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到極致的趙孟頫書法《長興州修建東嶽行宮記》

趙孟頫,字子昂(1254年-1322年),號松雪道人,吳興(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官員、書法家、畫家、詩人;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趙德芳嫡派子孫。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趙孟頫被行臺侍御史程鉅夫舉薦,趕赴北京,受元世祖、武宗、仁宗、英宗四朝禮敬。歷任集賢直學士、濟南路總管府事、江浙等處儒學提舉、翰林侍讀學士等職,累官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晚年逐漸隱退,延祐六年(1319年)借病乞歸。至治二年(1322年),趙孟頫逝世,年六十九。獲贈江浙中書省平章政事、魏國公,諡號“文敏”,故稱“趙文敏”。著有《松雪齋文集》等。

趙孟頫博學多才,能詩善文,懂經濟,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鑑賞。特別是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他善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於世。其書風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創“趙體”書,與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並稱“楷書四大家”。

趙孟頫在藝術道路上博採眾家之長,在其晚年書法中可以看到很多著名書法家的特點,這些特點都能很好的出現在其作品之中。這不是簡單的糅合,而是結合歷代名家書法特點,進行了有機的結合。趙孟頫生在宋朝,活躍於元朝,他將宋末書畫的浮誇風,在參照秦篆、漢隸、魏晉以及唐楷書法特點上進行了改造。使其書法變得更加的復古,更加註重基礎的應用。趙孟頫書法特點最重要的就是形意的結合,在形意結合方面他做的非常好。他結合前人的書法優點,讓書法有了自己的意韻,晚年書法已臻妙境。

美到極致的趙孟頫書法《長興州修建東嶽行宮記》

《長興州修建東嶽行宮記》是趙孟頫在延佑元年(1314年)任“集賢侍講學士”、“中奉大夫”時所書,時年六十一歲。碑高198釐米,寬121釐米,厚23.5釐米;豎18行,橫40行,全文549字。長興州(今浙江省長興縣),地處浙江省北部,此碑為紀念時任長興州知州呂澍重修東嶽行宮而立,請趙子昂為其書丹及篆寫碑額,碑文內容反映了當時泰山信仰的盛行,對後世的影響和研究起到了很大的意義。首先他是趙孟頫楷書代表的經典之作,其次他是我們先民對於泰山神信仰的一個重要佐證,因為他在這塊碑中提到“東嶽行宮者,泰山神之別祠也,自唐封禪始,郡縣鹹有之。” 這今後對於泰山神信仰研究,都會提到長興州碑記裡這段話的記載。

美到極致的趙孟頫書法《長興州修建東嶽行宮記》

非常可惜的是,這塊碑記在日軍1937年侵入長興時遭到炮火攻擊,原碑被炮火轟倒。據1961年的文物巡查資料顯示,該碑已有字漫漶且左下角缺失,左下角少去4字,第15行底缺“故”字,第17行底缺“施財者”3字。所以只有在1937年之前拓下來的才能得到完整的呈現,目前長興縣博物館藏的也僅僅只有一張完整的整紙拓片。近代著名的學者王硯龍在《五峰山記》中說到:“山麓有趙子昂書東嶽行宮記碑,額刻有‘東嶽行宮碑記’六篆文,碑陰均施主題名,非子昂所筆,(民國)二十六年為敵人炮火所毀,碑中斷,臥於荒草瓦礫之間。硯藏舊拓“藻”字不損,明拓本也。戰時已失矣,亦恨事耳。” 後來長興州修建東嶽行宮記碑又屢遭損毀,字跡模糊,終難辨認;左下缺角,亦成永遠遺憾……

美到極致的趙孟頫書法《長興州修建東嶽行宮記》

《長興州修建東嶽行宮記》雖歷經風雨、戰亂等,但萬幸的是目前原碑雖左下角缺失,大部分內容都還存在,而且字跡清晰,不得不說是一種幸運,原碑現藏於浙江省長興縣文化館。 我有幸得到一份民國時期的一張整紙拓片,讓原碑內容得以重現,與各位金石、書法愛好者共賞。

美到極致的趙孟頫書法《長興州修建東嶽行宮記》

《長興州東嶽行宮記》原文:

長興州修建東嶽行宮記/

資善大夫、徽州路捴管孟淳撰/

集賢侍講學士、中奉大夫趙孟頫書並篆蓋/

東嶽行宮者,泰山神之別祠也;自唐封禪始,郡縣鹹有之;其在長興五峰之麓者,創建扵宋之紹興/戊午,迨今㡬二百載矣,圮壊不治,神弗頋歆。

欽惟/皇上服,徧禮百神;知州呂公澍同知州事馬公鎔,稟/令徔事,頋瞻祠庭,庳陋頺靡,大懼,觖民望、貽神羞,無以稱塞/明詔;謀更新之,而圡木之費無徔所出,乃捐祿廩以為眾倡。扵是前白雲宗僧正眀、奉前釋教提控僧享/會、曁諸山尊宿綱紀葺事,而邦人讙趍祠下,莫不稱力而受任、分曺而責成,輸材赴功,百堵俱作。正/奠廟堂曰“嘉寧之殿”,殿前翼為兩樓,東擬燕寢、西擬後閤,又東建太室,以奉聖母;中殿為獻祭之所,兩廡列佐神之祠,又南為正門,外為櫺星門;藻櫨繪栱,煥焉一新,冕旈黼黻,具嚴像設,山川改觀,神/人交讙;既又築菴廟,左以居奉祠者;屋以間計凡七十,囙而苴治者二十有一、撤而改建者四十有/九;經始扵皇慶元年十二月,落成扵今年四月。

二公屬餘以記,餘謂岱宗,魯望也;何四方之人奔走薦䖍罔敢或後?公羊氏稱:“泰山之雲,不崇朝而雨天下”,其威神徳恵之所加被;古記曰:“山有金篋玉/榮,㝎人夀脩短”;又唐張說著《封禪讃》雲:“天孫捴人靈之府”,則人之生死禍福、貴賤貧富,帝實司之,故/世之所敬畏而尊事也。

相繼必葺,俾勿壊。若夫任事施財者/之氏名,具於碑隂,茲不復雲。延佑改元,在甲寅四月十一日記。

美到極致的趙孟頫書法《長興州修建東嶽行宮記》

《長興州修建東嶽行宮記》釋文:

長興州修建東嶽行宮記

資善大夫、徽州路總管孟淳撰

集賢侍講學士、中奉大夫趙孟頫書並篆蓋。

東嶽行宮者,泰山神之別祠也;自唐封禪始,郡縣鹹有之。其在長興五峰之麓者,創建於宋之紹興戊午,迨今幾二百載矣,圯壞不治,神弗顧歆。

欽惟皇上嗣服,徧禮百神;知州呂公澍同知州事馬公鎔,稟令從事,顧瞻祠庭,卑陋頹靡,大懼,觖民望、貽神羞,無以稱塞明詔;謀更新之,而土木之費,無從所出,乃捐祿廩以為眾倡。於是前白雲宗僧正明、奉前釋教提控僧亨會、暨諸山尊宿綱紀葺事,而邦人誰趨祠下,莫不稱力而受任、分曹而責成,輸材赴功,百堵俱作。正奠廟堂曰“嘉寧之殿”,殿前翼為兩樓,東擬燕寢,西擬後閣,又東建太室,以奉聖母;中殿為獻祭之所,兩廡列佐神之祠,又南為正門,外為欞星門。藻櫨繪栱,煥馬一新,冕旌黼黻,具嚴像設,山川改觀,神人交讙,即又築庵廟,左以居奉祠者;屋以間計凡七十,田而苴治者二十有一,撤而改建者四十有九,經始於皇慶元年十二月,落成於今年四月。

二公屬餘以記。餘謂岱宗,魯望也;何四方之人奔走,薦處罔敢或後?公羊氏稱:“泰山之雲,不崇朝而雨天下,”其威神德惠之所加被;古記曰:“山有金篋玉榮,定人壽修短。” 又唐張說著《封禪贊》雲:“天孫總人靈之府,則人之生死禍福,貴賤貧富,帝實司之,故世之所敬畏而尊事也。”

碑陰,茲不復雲。延祜改元,歲在甲寅四月十一日記。

作者:盛良君,安徽廣德人,文物研究及收藏學專家,宣城市文史研究會會員||本平臺圖文編輯:徐厚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