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销的细节

作者:魏庆

声明 :本文为魏庆原创,任何媒体转载,必须经过授权。侵权转载抄袭者,不沟通,直接投诉。


★ 《经销商人员考核》话题,已经连载了八篇文章,十四期视频课。

前 言

抛去品牌和产品研发的因素(这两个问题,销售人员多半无权参与意见),不动销,只能反求诸己——“终端动销细节没做好,或者坚持的时间不够长。

怎么才能把终端动销细节做好呢?

完全靠,逐级的“动销检核”。

01、动销检核步骤一:查客诉

模拟:

老板你好,我是某某公司的经理(首先明确身份),今天过来看看市场,卖得怎么样?有什么问题啊?有问题您就说,我过来就是了解业务员有什么服务不周到的地方,有什么问题你告诉我,我尽量帮您解决。

分析:

首先,“有什么问题你告诉我,我尽量帮您解决”,这句话,拉近距离,不要让店主觉得你是来找事儿的,让对方感觉到你是来服务的。

其二,“客诉”是动销的关键,终端动销不动销,老板是否主推,很重要。请问老板凭什么主推?

很多人都会说“赚钱,利润高”。

其实,未必,竞争同质化,多数品牌的终端利润,不相上下。

除非两个产品的利润差别非常大,否则终端店老板也记不住。

不信你问:“老板,这几个品牌的食用油,哪个利润高”?

多数老板回答:“差不多”、“嗨,卖油吗,还不就赚那几块钱”。

利润产别不大,老板凭什么主推呢?

首先,他不“恨”你。

科普一下:

过去卖你四个产品品项,现在只卖你三个产品品项的店,行话叫“丢品项店”。

过去卖你的货,现在,不卖你的货,行话叫“丢失店”。

“丢品项店”、“丢失店”,都是市场检核重点,得去看看,为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

“大哥,嘿嘿,问您个事儿,以前你卖我家的货,现在咋不卖了?”

你觉得“大哥”回答什么?

答:“我就讨厌你们,我就膈应你们,我就不卖你家的货,不犯法,咋地,欧耶”!

回答这种答案的店主,少吧。

这属于脑科医院门没关好,跑出来的。

更多的店主,不卖你家的货了,有没有话说?

举例:

“哎呀,你家司机太牛了,给你司机打电话要货,打了三回,送不过来。第四回打电话,你家司机说啥,几箱?三箱?三箱NB啥呢?你隔壁超市要15箱我还没送你,你算老几啊。那你们看不起咱这小生意,咱就不卖了呗……”。

“太差劲了,说话不算话,第一次给我放货的时候,说的清清楚楚,这个村,只给我一家放货,我独家卖。转过身,咣当,又给隔壁放货。他们家砸价你们也没人管,那我就不卖了呗……”。

“你还好意思问我,给我投放了一个冰箱,我可是交了押金的,结果冰箱不制冷,声音跟拖拉机一样,让你们来修,嘴上答应就是不见人,那我就不卖了呗……”。

“陈列奖励!陈列奖励,欠了我两个月了,你们啥时间给?卖货的时候说好的,如果不好卖给我调货,现在都快过期了,啥时间给我调货?你们家说话当放屁呢……”。

……等等等等

各行各业,除了可口可乐这种“不卖不行”的品牌,其他的都是买方市场。终端对多数品牌的态度,“有你不多,没你不少”。

服务好,送货及时,产品促销也没啥毛病,我就卖。否则,我就不卖。

终端动销管理,必须先把“客诉”解决掉。老板才不“恨”你。

终端动销检核,第一件事,检查客诉,处理客诉。

建立,客诉处理流程:终端出现客诉,业代有权限解决的,必须当场解决。业代没权限解决的,必须回来写在“客诉登记本”上——主管负责解决。

主管有两种权限,第一种,明确批复“这是无理客诉,不予理会”。

如果不够理由批复这一条,主管必须立刻解决这个客诉。

老板下市场检查,发现“未处理客诉”,首先看“客诉登记本”上有没有登记。没登记,追究业代的责任。登记了,没处理。那就追究主管责任。

终端客诉多,一定动销慢。终端客诉少,动销一定加速。


02、动销检核步骤二:检查漏店,漏单

“漏店”:有三种可能情况:

  • 业代统计终端基础资料的时候,可能工作粗心,有几家终端,甚至几条街,没有统计。
  • 老油条业代,处心积虑的“顶层设计”,在终端基础资料统计阶段,有意给自己留一手,故意少统计一些店,做“秘密武器+自留地”。这样任务完不成的时候,去这些店撒货,有回旋余地。
  • 新开张的终端。

检查这个指标的意义:

  • 终端基数资料,统计必须准确,否则,区域经理根本不知道当地的终端准确数量,不知道自己的动销网点空间——当地总共有多少家终端,本品各个品种铺货多少家终端,目前还有多少家没有铺货。
  • 不知道终端准确数字,就算不出目前,每个月都拿货的“活跃率”是多少……。也没有准确的“铺货率”数字。每个月出铺货政策,进攻哪些空白点……都没有数字依据,盲人骑瞎马。
  • 所以,“漏店”的水份,最好挤掉。
  • 新开张的终端,属于销售的“无人区”。这种店,大概率是,哪个品牌先去拜访,就会主推哪个品牌。而且相对进门门槛低,费用低,陈列牌面大、配合度高……。
  • 比如啤酒行业,每年餐饮店的更新和换手率15%以上,是动销进攻的绝好机会。

查“漏单”:前面公号文写过,复习一下:

一个员工刚跑完的终端店,主管下午去复查的时候,终端应不应该要货?

不应该,你刚跑完的终端,我下午去查,终端还要货,就是“漏单”。

“漏单”,就说明要么你根本没来,要么你来了,活儿干得不细。

越是多品项的行业(比如调料,文具),“漏单”现象,越是普遍。

调料行业,一个经销商代理的产品可能几百个,甚至几千个。业务员不太可能到店里,把千百个条码的库存全都看一遍,再下订单的。品种越多,业务员终端“漏单”就越多,损失很多销量。

终端动销检核,有关“漏单”的规则是什么?

比如:

“漏单”罚三倍。业务员在终端卖一箱啤酒,提成两块。你刚跑完的店,主管来拜访,终端又要一箱啤酒,“漏单”一箱,处罚3倍,6块!

结果是什么?

结果就是逼着业务员到每一个终端店把订单拿满了。

结果就是业务员到了终端问:“老板要不要货”?

老板说:“我不要了”

业务员给老板说:“老板,我来了,你不要货可以。我们领导来了,你可不能要啊”!

后来主管去检查的时候,我问终端:“要不要货”?

终端回答:“不要,你们业务员说,你来了,不能要!”

大家别笑,这是个坏事情吗,至少说明业务员对“漏单”这个事,怕了。对动销,有没有帮助?

漏店加漏单,肯定动销慢。少漏店,不漏单,动销肯定加速。


03、动销检核步骤三:检查拜访时间

动销的前提,是拜访率。

业代对终端持续拜访:及时补货、整理陈列牌面、管理异常价格、执行促销(比如张贴促销海报,捆赠品、兑换瓶盖奖励等)、调换不良品……,才可能动销。

有拜访率不一定动销,没有拜访率,大概率不动销。

所以,终端检核模型的第三步,检查业代的拜访时间。

过去用的是CRC卡,线路手册……纸质工具,让业代手写每个店的拜访时间,店内拜访签到表签到……。

现在用的手机小程序,CRM软件等等,只不过是把过去的管理工具,搬到手机上了,而已。

过去填写纸质报表的时候,有业代造假表,不在现场填写拜访时间,而是中午吃完饭,在饭桌上闭着眼睛瞎编乱造填写假报表,店内签到一口气把三个月的都提前签到完成……。

现在用手机软件,一球样。人性不变。

多少经销商,都肩负着帮厂家经理“溜机”的光荣使命——

厂家监控自己的区域经理有没有跑终端,然后区域经理就把自己手机扔到经销商的送货车上了,你去后台看这个经理的手机监控数据,太勤快了,每天不停地跑。

翻墙软件模拟拜访轨迹、用这部手机拍另一部手机的陈列照片、定位飘移……各种造假方法层出不穷。

永远不要指望机械智能,能完全监控人工智能,群众的智慧是可怕的。

还得靠,人盯人,一线现场检核。

主管必须下去一线检查:进门前看看线路手册、或者员工昨天的手机软件数据“嗷,记录显示,业代昨天下午四点来拜访这个店的”。

进门后问:“老板好,咱家业代昨天过来了吗?是不是下午四点来的”?

请问店老板能不能记得住?

记不住的。

如果你问“老板,咱家业代昨天来了没来”?“上午来的,还是下午来的”?

老板能不能记得住?

太能了。

结果老板回答:“都半年没见人了”——那就惨了。

如果老板回答:“上午吧,上午我吃完早饭正刷碗筷,这孩子来了,在门口问我要不要货,我说不要,噌的一下,就走了”。

明明上午来的,拜访记录的时间显示是下午四点,说明什么——造假呗,回去一顿“毒打”。

有必要在这么个小问题上较真吗?

太有必要了,拜访时间造假,意味着拜访率丢失。没有拜访率,你还动销个毛线。

虚假拜访,这属于恶性传染病,一个人挑头,马上就有一堆人模仿,得了灰指甲,一个传染俩,然后

怎们办,再去传染倆。

盯死拜访时间准确,每个业代的拜访率就有保障了。

拜访率上升,动销速度肯定加快。


04、动销检核步骤四:检查店内动销交办事项

老板您好,有什么问题需要处理吗?

——这是检查客诉。

怎么样,卖的好不好,还要不要货?

——这是检查漏单。

咱家业务员昨天上午来的,还是下午来的?来了没来?

——这是检查拜访时间。

这三步做完了,说什么——

行啊老板,您先忙,我进店看看,有事您告诉我。

然后进店看看,这个店,动销工作,还需要干什么。

  • 有没有可能发现,员工铺货,铺错了。把八块钱的高档啤酒,铺进炒一个菜才四块的店里?铺货目标网点错误,一开始就是结束的故事,不用指望动销了,直接办后事吧。
  • 有没有可能发现,店里漏了产品,竞品的纯生卖的很好,说明店里能卖高价酒。但是店内本品高价酒却没货?该铺的店,货都没铺进去,动销个毛线?
  • 有没有可能发现,这个店我们的堆头,因为送货补货不及时,空了一半。我们掏钱买的端架,维护不及时,上面竟然有竞品的陈列?陈列这么差,动销怎么可能好?
  • 有没有可能发现,这个店把我们该卖五块钱的产品,卖了六块。店老板倒是赚了高利润,但是直接导致我们的货,比竞品贵,不好卖?
  • 有没有可能发现,这个店的买赠活动失效了,堆头和货架上没有足够的赠品捆绑,促销海报也不见了,消费者根本不知道你的产品在搞活动,这肯定导致资源浪费,动销变慢。
  • 有没有可能发现,这个店,签了陈列协议但是不陈列?签了专卖协议,还在偷偷卖竞品?签了包量协议,但是现在时间都过了一半了,年任务量才完成十分之一?这么下去年底任务完不成店里拿不到奖励,这协议就白签订了……。协议店,都是大店核心店啊,这些花了钱签了协议的店都做不好,怎么可能动销好?

怎么办?

写动销改进交办事项啊:

过去用的是线路手册,crc卡,长官就用红色的笔,把这个店的动销改进要求,写在对应的客户卡上。

比如:

  • 这个店卖不了8块钱的啤酒,下次拜访退货。
  • 这个店应该铺纯生,竞品的纯生卖的很好,你下周内把本品纯生铺进去,拿店内的订单,向我汇报。
  • 这个店的堆头缺货,端架缺货,赠品捆绑不够,买赠海报没有张贴,业代当天按规定处罚。要求业代当周把陈列改正,拍照片向我述职。
  • 这个店是包量协议店,但是目前销量严重落后时间进度,你在下周内跟店主协商销量提升计划,报出需要支持的事项(比如多点陈列、导购、促销……),向我复命。
  • 这个店陈列协议没有履行,业代当天按规定处罚,请本周内和店主沟通履行陈列协议……。
  • ……。

下次业代拜访终端,肯定要打开线路手册或者拜访卡的,一看,哎呦,领导上次来检查啦,让我在这个店里干……还要当天给他述职汇报……

现在软件化了,更方便,领导直接把改进要求在手机上写进去,然后,叮咚——

员工的手机就收到了。

员工把这个事情办完,写完成记录,上传照片……

然后,叮咚——领导的手机就收到了。

工具是个好东西,能便捷沟通,集成数据,提高效率。我们要利用它,但是别完全指望它。

检查店内动销交办事项,把该改的错误改了,该做的终端动作做了,肯定增加动销速度。


05、动销检核步骤五:

解决动销提速的“共性问题”

“检查店内动销交办事项”,是解决某一个人,某一个店的,个性问题。

主管要有管理思维,在终端动销检核的过程中,一半脑子思考“个性问题”,一半脑子寻找“共性问题”。

请问,新品销售期间动销吗,市场上可能发生什么“共性问题”?

请问,有没有可能,新品销售期间动销慢,经销商老板急的满嘴燎泡。可是出去一检查,这帮业代,全部下午三点就歇着了,磨磨蹭蹭休息到六点才回公司?而且,检查了四个业代的,十九个终端店,在三个业代的,十一个终端店出现新品漏单?

一个人,一个店,出问题,是个性问题,写交办事项,做奖罚、培训、交办就可以了。

一群人,一堆店,出这个问题——那就是共性问题。

共性问题,怎么办?

开会啊,出制度啊。

开会宣布:

新品铺货,我压力这么大,出去检查了四个人,三个人下午三四点就休息了。查了十九个店,十一个点新品漏单!过分了啊。

宣布新制度:平时你们偷点懒,我不是不知道,只是没严格要求。新品铺货期间,严打!

每个人出去,拜访每个店,把拜访时间写清楚,每天必须干到下午五点半。再发现下午三点就歇班,停止拜访的,算你旷工!

漏单平时我是处罚三倍提成,新品漏单,罚五倍提成!我一个月检查你四次,没有一个新品漏单的,额外奖励500元。

不打勤,不打懒,专打不长眼。你们前面干,我在后面看,看出问题,我要你好看!

开完会,你信不信,还能发现有人“顶风作案”。

当然有不怕死的,被抓个典型。

这个人对公司有没有价值?

当然有了,他的价值就是“死给大家看”!

动销检核——提炼共性问题——开会——宣布新制度——跟踪检查——按规定奖罚。

管理氛围就上来了,业代们议论:

“这老东西最近疯了,严打,我们前面干,这孙子后面看,查新品漏单、查早退、查每个店的拜访时间,抓住就死给大家看……”。

然后,所有人,新品不敢漏单,所有人新品销售期间,不敢早退,全勤做拜访。

别的不说,就这两个问题解决了,请问新品动销,会不会加速?

这才只是,一个,案例,而已。

请问,有没有可能,发现其他“共性问题”,

比如:

  • 铺了新品的店,业代没有规律回访,处理客诉、维护陈列、跟进促销、管理异常价格、结果店里卖的不好,有问题也没有人来解决,新品不再进货了?
  • 怎么办?开会宣布制度啊:别的店要求一周一次拜访,新品铺货店,要求一周两次拜访,逐级主管重点检查新品铺货店的拜访……然后你在前面干,我在后面看……业代对新品店高频拜访,做好终端动销细节工作,会不会加速新品动销?
  • 发现不少业代铺新品,把货往店里一扔,走了。新品普遍没有拆箱上架、没有开发第二陈列位。而且检查发现,业代刚刚拜访过的店,新品海报根本没张贴?
  • 怎么办?开会啊,宣布制度啊:新品店必须做到标准陈列……然后你在前面干,我在后面看……业代对新品店全部做到标准陈列,会不会促进新品动销?
  • 发现很多新品店,库存太小,店内新品只有几包库存,这样必然导致新品陈列牌面小,容易断货,而且店主没有新品库存压力,不愿意主推。
  • 怎么办?开会宣布专项制度啊:新品店库存不能小于三箱,小于三箱算断货,然后你在前面干,我在后面看……业代在每个店里都保证新品库存大于三箱,会不会促进动销?
  • 发现经销商给终端抬价出货,从中牟利?发现新品刚上市,终端已经在出现砸价现象,而且开始蔓延?
  • 怎么办?开会宣布专项制度啊:终端进行新品铺货价格告知和促销告知,倒逼经销商不敢“抽水”。要求业代执行,终端卖新品都明码标价,写价格签。对乱价的终端要第一次警告,第二次经销商和经理亲自拜访,第三次断货……然后你在前面干,我在后面看……新品在终端全部明码标价,保证终端合理的利润,会不会促进新品动销?
  • 发现不少“陈列协议店、包量店、专卖店”,新品没铺进去,这还了得,这些花了钱的店,都是公司的客情好、销量大的模范店,这些店应该是新品销售的桥头堡,这些店没新品,不能容忍啊。
  • 怎么办?开会宣布专项制度啊,所有花了钱的协议店(除非特殊情况额外申报),全部责任到人,分到每个业代、主管、经理头上,新品必须铺进去,而且标准陈列,做到了奖励,做不到处罚……然后你在前面干,我在后面看……新品在终端协议店全面铺货,标准陈列,会不会促进新品动销?
  • 不再重复举例了,再说下去就成车轱辘话了,省略五千字。

请各位看看上面这些案例:

成天纠结为什么不动销,这里面随便一个小问题,都能让你,立刻不动销。

把这些问题全都做到了——

还不一定能动销。

对了,成事不足,败事绝对有余。这就是竞争现状。

但是,把握好“终端动销检核”这五件大事:

  1. 终端没有客诉,老板愿意主推,至少老板不恨你
  2. 新品没有漏单,该卖的店,都卖了。
  3. 新品店拜访率足够,有人维护终端动销细节。
  4. 店内动销的个性问题,及时交办,及时解决,不构成动销隐患。
  5. 终端动销的共性问题,提炼——开会——制度——检核——管理循环。保证共性问题,不重复出现。防患于未然。

把该做的这些重要细节,都做到,都做好。

动销一定加速。

是挺麻烦,没办法。

往前一小步,也是新高度。进一寸就有一寸的欢喜。

有人告诉你,我有妙招,让你,咔嚓一下子,就哗哗的动销。

我建议,直接报警。

作者简介:魏庆

魏庆原创 | 动销的细节

魏庆原创 | 动销的细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