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芳菲,不负洛阳“国色陶香”

四月的洛阳,是一年之内,最热闹的时候。因了这名动天下的牡丹,一座风姿绰绰的城,连同穿城而过的洛河,都显现出诗性般的历史浪漫感。


人间四月芳菲,不负洛阳“国色陶香”

我对古都,总有心向往之的憧憬,一凑近,仿佛就能穿越古今,领略到中国风雨的几度秋霜。帝都洛阳,就是这样一个让人心驰神往的地方。这座写满了风华的旧日古都,经历过13个朝代和一百多位帝王更替的文明发祥之地,作为中国数千年古代恢弘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缩影,也自然有说不尽的风物传说,等着人去传扬赞诵。

诗与远方,春入洛阳

漫游洛阳,厚重的都城文化,举目可见。置身其中,仿佛徜徉在历史长河,又仿佛漫步在山水画廊,那恢弘壮丽的名胜古迹,风景旖旎的自然风光,道尽了“前朝如梦醉生死,今日前庭半半尘”的柔然心绪。

带着对古都的憧憬,我穿过一条条盘根错杂的古道,到达了老城。老城十字街两旁的酒幌迎风招展,写满了洛阳的繁华和热闹,也不知是时间遗忘了这里的人们,还是这里的人们遗忘了时间,慵懒与淡薄,总是渗透着洛阳人的生活点滴。

都说“洛阳多闲客”,气定神闲这几个字在洛阳人的风俗中显现得淋漓尽致。有人说这城市风貌可能与这洛阳牡丹有关。因为牡丹象征着“国运昌时花运昌,太平盛世百业旺”的盛世风韵和坚持原则不畏权贵的君子性格。所以洛阳几经兴衰,屡遭战火,因这艳冠群芳的牡丹,总能激励华夏儿女尽职竭力,让洛阳高大宏伟的城市气度,在战后的废墟中肃然挺起。对此,我深信不已。

当然,除了牡丹,洛阳的石窟古刹也是个探寻历史的好去处。站在伊河两岸的龙门石窟之下,仰看大佛微垂双目,俯瞰众生,便想起曹植的那首《洛神赋》:“烟愁雨啸黎华生,宫阙簪赏旧帝京。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一种莫名的虔诚和感动便油然而生。望着这四百多公里的伊洛河,也已默默流淌了千年。而这座伴随着河流岁月如斯的千年帝都,其中的秦砖汉瓦、古刹石窟,无一不在折射出中华人文精神的风韵。从道家思想肇始,到儒家学说的弘大发扬,从玄学佛法的形成,到理学风骨的积淀,这座占据了东方思想的高地之城,文贯长虹,连东西通南北,无论古今,都有君临天下,细嗅国香的非凡气质。

如今,洛河两岸绿树葱葱,路灯依然明亮。洛阳的文学河流,滋润着古老的自然景观。大漠的沙烟,西域的经佛,丝绸之路的画卷,已经从夏商周、流过汉魏唐宋,又流进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之内,现在正洋溢着强烈的现代气息,在新时代的航程上扬帆起航。我们也该站在洛阳文化的光门之下,重新解读洛阳。

在“仰韶陶香”中,读懂洛阳

洛阳,是一个亦诗亦歌的城市。

芳菲四月,正值洛阳牡丹花会,游人如织,酒色流香,生动演绎着“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繁华景象。因为河洛大地钟灵毓秀、人文荟萃,也曾激发了历代诗人的神思遐想和创作灵感,为洛阳牡丹写诗著文。例如李白那首“名花倾国两香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穷恨,沉香亭北倚栏杆”的快意诗句;欧阳修那句“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的盛世传说。诗与酒的交融,让厚重的洛阳,呈现出了“包容开放”的城市烙印。

读懂一个城市,我们可以从历史遗迹中探寻,可以从城市地标中寻找答案,但品味一个城市的性格,就要从城市的地标酒中寻找答案。

洛阳是一个和气致祥、文化多元、包容并蓄的城市,恰恰只有一瓶极具“包容和合”的酒,才能契合河洛文化中天与人、变与通、中庸与和合的内涵核心。在洛阳,随处可见的仰韶彩陶坊,却让人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之感。

初见仰韶彩陶坊瓶型,瓶型线条古朴美观,与古色古香的洛阳风貌总是相符相宜,而类似葫芦的设计,则是象征了中国文化中“福禄”“护禄”的吉祥寓意。它品牌之中“自然和谐,兼香并蓄”的酒体风格和品牌意境,更是高度切合了洛阳河洛文化“开放包容”的文化自信。

我们无意描摹洛阳的城市画像,却也在仰韶陶香中读懂了洛阳,读懂了一种人事和谐,上下团结,民心和乐的城市个性。此时此地,我们饮至微醺,再聆听都城故事,抚摸夏砖汉瓦,读作家优美篇章,悟作家神来之笔,亦有不同妙趣横生之妙!

又是一年春好处,赏花饮酒正当时!

云游洛阳,遇见醉美陶香,在仰韶陶香中,读懂洛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