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口罩的內心獨白:人類真的瞭解我們嗎?

前言: 全文約1300字,大概需要4分鐘。本文讀起來可能會有一些枯燥,乾貨知識總是會讓人覺得枯燥,當我們完整讀完時,你一定會感謝自己。

2020年新年伊始,很多人還沉浸在過年的歡樂氛圍中,大家並沒有把新型冠狀病毒放在心上,然而隨著事情的不斷演化,讓寒冬之下的人們逐漸陷入恐慌。口罩,這個小小的商品瞬間登上熱搜,成了災難中人們爭搶的必需品。那麼大家真的瞭解口罩嗎?這個小小的物品有著怎樣的發展歷程呢?

歷史記載最早的“類口罩物”出現在公元前6世紀。

起初的使用者是古波斯的拜火教,他們認為自己是俗人,俗人的氣息是不潔的,在神的面前連呼吸都是錯,怕俗人汙濁的氣息玷汙了神,因此在進行宗教儀式時,用布包住臉,以顯示“沒臉見神”。

疫情之下,口罩的內心獨白:人類真的瞭解我們嗎?

古波斯的拜火教

古羅馬時代的公元一世紀。

因撰寫《自然史》而聞名於後世的老普林尼心繫礦工的身體健康,曾建議用鬆散的動物膀胱皮膚捂住鼻子來過濾粉塵,幫助礦工過濾空氣中的有毒的的汞硫化物。

疫情之下,口罩的內心獨白:人類真的瞭解我們嗎?

作家、博物學家普林尼

中世紀的西方。

隨著霍亂和黑死病的出現,應運而生的鴨嘴面罩。中世紀曾流行過一個極具時代印記的醫學理論:霍亂、黑死病等流行疾病,都是由有機物腐爛產生的“瘴氣”導致的,因而醫生在就診時,都會戴一頂鴨嘴面罩。這種面罩內部藏有被認為可以淨化瘟疫的香料和草藥,以此來阻隔糜爛物產生的瘴氣。

疫情之下,口罩的內心獨白:人類真的瞭解我們嗎?

中世紀西方的鴨嘴面罩

13世紀的中國宮廷

和古波斯的拜火教如出一轍,在中國的元代,宮廷皇帝進餐時,為了避免那些侍奉皇帝飲食的人所發出的氣息觸及食物,侍者口與鼻一律都要蒙上蠶絲與黃金線織成的絲巾。可見於馬可·波羅的著作《馬可·波羅遊記》,“在元朝宮殿裡,獻食的人,皆用絹布蒙口鼻,俾其氣息,不觸飲食之物。”這樣蒙口鼻的絹布,也就是原始的口罩。

疫情之下,口罩的內心獨白:人類真的瞭解我們嗎?

馬可·波羅

19世紀末:現代口罩誕生

德國外科醫學家米庫里茲提出:醫務人員施行手術時,應戴上可遮住口鼻的消毒紗布口罩,以防止細菌感染,這樣的口罩被稱為“米庫里茲氏口罩”,這是現代意義上有記載的首款醫用口罩。但是,當時的口罩還非常簡陋,只是用一層或幾層紗布簡單地地把臉部緊湊地包裹起來。不過米庫里茲口罩,成了現代口罩的原型。

疫情之下,口罩的內心獨白:人類真的瞭解我們嗎?

現代口罩


20世紀初,東北流行的肺鼠疫

在口罩的發展史上,有一位華人的功不可沒,他就是現代醫學先驅、中國檢疫、防疫事業的創始人伍連德。

1910年,為了阻擋鼠疫的飛沫傳播,他發明了一種用兩層紗布製作的口罩。在伍連德的努力下,哈爾濱傅家甸疫區不到4個月疫情就迅速被控制,死亡人數下降為0;這是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大規模控制烈性傳染病。

疫情之下,口罩的內心獨白:人類真的瞭解我們嗎?

伍氏口罩發明者伍連德

SARS之夜,我國口罩大規模使用

據世界衛生組織公佈的最新統計數字,全球累計非典病例共 8422 例,涉及 32 個國家和地區。全球因非典死亡人數 919 人,病死率近 11%。而那時起,口罩成了我國人民的標配。以及在這之後的霧霾,使得人們的觀念不斷髮生變化,從此口罩在中國被廣泛使用。

疫情之下,口罩的內心獨白:人類真的瞭解我們嗎?

03年的SARS

2020年的新型冠狀病毒

各地的醫護人員奔赴武漢,抗疫救援,此刻的疫情仍牽動著每一個人的心,願我們:眾志成城,共同戰疫;戰疫必勝,一起等春天。


歡迎關注我,我是@丗說 ,一個九零後連續教育創業者,一個在教培行業摸爬滾打很多年的教書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