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商超的疲態,疫情帶來的轉機能否持續?

八十年代改革開放,一類以萬千商品集中的客店模式走進中國,這是以可提供客戶自行挑選商品經驗模式。一經推出,便滿足著人們生活中大部分對食品、日用品的需求。眾多巨頭公司紛紛加碼中國,比如沃爾瑪,家樂福,在國內也誕生出蘇寧,永輝超市,高鑫零售等等,

好景不長。由於商超企業屬性特質,往往考慮的人口流動性多的區域,多數商超開立在了城市的中心地帶和核心商圈中。在中國城市化進程瘋狂加速的時代,誕生出的是中國房地產火熱炒作,以此造就日益上升的租金成本。就國內4個一線城市來說,在2009年到2019年所謂的黃金地產週期來看,這十幾年間的平均商鋪租金均是呈現上漲態勢,這樣帶來的是商超企業經營的成本壓力陡增。

零售商超的疲態,疫情帶來的轉機能否持續?

同時”新零售“崛起加速了行業的淘汰。在中國,互聯網的行業趨勢造就電商的崛起,天貓超市、京東超市020模式抓住當下年輕人時間節點,不願意花太多的時間去逛超市,反而通過線上購買到家直接一步到位。”這樣直接打破傳統的商超經營模式。行業殘酷的優勝劣汰法則加速。

所以來看,租金成本疊加社會快節奏,在這二者打壓之下,商超企業這幾年紛紛迎來關店潮,就拿外資巨頭來說,以沃爾瑪為例子,在2018年所謂的“新零售”概念詞無人不曉之時,光是在下半年短短2個多月的時間在國內就連續關閉了11家門店。國內的企業在2019年根據聯商網零售研究中心經不完全統計發現,2019年全國至少有19家百貨店關門

在此背景之下,市場上龍頭商超企業都迎來寒冬,如果不積極謀求轉型改變,距離深淵更近。以兩家上市商超企業來看,在2020年第一季度,天虹股份(002419.SZ)預計歸母淨利潤為虧損4500萬~5500萬元;友阿股份(002277.SZ)預計歸母淨利潤較去年同期下跌83.23%~76.05%。

不過由於行業特點來看的話,零售業中企業數量眾多,產品價格透明度高、差異化小、可替代性高,導致企業間競爭十分激烈,價格戰十分常見。導致的是很多零售企業破產或者被迫區域性退出,而這種競爭態勢將繼續在以後的時間裡存在,意味著有更多的企業迫於競爭壓力而破產或者退出。相反的龍頭生存意志更強。

另一點,龍頭積極引進互聯網巨頭戰略投資,試圖用最快的速度融入互聯網趨勢,比如阿里系高鑫零售,騰訊系的永輝。但是帶來的改變並不是立竿見影。雖然前路迷霧慢慢,預期仍是不明朗。

超市類上市企業這幾年的股價一直萎靡不振,在今年年初,由於新冠疫情影響,國內經濟受到一定影響造成眾多上市 公司股價下跌。然而以永輝超市,紅旗連鎖和高鑫零售這幾家積極謀求轉型的商超企業走出一波行情。

零售商超的疲態,疫情帶來的轉機能否持續?

以永輝超市為例,在今年2月份初到28號,整體股價區間漲幅就達到48%。最新市值1050億左右。已經成為A股商超第一股。外資佔自由流通股比在10%左右。

零售商超的疲態,疫情帶來的轉機能否持續?

上述三家做出的改變其實就是擁抱互聯網,能夠優勢互補。其中以高鑫、永輝為代表的大型零售商超在2019年就開始佈局社區零售門店。所以在疫情期間生鮮電商、社區便利店、社區團購大部分處於停業或因物流影響半擱淺狀態,這就給了一些早早佈局新零售企業的機會,因為只有線下商超在正常運營。到家業務成為亮點。

在4月29日公佈永輝超市的一季度業績可以反映出來。在報告期內,根據數據顯示,永輝超市2020年一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292.6億,同比增長31.6%;實現歸母淨利潤15.7億,同比增長39.5%;這其中光是歸母淨利潤這塊就超過2019年全年,多出近400萬利潤。這其中到家業務實現銷售額20.9億元,同比去年增長239%,3月份永輝生活APP佔到家業務佔比升至56.86%。

零售商超的疲態,疫情帶來的轉機能否持續?

總結來看,此次幾家早早開始轉型的商超龍頭因疫情影響受益,使其這幾年大力開展的新業務得到承認,但是在疫情之後,百姓生活迴歸正常,能否維持這一數據還需要企業自身運營能力。到目前來說,所謂新零售仍然是一個概念,還是投入階段。能否轉型成功,還要看未來其商業模式能否帶來良好的業績利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