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陷“困局”的英國漁業:從北海漁場到“鱈魚戰爭”

北海漁場位於大西洋東北部,是世界四大漁場之一,這裡盛產鯡魚、鱈魚、歐洲鯷、牙鱈、狗鱈、大比目魚、鰩魚等多種經濟魚類。

據估計,海洋中的生物資源能給人類提供的食物約是全球農產品產量的1000倍,而這些資源的集中分佈區就是漁場。北海漁場位於北大西洋暖流和東格陵蘭寒流的交匯處,年平均漁業捕撈量在300萬噸左右,約佔世界總捕撈量的5%,這樣的世界級漁場就更誘人了。

深陷“困局”的英國漁業:從北海漁場到“鱈魚戰爭”

但漁場只有一個,蛋糕也不是好分的。在17世紀,荷蘭的漁船甚至直接跑到英國近岸的水域捕魚,在船上將鯡魚醃製加工後直接銷售給英國。20世紀50年代,英國與冰島為了爭奪捕魚權,還爆發了舉世聞名的“鱈魚戰爭”,小規模的漁業爭端就更頻繁了。

北海漁場的爭端:都是鯡魚惹的“禍”?

17世紀初,英國和荷蘭都是西歐的漁業強國,為了爭奪有限的漁業資源,兩國之間爆發了長期的海上漁業糾紛。

深陷“困局”的英國漁業:從北海漁場到“鱈魚戰爭”

荷蘭的捕鯨船隊經常在護航艦隊的保護下,在海上進行大規模的捕鯨活動,其中有不少海域都是在英國的管轄範圍內。荷蘭的舉動無疑是動了英國的奶酪,但是出於對護航艦隊的忌憚,英國的漁民也只能忍氣吞聲。

其實從16世紀中期開始,荷蘭的漁民就在靠近英國東海岸的海域大規模捕撈鯡魚了。根據當時的文獻記載,荷蘭每年派往英國沿海的漁船至少有1700艘,船員的人數加起來接近3萬人。

深陷“困局”的英國漁業:從北海漁場到“鱈魚戰爭”

荷蘭漁夫的“騷操作”還不止這些,他們將捕撈上來的鯡魚直接在船上加工,之後集中運輸到英國市場上銷售,從中獲取了極為豐厚的報酬。這些舉動阻礙了英國本土漁業的發展,到了17世紀中期,兩國為爭奪漁業貿易和海上霸權正式展開了角逐。

為了抵制荷蘭的海魚銷往英國本土,英國還專門頒佈了專門的的法律,其中一條是這樣規定的:

只有英國船隻捕撈的鯡魚、鱈魚、沙丁魚或者任何由捕獲的魚製成的魚油、鹹魚、鯨魚骨,才許可在英國進口

英國的做法顯然是見招拆招。當時英國政府認為,荷蘭的漁業和造船業之所以如此發達,主要得益於北海漁場的滋養。

深陷“困局”的英國漁業:從北海漁場到“鱈魚戰爭”

當時坐擁6400多艘漁船的荷蘭在海上幾乎找不到對手,在漁業巔峰時期,荷蘭不僅壟斷了北海的鯡魚捕撈業,還壟斷了冰島的鱈魚捕撈業以及貝爾根的鯨魚捕撈業

不過,在200海里專屬經濟區的海洋法法規出來之前,跑到別人家門口捕魚的操作是非常常見的。荷蘭船隊雖然有欺人之嫌,但這種投機取巧的行為還是鑽了法律的空子,英方即便明知利益受損,也不好立即採取反制措施,因此由捕魚導致的直接衝突還是比較少見的。

冰島和英國之間的“鱈魚戰爭”倒是一個特例

1944年6月,冰島終於擺脫了丹麥的殖民統治,獲得了民族獨立。在發展漁業方面,冰島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冰島四面環海,鱈魚資源異常豐富,而捕魚業和水產品加工業也正是冰島的支柱產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深陷“困局”的英國漁業:從北海漁場到“鱈魚戰爭”

上世紀50年代,凍魚出口就佔據了冰島外匯收入的90%左右,而英國一直都是冰島鱈魚出口的最大消費國。對英國人而言,鱈魚不僅具有是一種美味,鱈魚肝油還是治療風溼骨病的良藥。

冰島附近海域極為豐富的鱈魚資源讓不少英國漁民分外眼紅,當年荷蘭漁民的操作如今在英國漁民的身上又重新上演了——英國拖網漁船駛入了這片滿是寶藏的海域,開始了晝夜不捨的捕撈作業。

深陷“困局”的英國漁業:從北海漁場到“鱈魚戰爭”

底拖網漁船導致冰島的漁業資源明顯衰退。國際海洋考察理事會經過資源調查,建議冰島政府將北部的法蘭赫薩灣漁場關閉15年以讓海中的魚兒“休養生息”,並且禁止所有的國外拖網漁船進入這一區域捕魚。

對於外國漁船(特別是英國)的侵犯,冰島的反應是強烈而堅定的。對冰島而言,鱈魚是他們建設現代化國家的戰略性資源,是關乎國際民生的大事,容不得半點馬虎。

於是在20世紀50~70年代,冰島政府強烈主張不斷延伸漁業捕撈的限制區域,進一步縮小拖網漁船的捕撈範圍,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改善過度捕撈對漁業資源的破壞。然而這一倡議並沒有得到英方的響應,英國認為“過度捕撈”的情況並不存在,反而還採取了一系列報復措施予以強硬回擊。

由於雙方在漁業捕撈的問題上遲遲無法達到共識,矛盾不斷激化。1958年8月30日,第一次鱈魚戰爭終於爆發了。這一天是冰島政府要求其他國家漁船離開的最後期限,但除了英國的漁船以外,其他國家漁船都如約退回了冰島12海里的界限以外。

深陷“困局”的英國漁業:從北海漁場到“鱈魚戰爭”

▲▲英國的拖網漁船與冰島的海岸警衛隊。

英國認為冰島根本不可能抵抗,因為雙方的海上軍事力量差距懸殊,無論是武器裝備還是綜合國力,冰島各方面都要遠遜於英國。萬萬沒想到,冰島竟真的向英國漁船開炮了,開炮的目的只是為了驅逐,因此在這場衝突中沒有一發炮彈傷到英國的船員。

深陷“困局”的英國漁業:從北海漁場到“鱈魚戰爭”

▲▲在之後的糾紛中,冰島經常用上圖中的方式來割斷英國的拖網漁船,強行阻止拖網漁船進一步捕撈。

1961年,英國正式承認冰島12海里的領海線。第一次鱈魚戰爭,以冰島的完全勝利告終。事後冰島進一步要求擴大領海,1971年宣佈將禁漁界限擴大為50海里,1975年又要求進一步擴大為200海里。這兩次“對外宣告”又相繼導致了第2次和第3次鱈魚戰爭的爆發。

深陷“困局”的英國漁業:從北海漁場到“鱈魚戰爭”

▲▲冰島前後三次改變了專屬經濟區的範圍,從最開始的4海里變到12海里,再到後來的50海里和200海里。

由於保護本國漁業資源的正當性,三次鱈魚戰爭最後的贏家都是冰島,200海里專屬經濟區制度也被聯合國採納,寫進了《聯合國海洋公約》裡,這一制度也被國際社會廣泛採用。

漁業資源總是有限的,蛋糕也不是好分的

時至今日,過度捕撈和非法捕撈的現象也非常普遍,將來這一問題也很難得到根本性的解決。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無論是國內衰退得不成樣子的舟山漁場,還是已經榮光不再的紐芬蘭漁場,過度捕撈帶來的教訓都是深刻的。

如今的北海漁場也沒好到哪裡去。統計資料顯示,1995年在北海捕獲的魚類和貝類的總量約350萬噸。除了能被利用的漁獲物,意外捕撈和被棄置的漁獲物每年就有100萬噸,浪費和盲目破壞的現象依然十分嚴重。

深陷“困局”的英國漁業:從北海漁場到“鱈魚戰爭”

儘管在上世紀末,北海漁場就已經對鱈魚的捕撈量進行了嚴格的配額,但是北海的鱈魚資源至今還沒有走出崩潰的困境,捕撈上來的鱈魚小型化和低齡化現象越來越普遍。這種趨勢會導致鱈魚種群的繁殖力降低,還會影響卵粒的孵化率,對後續的種群恢復會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

深陷“困局”的英國漁業:從北海漁場到“鱈魚戰爭”

▲▲由於北海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很多歐洲國家對北海漁場虎視眈眈。雖然近年來北海漁場依然能夠保持一定的漁獲產量,但是魚類的種群結構已經發生了明顯變化。

總之,漁場裡面的資源並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只有充分的養護和合理的捕撈才能使捕撈業走得更遠——有節制的捕撈、合理的開發才是對大海最好的尊重。

#漁場##鯡魚# #鱈魚戰爭# #我要上頭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