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中的党性洗礼——宜城市防汛救灾纪实

本网特约记者何维国记者

李 锋

“十一”期间,受丹江口水库、三道河水库泄洪和连续强降雨影响,汉江、蛮河宜城段水位均达高峰值,40座水库同时超汛限水位……

汛情就是命令,险情就是战场。宜城市全体党员干部取消休假,迅速投入防汛救灾工作中。

党徽亮起来

“哪里有汛情,哪里就要有我们的党员干部。”宜城市委、市政府把防汛救灾工作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

风雨中的党性洗礼——宜城市防汛救灾纪实

党员干部检查防汛备汛工作

风雨中的党性洗礼——宜城市防汛救灾纪实

安全转移被困群众

“十一”期间,该市“四大家”领导率领10个防灾救灾工作队,深入10个镇(办事处)的防汛救灾一线,做到汛情没有结束不撤离、卫生没有消毒不撤离、生产没有恢复不撤离。宜城市各级党员干部带头巡堤查险,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面对汛情,流水镇均宜村年过六旬的村支书程正明,在参与巡堤查险的同时,动员村、组干部和老党员、民兵,组织起一支党员突击队,火速赶到磨盘河堤坝,开展巡堤查险和清障工作。为了确保安全,程正明将床铺搬到大堤上的孔家湾泵站,吃在堤上、住在堤上,24小时不间断地巡逻查险。“我是一名老党员,汛情严峻,我理应冲在一线、干在最险处。”程正明说。

蛮河水位持续超设防线,沿岸防汛进入关键时期。年近花甲的宜城市堤防管理处老干部曾宪忠穿上胶靴,带上手电,不分昼夜,带领突击队员来回巡查。10月3日中午,曾宪忠在泥泞的堤坝上巡查时摔了一跤,6根肋骨断裂。“不要忘记巡堤,我们的责任很重大!”被送到医院时,曾宪忠仍牵挂着堤坝的安全。

党旗飘起来

10月6日下午3时,工作人员在蛮河堤防巡查时,发现位于郑集镇王岗村的岛口闸闸门破损,洪水向堤内倒灌。倒灌洪水与内涝雨水叠加,将导致附近两个村5000余亩的农作物受淹,情况十分危急。

风雨中的党性洗礼——宜城市防汛救灾纪实

党员干部带队巡河

接到险情后,宜城市公安干警、消防官兵、城管队员、供电工人、郑集镇的干部群众来了。风雨中,昏暗的灯光下,一面插在闸门旁的鲜艳党旗格外醒目。党旗下,这支由300多人临时组成的党员干部突击队奋战着。当晚11时10分,破损闸门被成功堵住,次日4时30分,蛮河河水倒灌口被彻底封堵。“郑集镇何骆村沙洲上200余头牛被洪水围困,请求支援,进行紧急转移。”10月4日上午8时,宜城市海事部门接到求救电话后,立即赶赴险情水域,救助被困群众和牲畜。“在我们老百姓有难的时候,党员干部来了。有党旗的地方,我们就觉得有安全感,看到党徽,我们就有了主心骨。”在冲锋舟上,受困群众告诉笔者,大家说得最多的就是“雨水无情人有情”这句话。

党员干起来

10月7日,雨停,水位开始回落。宜城市广大党员干部分赴各镇、村的田间地头,与群众一起开展生产自救。

风雨中的党性洗礼——宜城市防汛救灾纪实

党员干部和群众一起开展生产自救

10月8日,郑集镇国道两旁的稻田里,一群戴着“共产党员”袖标的人忙碌着。他们挥着镰刀,帮助当地村民收割水稻。这支队伍是宜城市直相关部门和镇里联合成立的10支党员突击队之一,专门帮助受灾后缺乏劳力的群众开展生产自救。

观音村是蔬菜种植大村,被水一淹,该村今年的娃娃菜形势堪忧。“排水,赶快排水,挽回损失。”宜城卫计局工作队请来的蔬菜种植专家建议。说干就干,工作队员立即与群众一起抢修水渠、清沟排水,同时请来挖掘机疏通一条长100多米的沟渠,并更换管道,确保群众无后顾之忧。

在这场严峻的自然灾难面前,宜城市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为党旗添彩、为党徽增光、为党的形象注入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