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主任張凌霄:水滴公司體系的本質是商業

個人大病求助互聯網服務平臺相繼出現,更大程度地為公眾求助或幫助他人提供了便利和保障,給大病家庭帶來了新的希望,也讓社會愛心的傳遞變得更為迅速和便捷。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主任張凌霄認為,這些平臺極大地降低了公眾發起籌款的門檻,充分調動了底層民眾的自救、互助能力,對於落實精準扶貧、推動健康中國建設、消除致貧根源、遏制“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起到了重要的助力和補充作用,也是對國家醫保體系的一種有益補充,可以說,解決了很大的社會問題。

其中“水滴籌”作為一款個人大病求助互聯網服務平臺,是最廣為人知的,公眾對水滴公司的認知也是從朋友圈水滴籌的籌款鏈接開始的。

然而正是這種具有強烈公益色彩的行為,水滴一直被外界誤以為“水滴公司就是水滴籌”。

張凌霄認為水滴籌雖然是免費的,但水滴籌和慈善是有本質區別的。《慈善法》規定,開展慈善活動是面向社會大眾的,應具備公益性,受益對象不能是特定人群,應當面向不特定的公眾開展慈善活動,基於此,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並不能為個人利益發起公開募捐。

而以水滴籌為代表的互聯網籌款平臺,其為用戶提供的是個人求助服務,屬於公民的一種權利,與慈善組織公開募捐善款的行為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因此不受《慈善法》的限制。

冰山一角

雖然水滴公司並非公益組織,但確是一家以公益為初心的社會企業和商業公司。目前公司有兩大業務板塊,分別是保險保障和醫療健康,其中保險保障板塊包括水滴互助、水滴籌、水滴保險商城、水滴公益等業務線;醫療健康板塊包括水滴健康和水滴好藥付等業務線。

其中水滴互助從事網絡互助業務,水滴籌從事互聯網籌款業務,水滴保險商城從事互聯網保險經紀業務,水滴公益從事互聯網公募信息發佈業務。

張凌霄認為水滴籌對於水滴公司而言,只是運營的其中一個產品,是一個觸達用戶和保險場景教育的入口——通過水滴籌喚起健康人群對於大病問題的關注,隨後提供一個高性價比的健康險銷售平臺,參與水滴籌愛心行為的捐款用戶有機會轉化為其核心業務保險客戶。

作為一家商業公司,通過免費的水滴籌工具,普及和教育公眾的保險概念和保險意識,進而創造盈利,也無可厚非。

商業而非公益

公益慈善和商業行為最顯著的區別之一就是是否盈利。雖然水滴籌並不收取用戶任何的手續費,但水滴籌為整個水滴公司而服務。

水滴籌、水滴互助、水滴保險商城三大板塊互為依託,形成了一個堪稱完美的生態閉環。當用戶因遇到突發問題,可以通過發起網絡籌款,在周邊親友參與籌款之後,可以點擊進入水滴互助或水滴保險商城,瞭解相關互助計劃或商業保險產品,提前做好“萬一”發生時的規劃與保障。

從產品的角度出發,通過水滴籌作為場景搭建以及流量入口,為水滴互助以及水滴保險導流,而後者兩個平臺的用戶流量又會重新回到水滴籌。這就決定了水滴公司的本質是商業而非公益或慈善組織。

《公益向右商業向左》一書中表示,公益與商業的邊界逐漸模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會殊途同歸,當兩者交集於社會企業時,公益和商業已經渾然一體。一個企業對於初心的堅守和企業的命運息息相關,一個企業可以承擔足夠大價值的企業社會責任,這個企業就能夠走得足夠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