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地有物,曰:狼

秦地有物曰:狼。短短六個字道盡了三秦大地男兒情義和性格

。狼的性格兇殘、合作、團結、耐力、執著、拼搏、和諧共生、忠誠。不會為了所謂的尊嚴在自己弱小時攻擊比自己強大的東西,如果不得不面對比自己強大的東西,必群而攻之,每次攻擊前都會去了解對手,而不會輕視它。面對同伴受傷不會棄之不顧,而是守護在一旁。秦地先民面對惡劣的自然條件,要想生存下去,就只有變得如狼一樣。所以秦地無龍也無虎,唯有一物,曰:狼。

秦地有物,曰:狼

秦地有物曰:狼

八百里秦川幾千年來一直養育著關中人,惡劣的自然環境,養成了關中人如狼的性格。自周孝王封秦贏於秦地,老秦人就一直開拓著秦地,他們一面和西戎人作戰,一面開耕關中荒地,披荊斬棘經過數代人的勵精圖治才擁有了三秦之地。至商鞅變法,秦人有仇必報,有恩必償的如狼性格就此確定。面對軍功爵,秦人爆發出了難以想象的戰力,如狼一般團結作戰、英勇殺敵。“秦人捐甲徒裼以趨敵,左挈人頭,右挾生虜。夫秦卒與山東之卒,猶孟賁之與怯夫;以重力相壓,猶烏獲之與嬰兒。夫戰孟賁、烏獲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國,無異垂千鈞之重於鳥卵之上,必無幸矣。”從張儀評價裡,秦軍的形象躍然於紙上。秦人地處西部,被東方諸侯國所不齒,但是秦人唱著與子同袍,修我戈矛的戰歌在戰場上如狼一樣的兇狠愣是讓東方諸國只能在私下了罵道“秦國,蠻夷耳”。最終,秦始皇靠著老秦人吞六國而王天下,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把“大統一”三個字深深的烙印在華夏人的血脈裡,使華夏今後兩千多年裡始終分而不裂。

秦地有物,曰:狼

秦軍出征

秦以後,漢、周、隋、唐等朝都以關中為根據地,就是因為關中人的性格。只有擁有合作、團結、耐力、執著、和忠誠等優良品質的關中人才能成為王朝的後盾,才能讓王朝安心的對待外敵。漢有細柳營駐軍灞上以威懾天下諸侯,隋唐有關隴集團團結一致對外威臨天下。自秦以來,關中就是直面北方威脅的前沿陣地。戰鬥不息的關中人用自己生命護衛著關內的歌舞昇平。關中人若沒有忍耐、團結、耐力、執著、拼搏、和諧共生、忠誠的性格如何能做到這一切。一句秦人耐苦戰,千言萬語盡在其中

秦地有物,曰:狼

唐朝軍隊

及至明清,由於氣候變化關中大地日漸貧瘠,災害不斷,三秦大地上的人為了生存下去開始對自己狠起來,為了給家人留口飯吃甘願自己出去闖蕩,從明朝中葉到民國初年四百餘年的歷史長河中,無數人背井離鄉,走出長城北上草原討生活。一曲走西口,那就是秦地人民幾百年的血淚史。

秦地有物,曰:狼

走西口

抗日戰爭爆發後,外表冷峻,莊敬實誠、寡言少語,剛板硬正,寧折不彎,認死理,一根筋,拼命硬幹,八頭牛也拉不回,倔犟勁上來敢把天戳個窟窿的陝西冷娃東渡黃河奔赴戰場

。最有名的莫過於孫蔚如將軍帶領的部隊在中條山和日軍的戰鬥。裝備給養嚴重缺乏,武器彈藥和國軍精銳根本沒法比,就這樣的部隊卻硬生生的將日軍擋在了中條山。無他,唯狠而已,對敵人狠,對自己也狠。因為中條山關係著三秦大地的安危,中條山是通向陝西的戰略要地,無論如何也要擋住日軍的步伐。在中條山的兩年裡,抵擋住日軍十幾次瘋狂的進攻,大小戰役共打了上百次。由於沒有友軍支援,物資也十分匱乏,傷亡慘重,人員傷亡三分之二,其中陣亡2.1萬人。就這樣,國軍在戰鬥最激烈的時候居然袖手旁觀。六六戰役是中條山戰役期間一場非常慘烈的戰役,在戰役最激烈的時候,有800多名剛招募上來的娃娃兵和一些後勤,醫療人員被逼到黃河岸邊的一處絕壁上,日軍本來想要勸降這些人,但這些人在彈盡糧絕後跪拜天地,唱著秦腔跳下黃河。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三秦大地上的那股骨子裡的狼性狠勁,那股輕生重義的豪情。

秦地有物,曰:狼

國軍士兵

秦地有物,曰:狼。好一個秦的有物曰狼!關中平原不僅孕育出11朝古都的長安,也養育出了既保守,又開放;既粗獷,又心靈手巧;既老實,又圓滑;既吃苦耐勞,又貪圖安逸;既安於現狀,又躁動不安的關中人民。“一聲秦腔吼,可使八尺男子眼淚流,出嫁姑娘也回頭,還會嚇死山坡那頭老黃牛”的秦歌,它道出了秦人曾經的幾許悲愴和深情,宣洩了多少對生活單調的反叛。如今地下滿是秦磚漢瓦的陝西人正迎著西部大開發那嘹亮的號角,伴隨著三秦大地特有的秦腔,唱響起那新世紀自由和諧的“信天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