

其实滴滴现在最大的困境就是对模式的重新梳理。93%的占有率,市场的绝对老大,打车业务本身是个赔钱货,只能从别的业务身上找办法,然而金融也好,商城也罢,用户都不买账。

捧着金饭碗要饭,没有比这更准的形容了。

既往不恋,纵情向前

有个人,从死人堆里几进几出,每次都能赢,他就是王兴。

不少人分析过王兴的战略,美团当时参与千团大战,从死人堆里爬出来。没过多久,就内部孵化了猫眼电影,又过了一阵,几乎用全部力量投入外卖行业。

这三项业务之间的转换几乎是瞬发的。

反观网约车行业,缺的也许就是王兴这么一号敢于all in的人物。

尤其是滴滴,守着巨量用户,却一直不知道如何盈利,这和管理者的战略和魄力有极大关系。

雷军说在创办小米前,他想通了一件事。杀死随身听的,不是更好的随身听,而是mp3;同样,杀死PC机的也不会是更好的PC机,而是智能手机

同样的逻辑放在美团身上看,杀死团购的,不是更好的团购,而是外卖。


网约车,“人人喊打”


滴滴与其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反复试探,更好的方式必然是找准新方向,大力投入,让滴滴除了网约车这一只抓手外,能新生出一项新的事业。

当年的阿里巴巴孵化淘宝和支付宝是这样,腾讯用微信再造一个腾讯也是这样,没人能在原有的土地中安然自处,商业本身就是件不进则退的事。

Airbnb内部曾经把Uber看作最大的竞争对手,虽然一个是做的民宿,另一个做的网约车。但如果把一个旅客的行为划成一整条线的话,会发现打车一直是民宿住店的上一步行为。所以Airbnb担心Uber如果在某天大力入侵民宿行业会对他们造成影响。

纵观网约车行业的竞争对手,也许不只是公交地铁,还有可能是租车行业,也有可能是供你宅在家的网络综艺……总之,不要把目光局限在自己的地盘。


网约车,“人人喊打”


真想求变,肯定不是每天在乘客和车主间查缺补漏。或许,能让滴滴真正盈利的事,是一件表面看起来跟网约车关系不大的事。

王兴说过,既往不恋,纵情向前。这句话很适合困境中的巨兽们,包括滴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