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吕后的施压下,萧何主动放弃了当年力荐之人

相国人夸佐沛公,收图运饷守关中。不知用蜀为根本,此是兴王第一功。

纵观我国的古代封建史,在每个朝代建立的初始阶,往往都会出现对功臣宿将的大清洗行动,典型的有汉朝的诛灭异姓诸侯王,宋朝的杯酒释兵权,朱元璋杀徐达蓝玉等等事件。导致这些事件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开国帝王担心自己去世后,无人能镇压住掌握兵权的军中元老,危及子孙后代的基业,因此才会不顾旧情痛下杀手。

在吕后的施压下,萧何主动放弃了当年力荐之人

高祖死后,历史进入了吕后的篇章

汉高祖刘邦就是清洗功臣的典型帝王,他清楚地知道巩固刘氏江山才是第一要务,不过这位平民出身的皇帝身上江湖气息浓重,行事既能考虑大局,又常常被兄弟义气所累,对功臣集团往往难以痛下杀手。在这种情况下,吕后施展了极其残暴的手段,成为了高祖诛灭异己的重要推手。

长安空虚兵仙意图谋反

韩信被称为兵仙,为汉军战胜西楚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他在齐地割据为王的做法引起了高祖的强烈不满,不过当时他缺乏限制兵仙的手段,只能极其不情愿地接受这个事实,这也为后来兵仙受诛埋下了祸根。

在吕后的施压下,萧何主动放弃了当年力荐之人

兵仙影视形象

西楚灭亡后,兵仙立刻被高祖夺走了兵权,自己也被赶出了辛苦建设的齐地:

项羽已破,高祖袭夺齐王军。汉五年正月,徙齐王信为楚王,都下邳。

不久后,由于小人进言,兵仙被贬为淮阴侯,软禁在长安:

上曰:"人告公反。"遂械系信。至雒阳,赦信罪,以为淮阴侯。

接连的变故让兵仙十分愤怒,自己虽然早在蜀地就被拜将,位列军中一品,但是他自始至终都没有得到过高祖的真正信任。

在彭城之战时,自己被扔在关中防守毫无危害的章邯,在攻打赵王歇时(攻打北方四国的起始阶段),张耳被派去监督自己。

在吕后的施压下,萧何主动放弃了当年力荐之人

长安城

从表面上看,兵仙身居高位风光无限,然而事实上,他能指挥的部队不是数量稀少,就是临时拼凑,和汉军本部的精锐不可同日而语,所以他才不得不多次以少打多、背水一战,经历过的凶险不言而喻。

擅长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兵仙,俨然成为了收拾残局的救命稻草每逢汉军强盛、立功机会多时,自己就被扔到外围,而到了汉军兵败如山倒时,自己又得挽救败局。

因此当高祖将兵马带去赵地后,兵仙义无反顾地在空虚的长安城内释放了自己的怒火。

吕后闻讯后急招萧相商讨对策

长安城毕竟不是兵仙的地盘,汉家的耳目众多,他作乱的消息很快传入吕后耳中,这让她十分焦急。

此时,吕氏在朝堂上的代言人吕后,太子刘盈(刘邦已经花甲,刘盈即位的日子近在眼前)都在城中,更何况这对母子荣辱系于一身,一损俱损,如果二人有失,那么刘氏和吕氏的基业即将毁于一旦:

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

在吕后的施压下,萧何主动放弃了当年力荐之人

高祖和萧何除了君臣更是朋友

除了兵马外,长安城内的主要将领也悉数随高祖亲征,周勃、灌婴、夏侯婴眼下根本指望不上。有能力的谋士中,子房已然寻仙问道不理世事,娄敬、陈平也已在军中。

剩下的核心人物,只有留守长安、不问军事的萧相国了。

正所谓术业有专攻,萧相政治内务、休养生息、征调兵源、调配物资是一把好手,但是面对来势汹汹的兵仙团伙,他无法成为正面御敌的屏障。

不过吕后已经顾不得这么多了,她有两点理由必须选择萧何。

第1, 萧相的综合能力应该是城内留守人员最高的。

第2, 萧相目前展示出了对刘氏极高的忠诚。

在吕后的征召下,萧相感受到了事态的严重,虽然他不知道等着他的是什么情况,但是他立刻整顿衣冠,急速入宫。

萧相的态度成为左右局势的决定性因素

吕后见到萧相,立刻和他开始了一段密谈,像这种密室谈话,外人是难以知晓的,所以在《史记》关于此处的记载极短,而且很大程度是根据之后事态的发展反推的:

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

通过这简单的几句话,我们大概能得出三点信息:

第1, 吕后的计划算不上成熟,所以只能先把兵仙(主谋)骗来再做打算。

第2, 如果这件事萧相不参与,吕后是无法独自完成的,毕竟自己已经成为了兵仙盯上的猎物。

第3, 萧相最终选择了不为兵仙站台。

在吕后的施压下,萧何主动放弃了当年力荐之人

萧何月下追韩信

其中第三点是当下破局的关键,要知道萧相当年是兵仙的保人,正是他的坚持,才使得兵仙在汉军有了一席之地。无论是拜将前还是拜将后,两人的关系和感情纠缠较深,难以分割。

如果萧相站在了兵仙一方,那么在出谋划策时,面见兵仙时,用言语欺骗兵仙时,赶往未央宫时,他有足够的机会选择向兵仙说出实话,助他一臂之力,二人合力占据长安,则接下来巴蜀、关中唾手可得,位极人臣的萧相也可以向上突破了:

上已桡功臣,多封萧何,至位次未有以复难之,然心欲何第一。

然而历史没有假设,在这次长安阴谋中,萧相国不知道出于什么考虑,最终全力支持汉家,协助吕后挫败了兵仙的阴谋,保全了汉家江山。毫不夸张地说,萧相的态度,成为了左右局势的决定性因素。

在吕后的施压下,萧何主动放弃了当年力荐之人

汉初三杰宣告谢幕

从萧相协助吕后诛杀兵仙一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吕后的可怕之处。这个富农的女儿,一路摸爬滚打,在协助高祖打江山时,自己也在默默修炼着帝王之术。

杀兵仙时,她心思缜密的先拖萧何入局,逼着后者做出站队,如果萧相做出不妥当的举动,吕后的脑海里恐怕要开始思考诛杀萧相的办法了。因此说萧相在吕后的施压下妥协,倒不如说说他主动投诚选边站到了吕后的一方。

后宫干政虽然在古代屡见不鲜,但是仔细追查起来,绝大多数的情况发生在帝王逝世后的权力重新分配的混乱时期。像吕后这样在高祖活蹦乱跳时,就默默地将巨大的政治影响力和足量的筹码扩散到到了打天下的功臣宿将中,这在历朝历代的后宫干政中,都是独一份的。

也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萧相似乎察觉到了某些东西,在接下来的人生中选择不问朝政,寻求自保。在汉初三杰为首的老一代退去、周勃、陈平等中生代势力尚未完全崛起时,属于吕后的十五年辉煌即将诞生。


参考文献:

【1】《萧何》 宋 徐钧

【2】《史记·七十列传·淮阴侯列传》

【3】《史记·三十世家·萧相国世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