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口“雙下降”也是高質量

北京市委黨校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佈的《北京人口藍皮書·北京人口發展研究報告(2019)》顯示:北京外來人口、常住人口呈現雙雙下降。其中,2015—2018年外來人口規模分別為822.6萬人、807.5萬人、794.3萬人、764.6萬人;2017年、2018年常住人口規模總量分別為2170.7萬人、2154.2萬人。預計“北京市常住人口規模2020年控制在2300萬人以內”的目標能夠實現。(新聞詳見12月16日《北京日報》)

北京人口“雙下降”也是高質量

城市發展不能像攤燒餅那樣“越攤越大”,建城區有多大面積、能夠容納多少人口,都有多重因素的考量,比如交通壓力、環境容量、資源承載能力以及宜居狀態等等。此前,由中共中央國務院批覆實施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提出,北京要嚴格控制城市規模,並提出了2020年的人口規模控制具體目標。從上述兩組大數據的分析情況來看,如期實現目標任務問題不大。

北京人口“雙下降”也是高質量

外來人口、常住人口規模“雙下降”——這不只在北京城市建設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對於我們研究超大城市社會治理和人口發展戰略,也很有樣本價值。如果沒有近年來整個社會對於根治“大城市病”的清醒認知強烈追求,如果沒有持續推進的疏解非首都功能、城市副中心建設等措施以及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如果沒有政策驅動、市場吸引、產業調整、結構優化等多方向多維度發力,做好這樣一個超級“減法”是難以想像的。而最終呈現出來並且持續鞏固的“雙下降”態勢,也恰恰證明了城市發展的高質量,折射了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清晰指向。

北京人口“雙下降”也是高質量

既“強”且“大”,方能行穩致遠;只“大”不“強”,只會帶來更多成長煩惱,被滿身的“大城市病”弄得身心疲憊。因此,大城市之“大”,須有科學合理的邊界,首先要用高質量發展作為重要評判標準。否則,規模過大並不意味著“規模經濟”,而是名副其實的“規模不經濟”。在這方面,北京近年來在控制人口規模方面巧做“減法”效果明顯,對於更多努力躋身一線、二級城市的其他地方而言,都是生動一課。在統籌城市發展中,要高度重視人口發展戰略,優化人口產業佈局。借鑑北京做法,做好城市“加減法”,合理統籌“舍”與“得”,只有人口規模與城市承載力相匹配,城市才會變得更強大, 民眾方能擁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北京人口“雙下降”也是高質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