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居海洋生物鏈頂端的生物,海洋的寵兒——蛇頸龍家族

遠古時期,在廣闊無邊深藍色的海面上,棲息著無數龐大的巨獸,巨獸有著長長的脖子,簡短的四鰭,它們或悠閒地戲水,或搖動著前後鰭,伸長脖子捕食魚類,或與其他巨型生物競爭,吼聲震天,或三三兩兩聚在起玩要,或試著跳躍出海面,如同藍色珠寶在熠熠發光,與周圍的環境交相輝映,宛如一幅如入其境地的絕美山水畫。在蛇頸龍生活的中生代,蛇頸龍可謂是歷史上最為華麗的海洋霸主之一。在漫長的歲月中,蛇頸龍也在不斷地進化,不斷地出現新的品種。

位居海洋生物鏈頂端的生物,海洋的寵兒——蛇頸龍家族

早期蛇頸龍——槳龍

19世紀末,古生物學家發現了一具奇特的蛇頸龍化石,經過檢測發現,其形成於距今約2.1億年前,那時正好屬於三疊統最晚期,古生物學家認為蛇頸龍是採用划槳的方式來游泳的,因而為其取名為槳龍。槳龍的出現很少,屬於早期蛇頸龍,但是生物學家在研究時發現,其身體結構比後期的一些蛇頸龍身體結構要完善得多,也就是說在槳龍前,還有更為原始的蛇頸龍。古生物學家在對它進行歸類時,發現由於其特徵還不是很明顯,很難對它進行分類。後來,只好將其歸為蛇頸龍早期的原始品種。蛇頸龍科的分類有些混亂,在科研上,凡是對其分類不太清楚的就將其命名為某某種類,這樣一來,導致蛇頸龍科分類很繁瑣,也雜亂不堪。

位居海洋生物鏈頂端的生物,海洋的寵兒——蛇頸龍家族

槳龍化石

迷你蛇頸龍——隱鎖龍

隱鎖龍主要生活在歐洲等地區,長約3-4米,是一種小型的蛇頸龍,之所以取這個名字,是因為它的鎖骨非常小,如果是從骨骼下部往上看根本就看不到它的鎖骨,故而得名。目前已經發現了大量的隱鎖龍化石從中可以看到,它有個非常大的特徵,那就是口部長著密密麻麻細長而鋒利的牙齒,有生物學家數了下,其數量在100顆左右,全都是向外突出,在光線很弱的深海區,這一排閃亮的牙齒很惹人注目,也很有威懾力。事實上,這些牙齒並不堅固,或者說並沒有那麼鋒利,是無法用來大力撕咬獵物的,所以說,這些牙齒只是外觀上看起來很唬人罷了,可以用它來威懾敵人。

由於牙齒不能太過用力,古生物學家猜測其捕獲食物的方式應該跟鯨魚相似,"濾食",即張開大嘴,連同海水、魚類、軟體動物等都吞進口中,然後將海水排出,只剩下魚類和軟體動物等食物。隱鎖龍被命名是在1892年,隱鎖龍科的建立是在1925年,此類龍科生物共同點有:脖子很長,頜上牙齒很多,但是都不怎麼堅固,只能以軟體生物和小型魚類等為食。

位居海洋生物鏈頂端的生物,海洋的寵兒——蛇頸龍家族

侏羅紀晚期的代表——海鰻龍

在侏羅紀晚期隱鎖龍達到了最輝煌時期,當時同樣較為繁榮的還有海鰻龍。海鰻龍的身形也不是很大,長約5米,其中脖子長度幾乎佔體長的半,軀幹部圓滾滾的,尾巴很短,有4個,能靈活地在海水中游泳,也能在陸上爬行,是典型的兩棲生物,其生活方式和海豹、海象等很相似,常常在淺海區游泳、玩耍,仰起脖子,便能夠查看四周的食物,一旦發現不遠處有軟體生物或者魚類,則會速度地潛入水中,然後悄悄靠近食物目標,猛地撲上去,襲擊、咬住獵物。海鰻龍的脖子很長,而且在水中能夠靈活運動,但是它游泳速度卻不是很快,因而在捕食上更多地採用突襲方式。

位居海洋生物鏈頂端的生物,海洋的寵兒——蛇頸龍家族

薄片龍科代表——轟龍

轟龍是薄片龍科中最早的品種之一,其名字的來源與澳大利亞的一個傳說有關。據說在澳大利亞有很多土著,土著中流傳這樣一個說法,說在某海岸住著一個非常大的怪獸,它出現時總會伴有轟隆隆的聲音,浪花翻滾,海水翻騰,聲音像雷聲似的震撼。科學家便根據它出現時的聲音取名為轟龍。轟龍生活在白堊世的早期,相對更為世人熟知的薄片龍,要早5000萬年,可以說是較為原始的薄片龍品種,它的出現引起了古生物學家們的熱情,他們紛紛投入研究轟龍的計劃中,並發現轟龍的頸椎長度大於寬度,已經開始彰顯後期大脖子的特徵。

雖然生存的年代很早,但是其身體結構有些方面甚至比後期進化後的薄片龍要好很多,這是因為其進化方式。在不同的環境中,器官會主動選擇最適合目前環境的進化方向,所以到後期,薄片龍科的種類很多。1960年就有古生物學家發現了轟龍化石,但是這具化石並不完整,尤其是其頭骨部分殘缺不全。直到1982年,古生物學家發現一具較為完整的轟龍頭骨,這個發現意義重大,古生物學家可以不用像以往那樣,只是根據蛇項龍的特徵來猜測其頭骨部分,頭骨化石的發現可以進一步完善其知識。

位居海洋生物鏈頂端的生物,海洋的寵兒——蛇頸龍家族

最後的蛇頸龍——薄片龍

薄片龍是我們比較熟悉的蛇頸龍品種,它大名鼎鼎,人們在說蛇頸龍時,通常指的就是薄片龍,它幾乎是蛇頸龍進化後期最為完美的代表。海片龍脖子很長,佔體長的一半左右,與長頸鹿相似,長脖子有個好處,就是可以遠遠地查看獵物,然後選擇恰當的時機突然發動攻擊。事實上,薄片龍只能以這種方式來捕獲食物,因為它的頸部靈活性非常差,而且它的頭部非常小,又不能捕提大型獵物,只能採用這種方式捕獲一些小魚或者軟體生物類的食物,體長一般可達12米。

薄片龍生活在白堊紀晚期,距今約8000萬年,是當時地球上的一大景觀。生物學家在其胃部發現了胃石。石頭的作用是磨碎食物,輔助消化。它終生生活在水中,游泳速度不算快,靠脖子、四鰭來改變方向。薄片龍腦袋小,牙齒鋒利,尾巴和脖子都很細長。為了繁衍後代,薄片龍常常需要花費很長時間去尋找伴侶,尋找產地,有古生物學家認為,薄片龍會照顧幼崽,直到它們能夠自力更生為止。

位居海洋生物鏈頂端的生物,海洋的寵兒——蛇頸龍家族

結語

蛇頸龍就像是海洋的寵兒,在其生存著一億多年中,始終位居海洋生物鏈的頂端,是海洋中最優秀的掠食者。它們馳騁在海洋中,勇往直前的形象深深影響著人們,哪怕它們已滅絕了8000萬年,人們至今仍在懷念其風姿絕倫的身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