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島群島,對蘇聯和日本意味著什麼?

如果僅從地圖上看,你可能會把鄂霍次克海視為俄羅斯的內海,該部水域北側為亞洲大陸架,西南為庫頁島,東南則是如碎珍珠般的千島群島,南端是北海道島。從今天的領土歸屬來說,鄂霍次克海四周多為俄羅斯的國土,因而俄羅斯艦隊進出該海域不存在任何障礙,但在1945年之前卻並不是這樣。

千島群島,對蘇聯和日本意味著什麼?

如果你能找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世界地圖的話,就會發現鎖控鄂霍次克海的那串千島群島與日本本土是一個顏色。換句話說,此時的蘇聯海軍在鄂霍次克海海域與日本平分秋色,這也就是為什麼蘇聯將奪取千島群島視為“奪門之戰”。

以古代的觀點來看,千島群島幾乎不存在戰略價值,加上地處寒冷的北方,長期以來只能養活少數的蝦夷人。然而以現代的視角來看,這組群島卻是至關重要的戰略要地,因為其不僅處在美、日、俄三方勢力的交界處,更是俄羅斯進出太平洋的重要門戶。日本與俄羅斯的“北方四島”之爭實際上也是對“南千島群島”歸屬權的爭奪,儘管今天的日俄之間常常因為該問題鬧得不可開交,但事實上雙方在該群島上的博弈早就開始了。

千島群島,對蘇聯和日本意味著什麼?

早在德川幕府時期,日本就沿著正北、東北兩條路線向外拓展,正北方向越過宗谷海峽侵入到庫頁島南部,東北方向則通過佔領國後、齒舞、色丹和擇捉四島(亦即“北方四島”)滲透進入南千島群島。恰逢此時,沙皇俄國也在遠東地區大幅度地開疆拓土,而他們的方向剛好與日本相反,俄國探險隊在庫頁島方向從北部向南進發,千島群島方向從勘察加半島向西南拓展。最終兩大勢力迎頭相撞,形成庫頁島和千島群島各佔一半的局面,但顯然這樣的狀態無法長久持續。

千島群島,對蘇聯和日本意味著什麼?

反覆博弈之後,日俄雙方於1855年簽訂《下田條約》,規定國後、齒舞、色丹和擇捉四島屬於日本,得撫島及其以北地區屬於俄國,兩者以法律形式瓜分了南北千島群島,這也是日本今天索要“北方四島”的歷史依據。然而條約對於庫頁島的分割卻相當模糊,基本不存在一條明確的界線,這使得日後兩國在庫頁島的分歧愈加嚴重。儘管對庫頁島垂涎三尺,但日本還沒有足夠的實力同沙俄虎口奪食,再加上此時日本的侵略重心在我國臺灣島和朝鮮半島,因此明治政府主張放棄樺太(庫頁島),轉而全力經營北海道和千島群島。

在這種思維指引下,日本於1874年派出全權特使赴聖彼得堡談判,雙方於次年簽訂《樺太千島交換條約》。根據該條約,日本放棄庫頁島南部,但整個千島群島全部劃入日本國土,雙方各取所需。不過僅僅30年之後,日本就在日俄戰爭當中擊敗俄國,作為失敗的代價,俄羅斯重又將庫頁島南端割予日本。此時日本擁有半個庫頁島和全部千島群島,在鄂霍次克海海域達到其領土的最大範圍,而1905年也被俄國人視為永遠的恥辱。

千島群島,對蘇聯和日本意味著什麼?

從這一時刻開始到日本戰敗投降的40年間,沒有日本的同意,俄國(蘇聯)連一片舢板也無法從鄂霍次克海進入太平洋。“門戶”遭到封鎖的滋味令幾代俄國人寢食難安,這也是蘇聯堅持在雅爾塔會議當中力爭千島群島的原因。1945年8月15日,日本忽然投降,蘇聯在尚未做好完全戰爭準備的情況下不得已匆匆出兵,前線總指揮華西列夫斯基元帥絲毫不理會日本已經宣佈投降的事實,指揮軍隊從千島群島北端向南挺進,最終佔領包括“北方四島”在內的全部千島群島。

千島群島,對蘇聯和日本意味著什麼?

在蘇聯人的概念裡,千島群島戰役就是名副其實的“奪門之戰”,只有奪取了這個門戶,蘇聯海軍才能高枕無憂地出入太平洋。而今已經過去半個多世紀,儘管日本天天索要南千島群島的主權,但現在看來依然遙遙無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