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海倫. 凱勒的人也該知道安妮. 莎莉文

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海倫.凱勒,知道海倫的人也該知道她的老師安妮.莎莉文。莎莉文在三歲之前有過幸福快樂的生活,三歲之後,她的眼睛得了病,沒錢醫治,一直好不了,母親也得了病,有病的母親又生了兩個有病的孩子,父親對家裡這種悲慘的生活,心裡充滿了絕望,因酗酒,也成了廢人。她的還在襁褓中的小妹妹被人收養,10歲的安妮和7歲的弟弟被送進了救濟院。這期間,神父幫助她到醫院治療眼睛,可是做了六次手術也沒有成功。後來考察團來救濟院,團長夏邦安排她去上了盲人學校。她在盲人學校裡很快學會了盲文,後來又結識到一個聾啞女孩,於是學會了手語。畢業前夕,她得到了一分推薦信,成為海倫.凱勒的家庭教師,從此走上了一條這一生最有價值的道路。

知道海倫. 凱勒的人也該知道安妮. 莎莉文

來自360圖片

20歲的安妮.莎莉文,第一次見到了7歲的海倫,那時的海倫野蠻霸道,亂髮脾氣,但安妮給了她深深的愛,因為安妮小的時候也是這樣野蠻任性,不討人喜歡,那是因為她眼睛幾乎失明,又失去了母親,失去了家沒有安全感,才會焦慮狂躁。又是因為遇到了許多善待她的人才活到今天,所以,她決定把愛獻給這個可憐的孩子。

海倫動不動就衝動發脾氣,但安妮理解她,因為海倫幾乎和外界沒有任何聯繫,她的世界沒有光也沒有聲音,她對世界一無所知,這個世界對她來說什麼也沒有,沒有美,也沒有善,更沒有期待。即使她的手可以觸到花朵,可以聞到花香,但是,沒有人可以讓她知道到底什麼是花朵。如果她可以聽見,她還可以讓母親用美麗動聽的聲音給她描述花朵的美麗,可是,海倫什麼也沒有,什麼也不能,無論她身邊有多少關心她的人,世界如此鳥語花香,這一切都跟她無關。她不斷地給莎莉文找麻煩,不斷地捉弄她,但是莎莉文依然是耐心地,並且積極地思考怎樣可以有效地教育海倫。

有一天,她突然找到了突破口,書中這樣記載:”直到早餐時,我突然想到,也許‘水’這個新詞可以幫助海倫弄清楚‘杯子’和‘牛奶’的難題。我立即帶著海倫來到水房,我一邊抽水,一邊讓海倫拿著杯子對著噴水口。冰涼的水從水井中湧了出來,裝滿了海倫手上的杯子,瞬間就從杯子裡溢了出來,在海倫的手上傾瀉而下。我抓住這個機會,在海倫的另一隻手上拼寫‘w-a-t-e-r’(水)。第一遍我寫得很慢,第二遍就寫得快了些。這種水流過她手的冰涼感覺和單詞聯繫在一起,是如此之近,幾乎讓她震驚。海倫手中的杯子跌落在地上,她一動不動地站在那裡,臉上出現了一道異常亮麗的光彩。她連著拼寫了好幾遍‘水’,然後高興地蹲在地上用手捶打地面。”

那天,海倫第一次問安妮:“你是誰?”因為在這之前,她不關心這些,愛誰誰,一切人與物,以及這個世界都跟她沒有關係。莎莉文告訴她:“我是老師。”

看到海倫的這種機靈和悟性,安妮流下了激動的淚水。而海倫•凱勒也生平第一次不再孤獨地沉湎於黑暗的世界中了。那時,安妮的興奮絲毫不亞於海倫。

知道海倫. 凱勒的人也該知道安妮. 莎莉文

來自360圖片

在接下來的十幾年中,安妮一直致力於對海倫的艱苦教育。她憑著極大的毅力和耐心,在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鑑的情況下,尊重海倫的孩童天性,不斷地摸索,成功地對海倫進行教育。海倫終於從一個懵懂無知、心智未開、蠻橫撒野的瘋丫頭,漸漸轉變成了一個知書達理、思維活躍、富有才華的少女,並且考進了拉德克利夫學院。最後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在畢業典禮上,海倫將榮譽獻給她最親愛的老師莎莉文。

後來,在海倫的名著《假如給我三天的光明》中,她說,她一睜開眼睛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看看她的老師莎莉文,她不僅要看她的美麗的容貌,還要從中探究同情心的溫柔,耐心的堅強的痕跡。她說:“我希望能夠從她眼睛裡看到能夠使她在困難面前站得穩的堅強性格,並且看到她那經常向我流露的,對於全人類的同情。”

莎莉文陪伴了海倫33年,她的視力本來也不好,最後全盲了,70歲的時候,為海倫耗盡了一生精力的莎莉文與世長辭了。

當全世界因為海倫•凱勒的傑出貢獻而給予她最崇高的榮譽時,海倫•凱勒則想到了自己的這一切榮譽都來自另一個人——安妮•莎莉文,認為她才是真正無愧於這一榮譽的。

“我認為,我所有的一切都與她密不可分,”海倫說,“我生活的每一個方面都是踩著她的足跡前進的,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東西也都是屬於她的。如果沒有她用活生生的觸摸教育來開啟和激發我的心智,我就不會有今天的成功、希望和喜悅。”

分析莎莉文的教育成功案例,不是因為什麼高明的技術和技巧,而是因為愛。

一切都是因為有愛!推動這個世界進步,推進社會和諧發展都是因為有愛!

莎莉文和凱倫都信仰上帝。我也承認,一個人沒有宗教信仰,並不是就一定沒有愛心沒有善良,但是,縱觀古今中外,不能否認,在世界各地,上帝的愛,無論在什麼國家,什麼企業,什麼機構,什麼環境的確是比例更多一些,愛心更大一些。幾年前在美國發生了一起中國留學生槍擊事件,震驚中外。一個非常優秀出色的中國留學生盧剛,因為嫉妒槍殺了他的同鄉同學,又擊殺了教授,以及其他人員共六人,最後開槍自殺。其中被他槍殺的兩個美國學生的家長是基督徒,他們不僅沒有像普通人那樣對盧剛的父母大發烈怒,要求索賠,反而寫信安慰這位可憐的母親,認為她同樣也是值得同情的受害者,如果沒有上帝的博愛,什麼人可以有這樣的胸懷!

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德蕾莎修女,用一生的精力照顧瀕臨死亡,無依無靠的人,不是僅僅發善心,捐一些錢,而是奉獻全部,全部的生命,全部的金錢。一位孤苦無依,身上長蛆的瀕臨死亡的印度老人,她可以擁抱他,給他搽洗傷口,一直陪他到生命最後一刻。老人說:“我活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