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重壓下的生活,是活成燦爛的夏花,還是逃避成孤獨的影子?

貧窮重壓下的生活,是活成燦爛的夏花,還是逃避成孤獨的影子?

01 貧窮總是讓人看不到希望,但是我們需要給自己曙光。

姐姐一說到她家裡的事,就一副苦大仇深,淚水漣漣的樣子。

我不喜歡姐姐這個樣子,她似乎永遠不知道自己這種什麼事情都抱怨,指責,唉聲嘆氣的樣子,讓本來就愁苦的生活變得多麼暗淡無光。

沒有誰是生來就富貴榮華披身,一帆風順過日子,多少人都是被生活打磨成鋼筋鐵骨,百折不回的硬漢,如果你不向苦難低頭,就會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姐姐和姐夫都是普通的農民。沒有手藝,又不願意出門,守著幾畝地,日子過得捉襟見肘。

前多年,看人家栽果樹,也跟風在僅有的幾畝地裡全部栽了蘋果樹。小樹苗要長大才有收入,但是過日子每天要花錢。剛開始父母時不時接濟一下,後來父母不在了,只能靠借貸過日子。

等果樹大了,果子又不值錢了。而好不容易長大的樹又不願意砍了,只能一年年硬撐著。

再後來在我的一再遊說下,開始承包別人出門打工不要的土地。日子總算是一天天熬過來。然而新債舊債總也還不完。

日子不會總是愁雲慘淡,但能救自己的一定是自己。貧窮總是讓人看不到希望,但是我們需要給自己曙光。

姐姐並不明白這個道理,對孩子們的教育也缺乏長遠規劃,短視的結果就是惡性循環的開始。

貧窮重壓下的生活,是活成燦爛的夏花,還是逃避成孤獨的影子?

02 貧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貧窮帶來的短視。

日子像風吹一樣快,孩子們僅僅接受了九年義務教育就去出去打工了。一晃眼,還沒有掙到錢又到了該談婚論嫁的年齡了。

外甥長得一表人才,打工期間,女朋友談了一大堆,卻沒有帶回來一個。打工的錢也風吹雲散了。

教育的深層缺失讓孩子對生活沒有自己的預計和規劃,誰願意跟著一個沒有未來的人向前走。

姐姐對孩子的教育,不是指責就是埋怨,沒有溫言軟語的慈愛,更沒有促膝談心的耐心。貧困的生活似乎磨去了他們對孩子的溫柔的愛,代替他們的是粗糲的呼喊。

外甥的婚事一直拖著,在農村,快三十歲還不結婚,對誰來說都是一種失敗。

焦慮讓家庭矛盾逐漸升級,外甥不願意回家,常年打工在外,過年過節也儘量不回來。為了減少和家人之間的衝突,回家,於他來說成了一件恐怖的事。

好在後來果子開始慢慢值錢了,承包的地收入也還不錯。一家人邊還賬邊靠村裡資助無息貸款。再加上東拼西湊借來的錢,總算蓋了房子。

起初,外甥說他不願意結婚,大不了打一輩子光棍。可是,不結婚對於農村人意味著什麼,大逆不道,離經叛道,姐姐、姐夫說不出這樣的話,但是卻把所有怒氣發洩在一頓頓指責裡和一次次焦慮地催促裡。

他們不明白,窘迫的生活讓孩子揹負著沉重的心理負擔。結婚,需要一大筆錢財,即便是農村,沒有十幾二十萬,結婚,像看得見摸不著的雲彩,絢爛而幻滅。

貧窮重壓下的生活,是活成燦爛的夏花,還是逃避成孤獨的影子?

03 生活不會總是山重水複,只要你肯向前,柳暗花明就等著你。

外甥後來開始奮發圖強了,四處打工掙錢,不再把錢隨意花在不相干的女孩身上。驚喜來的也很迅速,當你開始改變,自身氣場就會發出強大的吸引力。

外甥很快遇到一個女孩,純樸可愛,對他一見鍾情,一眼就看中了外甥這個人。

很快,外甥就被女孩俘虜,彩禮也沒有過分,姐姐高興地逢人就誇自己燒了高香了。

所以,那些說不想結婚的人,不是真的不想結婚,是沒有遇到那個合適的人。誰不想享受家庭的溫馨,誰不願意看到自己的人生圓滿而豐富?但是,你不努力改變,又怎麼遇到那個真正喜歡你的人。你不散發自己的人生能量,怎麼吸引願意看到你的人。


貧窮重壓下的生活,是活成燦爛的夏花,還是逃避成孤獨的影子?


04 孩子,你的不婚,其實是恐婚,是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

外甥女只比外甥小兩歲,男朋友談了好幾個,卻總是以分手結束。

問她原因,她竟然也說,不想結婚,還說自己是不婚主義者。為此,我簡單瞭解了什麼是不婚主義:經濟條件好,學識高,曲高和寡,崇尚自由。

好吧,她是這樣的嗎?顯然不太像,目前她單身,經濟一般,能養活自己,偶爾可以接濟家庭;學識一般,過度自尊,上著並不自由的班。

但從另一個角度,或許能夠猜到她不婚主義的緣由。從小,她看到父母為了生活的一地雞毛隔三差五的吵架,柴米油鹽的瑣碎耗盡了一個人對生活的熱情。再後來長大了,看到父母為了生活,愁眉苦臉,唉聲嘆氣,悵然老矣。

她所看到的,除了生活的艱辛,就是生活的狼狽。

從父母的婚姻裡,她看不到婚後生活的樂趣和希望。她對未來生活沒有信心,她不確定自己是不是能把一生過好,她害怕把日子過成自己不想要的樣子。

所以,她不敢打破現有的生活狀態。至少,目前的她,是自由的,是偶爾可以對家有幫助的。

她更深層的想法,或許不是不婚,而是恐婚。而這恐婚,與原生家庭脫不開關係。他們的吵鬧,為經濟的悲愁,對未來的擔憂,都成為孩子恐婚的源頭。

與此同時,社會大環境也在改變。 據網上的不完全調查顯示,目前,中國女性的不婚佔比為百分之三十六,到2018年,結婚登記率減少了百分之七,連續四年下降。而離婚率又達百分之八十。尤其是最近疫情後,離婚率更是暴漲。這些可怕的數據讓孩子們的不婚、恐婚又無形增加了幾分理由。

之前看過的一些心理學文章說,有時候,過度的自尊其實是為了掩飾內心深深的自卑,也許她是自卑到不願意說原因,也許她無力改變現有生活狀態,為了給自己一個理由合適的藉口,於是她把自己打造成不婚主義者,而事實上,她還沒有強大到不結婚的地步。

不想結婚,是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是無緣遇到合適的能深層次理解自己內心的人。於是只能用一種超乎常人認知的方法把自己放到另外一個範圍,用不婚來說服自己,又抵擋別人的看法。

她想要過一種平靜的,輕鬆地,愉悅的,溫馨的生活。但是婚姻裡總會有柴米油鹽,磕磕絆絆,甚至爭爭吵吵,沒有人能保證婚姻永遠優雅如蘭,舉案齊眉只是一種理想中的生活狀態罷了。


貧窮重壓下的生活,是活成燦爛的夏花,還是逃避成孤獨的影子?

05 向孩子傳遞生活的希望是家庭教育重要的環節。

姐夫倔強而要強,沒有社會交往,只是埋頭苦幹,然而在社會發展如此迅速的今天,苦幹遠遠不夠。姐姐脾氣不好,有怨氣就抱怨姐夫,指責姐夫沒本事,整天靠她出去借錢。

現在外甥結婚了,果子也開始賣錢了,生活終於向著光明的方向前進了。眼看著一切好起來了,本來應該高興,然而姐姐總有可抱怨之處,家裡總還是陰晴不定。

她不明白,她從來不知道向孩子們傳遞生活的希望,只是一味地擔憂,抱怨,指責,似乎生活總是這麼灰濛濛的,沒有盡頭。

然而誰的生活就那麼的陽光燦爛,只是大家都在自我消化,自我排解,而不是整天掛在嘴上,似乎在時時提醒每個人,自己是多麼不幸。

有人說,一個女人對你失望,不是因為你不夠愛她,而是因為你讓她看不到生活的希望。

我想,一個家庭也是這樣,貧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貧窮的思想和生活態度,它們像一灘爛泥,時時想把你滑倒在地。

生活的壓力和自身的性格讓他們和孩子沒有太多深層的交流,沒有太多噓寒問暖的關心,沒有時間欣賞孩子的優點。然而孩子一旦有問題,動輒指責抱怨,甚至呵斥。

這一切,對於生活觀念還沒有形成的孩子來說,豈不是在摧毀孩子的生活信心,打破他們對生活的希望?

其實,貧窮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貧窮帶來的對生活的抱怨,暴躁,以及對生活毫無希望的煎熬。

我喜歡那些在絕境中奮鬥的人們,喜歡那些在生活重壓下還能開懷大笑的人們,喜歡那些渾身充滿生機的人們。他們不談困境,他們願與困境和解,與自己和解,用滿臉笑意和深情努力改變生活。 世界不就是這樣一步步變得更美好嗎?

貧窮重壓下的生活,是活成燦爛的夏花,還是逃避成孤獨的影子?

結語:

姐姐的家庭總是籠罩著陰雲,因為貧賤夫妻百事哀。他們無力改變,生活的壓力無法得到排遣,教育孩子上又把生活的情緒釋放在孩子身上。不是他們不愛孩子,而是不懂得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正確愛孩子,以至於讓貧窮主宰了教育。

孩子們從小在經濟拮据中成長,內心深處是自卑的,不自信的。而這樣的性格又要用過度的自尊掩蓋起來,形成了矛盾的人格特徵。表現在他們的人生中就是對婚姻的恐懼與不自信。

現在,外甥結婚了,似乎對生活有了更多憧憬,每天忙忙碌碌著。夫妻兩個想方設法賺錢,還有了可愛的孩子,一切都在向美好的方向運行,再也不談什麼不婚了。

為外甥女,仍然單著,不願意結婚,固守著自己的不婚理念。

我多希望,她能夠認清自己的內心,不要被生活的艱難嚇住,揭開所謂不婚的面紗,真實地面對生活,懂得生活的不易,扛起責任的重擔,去創造更多的財富,給自己幸福生活的理由。

我更希望,姐姐能夠改變自己,樂觀生活,讓孩子看到生活美好的樣子,不要總是在孩子面前強化生活的艱辛。生而為人,誰都不易,只要一起向前,總會雲開月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