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不喜歡聽到的卻是我們一直在做的,父母真應該學會這3點!

如果我們留心一下週圍的生活,都會聽到不少孩子這樣議論:我家裡人真是囉裡囉唆,我幹了點不對的事,就嘮叨個沒完沒了,真是煩死了。”

“我爸爸媽媽什麼事都要管一管。一會兒這樣,一會兒那樣,連我的零花錢怎樣花也要過問,真討厭!

孩子最不喜歡聽到的卻是我們一直在做的,父母真應該學會這3點!

愛嘮叨的父母的確不少,當然,大多數孩子都不喜歡聽我們嘮嘮叨叨,有的愛說爸爸媽媽得了“嘀咕病”更有的與父母頂撞,鬧得大家心裡不愉快。孩子為什麼討厭我們嘮叨呢?而我們又該怎樣去改變這一點呢?

事實上,不少父母為了減輕孩子沉重的功課壓力,都很願意協助孩子做功課。通常最常見的是坐在孩子的身旁看著他學習,一會兒提醒他字要寫得端正,一會兒說那個字寫錯了,一會兒端茶,一會兒倒水。殊不知,這種做法只會惹孩子反感,使他們坐立不安,無法專心讀書。

孩子最不喜歡聽到的卻是我們一直在做的,父母真應該學會這3點!

在生活中,我們往往對自己的孩子期望很高,總希望孩子事事都順自己的心願辦。若有不順心就不停地說教,翻來覆去,便成了嘮叨。嘮叨一般總是指責多,批評多,報怨多,有時甚至諷刺挖苦,孩子當然不愛聽,甚至會感到厭煩、反感。嘮叨沒有明確的目的或要求,見什麼說什麼,想到哪裡說到哪裡,不但會讓孩子無所適從,還會有損我們在孩子心中的形象。

既然我們的嘮叨會讓孩子厭煩,易招致他們的怒氣,那麼我們對於孩子的一些行為究竟應該怎樣去糾正呢?

孩子最不喜歡聽到的卻是我們一直在做的,父母真應該學會這3點!

正確把握住孩子的心理狀態。一般情況下,孩子的心理狀態會不同程度地有所暴露。這時我們就要善於把平時對孩子的瞭解與孩子在談話中的外部表現聯繫起來,細心地觀察孩子的神情、言語、注意力和習慣動作的變化等,從而準確地把握住孩子的心理狀態。

學會交流。親子教育專家曾經講過這麼一件事。一天下午,她突然被兒子的小學老師叫到學校。在老師的辦公室裡,老師當著兒子的面向她抱怨她的孩子是多麼地淘氣…老師甚至使用了很多難聽的字眼,而她一聽,發現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兒,小男孩子嘛,淘一點也很正常。事隔多年,她仍然覺得心痛:“當時我兒子就站在旁,老師就那樣數落他,孩子嚇得縮在牆角一個勁兒地哭!一路走,孩子一路哭,任我怎麼安慰也停不下來。”可見嘮叨對於孩子的傷害有多麼的大。

孩子最不喜歡聽到的卻是我們一直在做的,父母真應該學會這3點!

以行動代替說教。當孩子怠惰、不專心讀書,當我們說教無效時,不妨停止語言的勸誡,改為行動處罰,施以適當的處分,讓他反省自己的過失。如果我們看到孩子有悔意,就不要再過多加以指責,受過處分之後,孩子會改進的。我們還是少嘮叨為妙,因為嘮叨大多時候不是在教育孩子,多半是我們在為自己的辛勞找平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