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被鑑定為贗品, 被主持人砸個稀碎, 碎片卻被收藏在博物館

鑑寶節目雖然有一段時間十分火熱,但是這種節目形式未免太多單一,想要吸引觀眾還是很難,畢竟收藏古董是一個對財產有要求的愛好,能承擔的人沒有多少。節目為了提高自己的收視率,自然就要想辦法制造一些亮點。

瓷器被鑑定為贗品, 被主持人砸個稀碎, 碎片卻被收藏在博物館

《天下收藏》作為一個鑑寶節目,基本程序和其他同類型的節目沒有什麼不同,只不過這個節目中有一個十分新穎的設定,如果持寶人帶來的東西被鑑定為贗品,那就要被當場砸碎,免得再流傳出去讓別人受騙。正如節目組所預料的,這個設定吸引了很多觀眾,與此同時,也給節目帶來了一些麻煩。

瓷器被鑑定為贗品, 被主持人砸個稀碎, 碎片卻被收藏在博物館

眾所周知,古董鑑定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那種特別明顯的贗品還好,要是碰見一些高仿,即便是資深老專家也有看走眼的時候,而面對真品,也有不少被誤判為是贗品的案例。有人用一句話來打趣古董鑑定:鑑定真假看權威,權威相等看數量。意思就是說,一件古董的真假,和它本身沒有太大關係,要看有多少權威在上面蓋章。雖然是一句玩笑話,卻也說出了一部分古董鑑定的真實情況。

瓷器被鑑定為贗品, 被主持人砸個稀碎, 碎片卻被收藏在博物館

在《天下收藏》的一期節目上,有一個人拿來了一件清朝時期官窯出產的瓷瓶,經過鑑定以後,專家給出的結論是,這是一件贗品,先不說瓷器本身的問題,如今在國內,官窯出產的瓷器幾乎不會存在。定論下了以後,主持人王剛按照規矩,直接將瓷瓶砸碎。

瓷器被鑑定為贗品, 被主持人砸個稀碎, 碎片卻被收藏在博物館

然而,這件事最後出現了反轉,後來有專家經過鑑定,這件瓷器就是清乾隆時期官窯出產的瓷瓶,瓷瓶胎體是典型的雍乾時期的老胎,瓶口、瓶身、畫工、釉料都是清朝的特色,後世仿造達不到這種效果。總之,最後得出的結論就是,持寶人帶來的瓷瓶就是正品,價值大概在2億左右。

瓷器被鑑定為贗品, 被主持人砸個稀碎, 碎片卻被收藏在博物館

如今這個瓷瓶的碎片被放在首都博物館裡進行展覽,看見一件國寶變成碎片,所有來參觀的人都感到十分惋惜。因為這件事情,《天下收藏》這個節目也受到了很多非議,因為在之前的節目中,就有人質疑很多正品都是枉死,畢竟誰也不能保證這些專家永遠不會走眼,而在被砸碎的仿品中,也有一些因為年代久遠而具有了文物價值,卻還是被毫不留情的砸碎,但是現在,我們只能惋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