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鄉鎮黨委書記關於信訪困局的思考

作為一名鄉鎮幹部,近年來接觸了太多太多的信訪對象,處置了太多太多的信訪案件,也感受了太多太多的困惑和委屈。

信訪制度設計的初衷,是保障下情上達,緩解社會矛盾,為群眾表達訴求提供一個救濟渠道。但是,近二十年來,隨著經濟加速加速、社會不斷開放包容、利益訴求日趨多元、信訪通道更加便捷,大量信訪訴求湧入相關理部門特別是各級信訪部門,直接導致種種“困局”的出現。如:只層層分辦、不分級處理;只問屬地(戶口所在地),不管原因(是否合理合法,是否是“屬地”責任);只要結果(息訴罷訪、案件事了),不顧後果(“破窗效應”、跟進效仿)。由此衍生的“串連訪”(不同訴求抱團上訪)、“擇機訪”(逢敏感時間節點必訪)、“貼牌訪”(紀檢部門強勢介入信訪工作後,大量訴求捎上“問題幹部”)、“涉法訪”(法院終審後再無窮無盡上訪)、“隨手訪”(有一點不順心,就撥“12345”,就上網發洩)等“怪象”層出不窮。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作出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決定。由信訪工作而窺全局,從依法執政的高度看,“信訪工作越加強,似乎就越消解了法律和司法解決社會爭端的權威,妨礙了社會法治化進程。”從基層治理的實際看,過分強調“屬地管理”,而忽視“分級負責”,層層交辦、層層壓實責任的後果,就是“不管訴求合理不合理,領導一過問就會辦理 ”“不管什麼問題,擺平就是水平”,“小鬧小解決,大鬧大解決,赴省進京解決更快”,一個人的問題解決了,一個群體的問題接踵而來了,從而破壞了基層社會生態,破壞了社會公平正義,破壞了勤勞、向善、誠信、包容的優秀傳統和價值取向。

其實,面對信訪困局,只要迴歸到我們黨“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上就行了。對越級上訪(包括網訪),由信訪部門會同有關職能部門一律倒查、核實。凡是“屬地”或“引發地”未盡到責任,因幹部作風粗暴、不作為亂作為、違背政策甚至違法等原因而引發上訪的,嚴格追責問責,從嚴從重處理;凡是信訪人訴求不合情、不合理、不合法,經過宣傳解釋、教育引導,在履行“兩級信訪終結”程序或進入司法程序之後,仍然纏訪鬧訪惡意炒作,嚴格按照《信訪條例》和相關法律法規,堅決打擊絕不手軟。如果沒有法定的信訪終結機制,上訪、接訪、再上訪、再接訪......就會陷於無休止的循環之中。

適應我們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新形勢、新要求,實事求是地認識信訪問題、解決信訪訴求、化解信訪矛盾,儘可能摒棄排名通報的惰政思維、不知底情率性批示的人治思維、不問緣由先入為主的追責思維。我們有充分理由相信,在從嚴治黨管黨不斷深入的今天,真正因基層幹部不作為亂作為而引發的信訪矛盾會越來越少,對基層幹部能力和水平的提升要多一分耐心,對他們的人品和追求要多一分信心。同時,要在依法行政、依法治訪上多給予支持,上下同心,相向而行,切實強化基層幹部嚴格依法依政策辦事的意識,深入引導廣大群眾“養成自覺守法的意識,形成遇事找法的習慣,培養解決問題靠法的意識和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敢不敢堅持實事求是,考驗著我們的政治立場,考驗著我們的道德品質,始終是領導幹部黨性純不純、強不強的一個重要體現。”這對我們做好信訪工作,尤為重要。


2020.9.2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