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時隔20年,南郵緣何再捧國賽最高獎?

揭秘|時隔20年,南郵緣何再捧國賽最高獎?

2017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以下簡稱“國賽”)近日落下帷幕,我校王博、錢家琛、邱城偉團隊(指導教師:肖建、蔡志匡)從1066所高校的14400支參賽隊伍中脫穎而出,捧得本科組最高獎“瑞薩杯”。這是學校繼1997年後再次登頂!

耀眼的成績背後是一直默默付出的教練團隊,是他們不斷優化制度保障科學發展,是他們用創新瞄準技術前沿,是他們用奉獻助力學子登峰,是他們不斷成就著學子們的光榮與夢想!

他們是南京郵電大學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教練團隊!

揭秘|時隔20年,南郵緣何再捧國賽最高獎?

用制度保障科學發展

1997年初,時任教務處處長劉陳組織老師,反思頭兩次國賽(國賽始於1994年,1995年為第二屆,此後每兩年舉辦一次)全軍覆沒的教訓,發現比賽並非學生自發的活動,學校應組織老師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此後負責人王鎖萍等5位老師,根據比賽內容,自1997年春開始,從模擬、電源、自控、通信等模塊化方向,在週末給學生有針對性地培訓。

培訓取得了顯著效果,1997年的國賽上,王琦、朱武長、唐元春團隊力壓清華大學、上海交大等高校的隊伍,代表學校一舉拿下了最高獎“索尼杯”,此外學校還拿到兩項一等獎,開啟了南郵在這一賽事上的輝煌歷史。

優異的成績鼓舞了學校,也證明了培訓模式的合適和有效性。此後,南郵繼續在每年上半年面向參加本年度電子設計競賽的學生進行模塊化分方向系統培訓,幾乎每屆賽事都能拿到全國一等獎,僅2011年到2015年,就獲得7項全國一等獎,但遺憾的是,再未問鼎過最高獎。

2015年,校黨委書記劉陳又一次坐到教練團隊中,一起商量如何進一步提高成績。此後,電賽負責人肖建和其他老師總結經驗並積極去其他學校調研,擬定了《南京郵電大學電子類專業基礎課程與創新改革方案》。

根據方案,大一學生即可選修綜合性基礎強化任選課。當年參賽學生在模塊化分系統培訓(主要由林建中、程景清、張勝、肖建四位教練組長負責)基礎上,增加了過程化量化考核,通過階段性測試選拔優秀選手(組隊形式)。此外還包括夏令營冬令營強化突擊訓練、學長導師制、“虛擬實驗室”教學、增加經費優化硬件環境基礎,等等。

2016年春,方案正式實施,學校新增30多萬的設備。參加培訓學生的競技水平有了全方位的提升。連續三年參加比賽的朱立宇親歷了這種轉變,尤其由易到難的校內四輪選拔賽,讓他和團隊快速提升,拿到2016年全國大學生模擬電子系統邀請賽一等獎、2017年國賽一等獎。同樣獲得國賽一等獎的吳倩則感激“虛擬實驗室”教學,讓他們團隊隨時隨地可以通過提供的麵包板、便攜式口袋型實驗板和FPGA實驗平臺進行實驗設計、測試與數據分析。

獲得“瑞薩杯”的王博、錢家琛、邱城偉團隊也一致認為正是由於系統的訓練讓他們夯實了基礎,他們在比賽中涉及的電路板設計、焊接、數電、模電、編程、傳感器、控制算法等多個模塊的知識都得益於老師的長期培訓和指導。

不得不提的是,今年的國賽還實現了兩項突破:一是參賽時仍是大一學生的楊秉茜和學長組隊拿到國賽二等獎,開了大一學生拿國獎先例。二是有支三位大一學生組成的隊伍獲得省賽二等獎,這在南郵也是首次。

學生成績的獲得,主要得益於系統化的培訓,林建中老師說,“平時培訓不來的學生,即使考試成績好,也拿不到好的競賽成績。”

用創新瞄準技術前沿

如果說第一次捧杯主要依靠的是南郵傳統強項(學生選擇題目為“水溫控制系統”),第二次捧杯則勝在緊抓技術前沿(學生選擇題目為“四旋翼自主飛行器探測跟蹤系統”)。”程景清老師說。

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既有理論設計,又有實際製作,以全面檢驗和加強參賽學生的理論基礎和實踐創新能力。學生所體現出的創新能力與實踐素養是比賽考察的核心要素。為此,指導團隊非常注重學生的方向引領和方案設計,培訓內容既有基礎,又注重引入前沿成果,緊跟信息技術最新發展。

為了自我提升,指導團隊既要參加每年的全國和江蘇省電子設計競賽研討會,關注電賽領域的最新發展動態和熱點方向,又要大量閱讀文章,考察相關設計。比如,“互聯網+”作為技術熱門近年頻頻在研討會中出現,指導老師便讓學生在賽前準備了相關APP編程,“雖然比賽中沒有涉及此類題目”,張勝老師說,“但學生能力的提高是實實在在的。”

平時訓練中,老師還會鼓勵有能力的學生嘗試用不同方案解決同一個問題。除了各種仿真比賽、模擬比賽外,老師還鼓勵同學參與到自己的項目中,參加校內外各種比賽,通過實戰快速提升。肖建老師從2012年起開始做無人機方面的研究,拿到了科技部中小企業創新基金項目,所做的研究成果已在南通研究院立項,目前正在產品化階段。2011級的王立(2013年國賽一等獎獲獎者)、2014級的王博等同學大二時就通過STITP項目參與到肖老師的科研項目中了。科研中關於無人機視頻監控、智能檢測等方面的研究讓他們獲得得天獨厚的優勢。此外,王博還拿到了2016年全國大學生模擬電子系統設計邀請賽(TI杯)國家級一等獎、2017年全國大學生智能互聯創新大賽國家級一等獎(並獲得ARM創新大獎)、2015年全國大學生物聯網技術與應用“三創”大賽國家級三等獎等。

不得不提的是,指導老師中的很多人都有企業或工程背景,除了4位教練組長外,林宏、郝學元等指導老師都有企業工作經歷,培訓指導學生時,他們可以充分發揮動手能力強的優勢。得益於電賽的成績和動手能力,很多獲獎同學都有了非常好的前景。獲得1999年國賽一等獎的徐罡雖然學習成績一般,但實踐能力強,畢業後破格進入跨國公司工作。獲得2005年國賽二等獎的葉振風順利進入只收研究生的國電南自。獲得2007年國賽一等獎的馮海東成為南郵第一個因學科競賽獲獎保研的同學。今年獲獎的王博、馮備備等也已成功保送東南大學、中科院大學深造。

用奉獻助力學子登峰

二十多年來,南郵電賽教練團隊本著奉獻精神,以“聚合”之力助學子勇攀高峰。2005年以前,學校每年選拔參加國賽的團隊不超過15支,之後是20幾支,2015年增加到50支,2017年更是多達57支。教練團隊也由之前一年帶一兩支國賽隊伍,到現在帶好幾支。教練團隊的工作量可想而知,但教練團隊尤其是四位教練組長仍默默付出著,其背後的動力是教練團隊對電賽的熱愛和一顆顆奉獻的心。

程景清老師是目前團隊裡資歷最深的教練,帶隊獲獎無數,電子電路設計是他一生最大的樂趣。他在家裡也搭建了一個實驗室,自己做電子電路設計的同時,也為學生提供方便。2014年退休後被學校返聘繼續擔任儀器儀表與模擬類方向的培訓負責人。僅僅為了今年夏天的比賽培訓,他就設計了16個電路模塊,提供給學生調試與學習。

培訓中,教練團隊都有一雙火眼金睛,會利用講座課堂等機會挖掘好苗子。比如,王博是大一時在創新基地幫學長學姐做項目時被髮掘出,開始跟著肖建老師做項目的;獲得國賽一等獎的吳倩和柏羽是張勝老師在課堂上發現的。對於這些充滿主動性並熱愛電賽的同學,老師們會予以格外關注,同時還會根據學生個性和特長,進行合理組隊。

整年陪同,培訓和測評大多在週末或晚上進行,寒暑假強化突擊訓練,比賽時四天三夜全程做好後勤保障,累了困了就在辦公室沙發上將就下,是教練團隊的工作狀態,過節假日成為“奢侈生活”。張勝老師說,“要學生做好,自己先以身作則,身教大於言傳。”

有的老師在妻子臨產住院時仍在給學生上課;有的老師在孩子還小、母親燙傷都需要照顧的情況下仍堅持到校指導學生;有的老師在學生比賽成績不理想後,寸步不離地守護學生一整天;有的老師自掏腰包,給買不起材料的學生2000元買材料;有的老師為比賽學生端來自己家人做的飯菜;有的老師為了陪學生比賽,一個暑假只能有5天時間陪年幼又想他的兒子外出遊玩一趟。可以說,不僅僅是學生泡在實驗室,泡在電賽中,陪同他們的還有教練團隊。

如今,南京郵電大學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教練團隊依然似登山杖般,俯下身子,不斷助力學子向著一座座高峰挺進!

相遇,在最好的時間

王博與邱城偉同為電子與光學工程學院,微電子學院微電子專業,大二時相識,他們一起學習工作,後來一起參加過幾項比賽。在學校電賽選拔賽中,錢家琛引起了肖老師的注意。賽後肖老師把錢家琛介紹給他們認識,志趣相投的三個人一見如故,組成了現在的團隊。

甘與苦,是路上最美的風景。

準備比賽的過程是漫長的,他們週一到週五正常上課,週末和晚上就來創新實驗室學習相關方面知識。“從大二參加第一次比賽一直到大三,我基本上有空就在實驗室。”王博談道。

早在大二下半年,王博就參加了江蘇省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那是我第一次參加比賽,拿了省二。”回憶起當初的經歷,王博輕鬆地講道,“因為比賽是不知道要出什麼題目的,所以要花很多課外時間培養自己各方面能力。”大學三年來,他們參加過很多比賽,比如全國大學生智能互聯創新大賽、3S杯全國大學生物聯網技術與應用三創大賽。參加的比賽雖然多但是並不雜,因為這些比賽知識點都是相通的。通過比賽,他們能力迅速提升,經驗也逐漸積累。兩年多的知識儲備使他們到比賽時看見題目就幾乎可以確定解題思路。

說起堅持下來的動力,他們覺得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飛行器很感興趣就會做下去,就能持之以恆,就一定會有收穫。”

8月9號上午8點發布題目後,三人對做飛行器和還是做板球系統產生了分歧,經過一上午的分析,參賽題目終於確定下來。在四天三夜完成項目的過程中,三人幾乎一直呆在實驗室裡。“基本沒有睡覺的時間,實在熬不住了就睡一會兒,我們輪流起來寫代碼。”終於趕在8月12號晚上8點作品被封箱送到了指定作品存放場地。

回憶起去河海大學參加賽區測評時,王博謙虛地說道:“當時我們覺得拿個國家獎就不錯了。”比賽時評委手上有一些抽籤紙,上面寫有九個點的序號,抽到序號後操縱遙控車按照編號跑,飛行器則需要自主跟著車跑。“當時我們只用了60幾秒,算是最快的,而且飛行器飛行和跟蹤比較穩定。”三人在江蘇賽區拿到了近乎滿分。經過綜合素質測評,作品被選送去西安參加國家級複測。

笑傲決賽,三人合力奪冠軍

經過激烈角逐,一路披荊斬棘,憑藉著耐心與細心終於來到衝擊最高杯決賽的賽場。當被問到他們站在衝擊最高杯決賽現場時的感受時,三人說剛知道能有機會衝擊最高杯時非常驚喜。過程中壓力大而導致心情有點沉重,但最後的結果還是讓他們滿懷欣慰。

他們的成功離不開指導老師的悉心教導,更離不開三人的齊心合力。西安賽場上,因為場地燈光較暗,很多飛行器參賽隊伍都遇到了圖像處理的穩定性問題,飛行過程中脫離小車而失敗。而他們三人在設計方案時選用的不反光的紅布,使得飛行器能很好的適應賽場環境。在全體國家級專家組無記名投票中,他們隊最終獲得本科組最高獎--“瑞薩杯”。

開啟人生新篇章

當賽事告一段落,三人也要面臨人生旅途的重大抉擇。對於“瑞薩杯”如此高含金量的獎盃,學校教務處的保研政策為他們提供了優先保研資格,王博選擇保研到東南大學繼續學習與微電子相關的專業課程,而錢家琛表示他更想在工作中將學到的知識貫徹實踐起來,開始踏上找工作的漫漫征程。

邱城偉最終決定出國留學,在國外深造並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探尋人生新境界。美好的未來也正在不遠處向他們微笑揮手,他們必將滿懷期待地在各自的領域發光發熱。

圓夢瑞薩,來自老師的殷切叮嚀

三位同學成功奪取“瑞薩杯”獎離不開肖建老師的指導和陪伴。我們也有幸採訪到他們的指導老師肖建老師。

在肖老師的心中,王博是一個善於動手實踐,深入挖掘問題的人。肖老師回憶道:在一次培訓中,有位學長無意中佈置了一個有些缺陷的題目,在幾十個參訓同學中只有王博一個人提出了深層次的質疑。肖老師說:“這三位同學都是做事沉穩,性格平和的人。競賽本身不輕鬆,壓力很大。但他們能夠苦中作樂,常常在一起討論各種問題,提高很快。”

肖老師在為他們的成功倍感喜悅之餘,也對他們的未來充滿期盼。他希望過去的這些磨練積累可以幫助邱城偉在工作中迅速上手,成為部門核心力量;希望王博在東大讀研時,能將優秀實踐能力同研究問題的能力結合起來,並創造新的的科研成果;希望錢家琛能一直保持學習的興趣,把握好自己美好的未來。

最後,肖老師熱情地對南郵學子提出了一些建議:我們的學生要珍惜時光,明確目標,儘早找到屬於自己的興趣點。王博,邱城偉,錢家琛三人,從大一開始,就勇於參加各種競賽。再從平時的學習中一點一滴積累自己的知識和能力,終於獲得多項輝煌的成果。

瞭解他們的經歷後,小郵受益良多。柚子們有什麼感受,歡迎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