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汕头老城,寻找过往城市的斑驳剪影

走在汕头老城,寻找过往城市的斑驳剪影

汕头老城


2014年6月的暑假我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一次旅行,也是为了去确定和抚平情愫之间的波动,我在其中,那人在其中,台风“海贝思”也在其中,彼此回旋,相互贯通,擦出刻骨铭心的火花。我这个梅州的客家人走入汕头这个潮汕之地,用普通话深入其地,探究其人,得来侧目的目光或温柔的目光,这是客家与潮汕的变通法则,亦是两种人的奇妙碰撞。

第一次乘火车去汕头,T8361次列车在驶过丰顺站后进入潮汕,依次半小时驶过揭阳、潮州,最后到达终点站——汕头。火车鸣笛声渐渐悠扬,速度在放缓。我喜欢坐火车的原因就在于它的慢,慢来老者蹒跚;喜欢它的稳,稳若泰山平移;喜欢它的杂,各色人种在车厢内的碰撞交流。透过车窗可见的两旁沿途风景,贯彻其中的风土人情。潮汕的砂锅粥特别出名,进入潮州后,许多的厂房溢出暗黑的烟尘,铁轨两侧则布满了残败不堪的被肢解的砂锅,纵横开去,绵延数公里。铁轨穿过农田、人行道、区域的中间,当列车飞奔而过的时候,两旁等待来往的车辆人群不计其数,颇有意味。没有晚点,傍晚六点准时到了汕头。一出站,朋友即打来电话,碰面、交流、候车,然后有一搭没一搭地观察,前往未知之地。

走在汕头老城,寻找过往城市的斑驳剪影


走在汕头老城,寻找过往城市的斑驳剪影


受《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介绍汕头蚝烙的影响,强烈要求朋友引领前往品尝。来到金平区的步行街,这个叫“傻脑蚝烙”的小店,也许是吃的不习惯,觉得淡而无味,茶树菇猪肉汤还不错。我是准备了充足的电量,要让我的照相机充满生机的,是希望闪出记忆美好瞬间的影像。第二天,朋友提议前往龙泉岩,汕头大学附近的一个旅游景点,有一口古泉眼,盘踞着一条人造龙,泉水从龙舌垂涎而下;有一佛寺,龙泉寺,正在修复中,并无多大趣味在其中;随行的还有他的舍友,一行三人。虽海风徐徐,怎奈日头也毒辣,背负太重的行囊,让人失去对爬山的兴趣。只到半山腰,我便提议下山。这不像我以往登山的风格,那一种登高望远的心情是要有适宜的条件的,不然就会失去动力,背负沉重的行李去爬山是一种不明智的行为。

走在汕头老城,寻找过往城市的斑驳剪影


走在汕头老城,寻找过往城市的斑驳剪影

龙泉岩


傍晚开始直到我离开汕头,雨就没停过。第七号台风“海贝思”(2019年的“海贝思”也过来了,只是吹到日本去了)杀过来了,在汕头达濠区登陆。6月15日中午,我们在濠城县城,撑着伞,顶着风雨,步履蹒跚,刻骨铭心啊。“湿身”是在所难免的了,关键还在于担心人会不会被吹走。风就像是害了羊角风一般,死命地吹,无畏地吹,要将一切摧毁,要将一切填平。雨跟着作乱,卷着风,拍打在行人身上,有时觉得,某人在你的嘴角扇了几巴掌,却还觉得意犹未尽。两旁的商户看着我们作笑话谈,睁着大眼张着大嘴,下巴都要掉了,还有捂着嘴嬉笑的;幸好,在雨中,欣赏了达濠的老城墙,和墙上青苔与水的搏战;老者望着屋檐处滴下的水,冥思着过去的时光。

走在汕头老城,寻找过往城市的斑驳剪影

老城区


走在汕头老城,寻找过往城市的斑驳剪影


走在汕头老城,寻找过往城市的斑驳剪影

第二天,我在汕头站坐上T8362次列车回到广州。离别总是不可避免的,离别是为了下一次的相聚做更好的准备。我喜欢有人远路迢迢前来接我,也乐于享受不远千里送我。有人说,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于我而言,送别也是一种难舍的情结。你需要体会了这种情结、这种情绪之后,才会更懂得珍惜。我喜欢别人接送我,我也热衷于这样。这种感觉的存在,如同普洱,是越陈越香的。


2014年6月18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