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深處的漢中佛坪,春意如水,新綠如潮!

看見新綠,心情就莫名地愉悅起來。

所居“環滁皆山”,三四月間,近在眼前,遠到山巔,觸目皆是新綠。這新綠是春的心臟,是春的魂靈精魄,是大地勃發的生機,雖然僅是一個新綠,但卻也各不相同,綠的千層萬疊,綠的千變萬化,綠的千姿百態,綠的千嬌百媚。

秦嶺深處的漢中佛坪,春意如水,新綠如潮!

秦嶺深處的漢中佛坪,春意如水,新綠如潮!

至於山巔之上的天邊,那是藍的世界。有如此的綠,那天也定然是不壞的,或澄澈、或朦朧,再加一點白的雲和吹動雲的微的風,就這麼和新綠相映成趣。事實上,在山城,只要能看得見天,就能看得見藍。即使看不見天,只要雲不是那麼灰,只要雨不是那麼密,天也能泛出一抹青來。這抹天青不是煙雨對藍的加持,就是山川新綠映射的微光。有如此的藍,那地上的綠定然也壞不到哪裡去,或清淺、或新盈,就這麼和藍天顧盼生姿。

秦嶺深處的漢中佛坪,春意如水,新綠如潮!

蟄伏一冬的山被初春的陽光照耀,一片亮黃。藍色加黃色生成綠色,亮黃和藍天相映著,新綠也許就是這麼從大地悄悄冒出來、生長著。從冒出“草色遙看近卻無”,長到“淺草才能沒馬蹄”,生成“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新綠在時間的軸序上呈現次第的狀態。因為海拔的高低起伏,次第的狀態又同時存在,詠歎著早春、仲春、暮春時序的交織錯亂。低處早就“拂堤楊柳醉春煙”了,中段“碧玉妝成一樹高”,高處才“忽見陌頭楊柳色”,“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吟哦交替迴響,時序緯線和海拔經線交織出新綠立體的一片詩意。

秦嶺深處的漢中佛坪,春意如水,新綠如潮!

水,椒蘭之溪,椒溪河,從新綠裡流出,在新綠間流淌,又淌著新綠穿城而過,在浪花上、在波紋中、在低窪裡、在堤壩處,或淺吟低唱、或漣漪勾連,訴說著新綠的萬語千言。橋,彩虹模樣,彩虹橋,夜晚橋身霓虹閃爍的“赤橙黃綠青藍紫”裡定有抹新綠的一個顏色。山,水分橋連,綠之所在,和秦嶺南坡所有的山一樣莊嚴溫柔。路,曲徑通綠,亭臺廊棧連成的一線,在山之間曲折蜿蜒,在新綠裡若隱若現。腳,已在路上走著了……

秦嶺深處的漢中佛坪,春意如水,新綠如潮!

楊柳、櫟樹、松柏、核桃、竹子、荊棘、板栗、山桃……還有許多叫不出名字的植物,駁雜在所行之處的目之所及。翠綠,嫩綠,淺綠,青綠,蔥綠,黃綠,明綠,亮綠,鮮綠,草綠,水綠……目不暇接,心內明白,語言卻難以描述出拂過眼目、拂過心靈的綠的千變萬化。“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更何況兩片葉子的綠呢?樹木的一根枝葉,根部與尖梢、向陽與背陰、向上與向下,綠的就各不相同,何況一棵樹、一座山呢?何況不同的植物在不同的海拔,不同的植物、不同的海拔在同一座山呢?何況不同的海拔不同的山,綿延成秦嶺南坡的目之所及呢?更何況所有的綠還無時無刻不在生長變化!

秦嶺深處的漢中佛坪,春意如水,新綠如潮!

叫的出名字和叫不出名字數不清的植物,雜亂無章地生長在山上,讓人秒懂“自然”兩個字。窮盡詞彙都無法描述的綠,無論怎樣的千層萬疊、千變萬化,都那麼一致地闡釋著一個“新”字。春天的綠是“新”出來的,它們透著朗潤的晶瑩,源自於新、發散著新、生長著新、和諧於新,在“新”字之下千姿百態、千嬌百媚。

秦嶺深處的漢中佛坪,春意如水,新綠如潮!

花香襲進亭子,清新裡滿是新綠的味道。稚鳥掠過高臺,希冀間是新綠在鳴叫。春風注入長廊,生命的氣息裡是新綠飄搖。閒庭林梢棧道,盪漾的春意裡是新綠如潮。奔跑的兒子,追逐的侄女,玩耍嬉鬧的孩子們,就像這山裡最新最新的綠葉。

秦嶺深處的漢中佛坪,春意如水,新綠如潮!

城前是山,城後是山,小城安詳於新綠的臂彎。

莽莽秦嶺,漠漠新綠,望出去的是目光,收回心間的是愉悅。

秦嶺深處的漢中佛坪,春意如水,新綠如潮!

來源:佛坪旅遊 L

如有侵權,請私信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