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口说话,先想清楚谁求谁?

在职场中,我们都经历过去谈升职加薪的问题和上司,那么在谈话开始之前我们应该思考和准备些什么呢?

是选择一个对的场合,定一个彼此方便的时间点,观察老板的心情,提高自己的表现……这些都是对的,但都不是根本。

在交流之前,我们往往先考虑细节,而忽略了战略、模式、形式等大问题。

那么,在沟通开始之前,我们应该考虑和准备些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沟通是什么,沟通:实现特定目标的有效对话。也就是说,我们之间的沟通不是聊天,而是通过沟通来实现明确的目标。

既然你设定了沟通的目标,你自然会关心谁拥有实现目标的资源、能力或权力。

当我们与目标沟通时,更注重目标实现的决策权分配。

开口说话,先想清楚谁求谁?

决定权在对方--说服

第一种可能是另一面。也就是说,虽然你已经预先控制了谈话,但谈话过程完全被对方控制,你没有决策权。

最直观的例子之一就是销售。如果你是一家公司的销售人员,你会热情地向顾客推荐你的新产品。但买与不买,不幸的是,你不能决定,因为决定权掌握在你的客户手中,否则,它就被迫买卖。所以对于销售场景来说,为了达到销售新产品的目的,决策权掌握在客户手中,这是对方典型的决策权。

当决定在另一边时,处理它的沟通策略是说服。

开口说话,先想清楚谁求谁?

说服本质上是缺乏控制。因为它失控了,它只能施加影响。

在说服领域,最著名的著作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罗伯特·西奥多尼斯的影响。在这本书中,作者将影响,即说服力,分为六个行动要素:互惠、稀缺、一致、权威、一致和偏好。

简言之,如果你的沟通策略有效地利用了互惠、稀缺、一致、权威、一致和偏好,那么它更有可能是一种成功的说服。

开口说话,先想清楚谁求谁?

决定权在他方——辩论

当我们要谈话时,我们要对形势作出预测。因此,我们发现,我们的目标成功的决定权在第三方手中。

举个例子。你和同级部门在工作绩效评价标准上存在严重差异。但是你在上下级之间没有隶属关系。你会怎么做?

通常,我们会把这个差异提交给我们的共同老板,或者公司的大老板,他会做出最后的决定。

所以你看,在你分析资源和判断情况之后,你会发现最终做出决定的人不是你,也不是对方,而是一个独立的第三方。你的老板会做出决定,那是另一方。

开口说话,先想清楚谁求谁?

当另一方作出决定时,其相应的沟通和解决争端的方法是辩论。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当他们观看一场辩论赛时,积极的一方和消极的一方面对面,但最终他们是如此顽固。积极的一方没有办法说服相反的一方,相反的一方也没有办法说服积极的一方。双方只关心自己的立场,不关心真相,不可能接受和容忍善意、妥协和谅解。基于这种理解,你可能会对辩论感到失望。

但是,如果你明白辩论的实质是影响第三方,而第三方有权做出决定,这种误解应该很快澄清。

在辩论中,正反双方并不关心对方,因为他们应该非常清楚,他们之间的分歧是根本性的。对方不能改变,也不需要改变,就像法庭上的控辩双方一样。所以你想影响和改变的不是对方,而是第三方,就像在法庭上一样,是法官。

开口说话,先想清楚谁求谁?

决定权在双方-谈判

在第三种情况下,决策权既不属于对方的外部,也不属于对方的外部,而是由对话双方共同拥有。

在你重新组织情况之后,你会发现你有一些资源,而另一方也有一些资源。虽然权力不一定平等,但双方都需要对方,任何一方都不能依靠自己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独立决策。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运用一些策略和方法来释放善意,交换资源,实现合作,从而创造出1+1>2的价值才是最重要的。这是第三例。这是双方的决定,这就是所谓的谈判场景。所谓谈判,实际上是决策权共享的决策过程。

开口说话,先想清楚谁求谁?

如果你说我没有接受过任何谈判培训,而且我对谈判没有任何基本的了解,我该怎么办?你可以找一位中立的专家协助你进行谈判。这个专家将帮助你管理你的情绪,控制你的过程,并收集想法,以促进真正和创造性的解决方案。这种由专家协助的冲突管理过程称为调解或冲突管理。

传统上,我们对调解的理解总是:调解是一个家庭力量、日常琐事、居委会阿姨们做什么的问题——不,或者更多。

开口说话,先想清楚谁求谁?

调解的实质是协助沟通的服务,是协商的升级。它从更宏观的立场出发,不仅为了一方的利益,也为了双方创造价值,通过专业的冲突管理技能,帮助人们分而治之,制止纠纷。

我们在沟通时应该定事之前,先定势。

也就是说,在采取行动之前,先判断权力的位置。说白了,你需要判断谁求谁,谁更需要谁——然后选择沟通的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