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工業西飛機翼裝配廠鉚裝鉗工胡永權:在工作中挑戰自我

親,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每天分享的精彩文章了,好文章我們齊分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您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動力!謝謝!

中國航空報訊:從走上航空工業西飛機翼裝配廠工作崗位的第一天起,胡永權就在內心立下誓言:“立足崗位勤學苦練,在工作中挑戰自我,做一名技能精湛的鉚裝鉗工。”這句算不上“高大上”的誓言,成為他在平凡崗位上攻堅克難、拼搏奉獻的不竭動力。

航空工業西飛機翼裝配廠鉚裝鉗工胡永權:在工作中挑戰自我

胡永權

樂於學習

“工匠”的特徵體現在胡永權身上,就是勤奮好學、樂於鑽研、認真細緻、追求完美,這也是同事們對他的評價。日常生產中,他戒驕戒躁,永葆一顆“匠心”,幾年如一日地錘鍊一技之長,努力在實幹中增長才幹,在責任面前敢於擔當,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胡永權常說,年輕人要想進步,一定要向老師傅們學習,我們現在所走的路都是老師傅們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他就像海綿吸水一樣,不斷汲取著每一項知識與技能。幾年來,他勤勤懇懇、兢兢業業,把全部熱情投入到工作之中,堅守在平凡崗位上,用忠誠和敬業書寫著無悔人生。

2019年8月,在準備2019年陝西省職業技能大賽飛機鉚裝鉗工比賽時,正趕上某型號飛機中央翼總裝研製,時間緊、任務重。這時,胡永權主動報名參加飛機研製,他及時與技術人員溝通,爭取一次做好,缺陷為零。一天的鉚裝工作結束了,他跟同事告別後,又拖著疲憊的身體投入理論專業知識的海洋,磨鍊自身專業技能。連續兩個月,他幾乎都是凌晨1時入睡,單元長心疼地說:“小胡啊,比賽前每天晚上你不用參加趕工生產了,專心準備比賽,早點休息!”胡永權不假思索地拒絕了。他說:“生產也是磨鍊自己技能的一個機會,我所學習的知識與技能就是為生產任務做準備的。”業精於勤荒於嬉,正是這種孜孜不倦、吃苦耐勞的學習精神,使得胡永權不負眾望,獲得了2019年陝西省職業技能大賽飛機鉚裝鉗工第一名。

勇於創新

在某型機研製生產中,胡永權發現某成品懸掛接頭誤差偏大,不能滿足位置度0.2毫米的設計要求。這一技術難題令他陷入思考:到底問題出在哪裡?他一邊查閱大量技術文件,一邊與技術人員不斷探討,最終找到了問題的主要原因。隨後,他又發現在預裝配時所用的工藝螺栓無法達到最終要求的定力扭矩,中間存在潛在的裝配誤差。問題找到了,可如何解決問題又成了新的問題。他通過與檢驗、技術人員協商,主動邀請設計人員到生產現場一起探討、分析、研究,得出結論:只要將加墊厚度調整為允許加不超過1.5毫米的墊片,就能滿足接頭最終的裝配要求,大大減少現場加墊的難度與接頭的定位調整。通過大量分析驗證,胡永權還發現預裝配和最終裝配存在0.05~0.1毫米的變化量,在每次加墊測量數值後要增加一個0.05~0.1毫米的墊片來補償其變化量帶來的誤差。經過不斷嘗試,並通過後續架次的充分驗證,這種加墊補償變化量的方法達到了最終位置度0.2毫米的技術要求,解決了困擾某型機多架份的技術難題,獲得了領導和同事的讚揚。

勇於擔當

2018年,胡永權所在單元承擔了某型號吊艙的研製任務和某型機外翼翼盒總裝的研製生產任務,同樣的節點卻承擔了兩個部件的研製生產,這對單元來說無疑壓力倍增。“怎麼辦?這次吊艙的研製並沒有可以參考借鑑的經驗,我們急需一個帶頭人去完成吊艙研製。”正在單元長髮愁的時候,胡永權主動請纓,接下任務,組建團隊,吊艙的研製隨即開始……

眼看著吊艙研製工作即將接近尾聲,可是在進行最後一個關鍵接頭的定位時竟發現,工裝與接頭局部有干涉,工裝定位器無法使用。由於前期處理超差零件、工裝驗證等問題已經耗費了太多時間,這個時候距離任務節點已不足10天,如果重新申請工裝將無法保證按節點完成任務。面對這一棘手的問題,胡永權堅定地說:“活是我接下的,我一定按時完成!”他將現場實際數據測量與理論數模進行比對分析,提出了自制輔助定位工裝的辦法,並經過與工藝人員、工裝設計人員的深度討論,驗證方案可行性。他帶領團隊成員反覆打磨、測量,終於成功將關鍵接頭定位,保證了任務節點。

“簡單的事情重複做,重複的事情用心做,用心的事情堅持做。”胡永權不忘初心、苦練內功,精益求精、厚積薄發,以自己的行動闡釋著一名普通鉚裝鉗工的價值和責任。在追尋“工匠”精神的道路上,他將以夢為馬,不負韶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