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為什麼是一座埋葬恐龍的“墳墓”?

相信知道自貢這座城市的朋友們都瞭解,自貢有“千年鹽都”、“南國燈城”、“恐龍之鄉的”美譽。自貢的鹽業發端於東漢時期,清朝是其發展的鼎盛時期。近代以前,自貢曾是中國最富庶的城市之一,從車牌號以C開頭都可以看出,自貢曾在四川地區,僅次於成都、重慶。

自貢,為什麼是一座埋葬恐龍的“墳墓”?

自貢燈會

每年自貢舉辦的燈會,更使其獨具的風韻、特有的魅力、載譽中外,是名副其實的歷史文化名城。那麼,這樣一座文化名城,怎麼又成了恐龍的“墳墓”了呢?

1977年,在四川省自貢市郊的大山鋪發現了一個面積月17000平方米的化石點,並在此地出土了大量的侏羅紀中期的恐龍類及其他共生的脊椎動物化石,因而大山鋪便有了“恐龍墳墓”之稱。然而,對於這個墓的形成,專家學者們卻沒有統一的意見,主要有這兩者說法。

自貢,為什麼是一座埋葬恐龍的“墳墓”?

自貢出土恐龍化石

1.原地埋葬說

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在一億六千萬年前的侏羅紀中期,大山鋪地區河流縱橫、湖泊廣佈。這樣的自然環境,再加上當時溫和的氣候條件,使得這裡成了一個恐龍生存繁衍的“天堂”。可能是由於使用了含砷量很高的植物,大批恐龍中毒而死,並被沙質淺灘迅速地掩埋。因此,此地恐龍化石數量豐富、保存完整。

自貢,為什麼是一座埋葬恐龍的“墳墓”?

侏羅紀時期

2.異地埋葬說

有人則認為,大山鋪的恐龍是在異地死亡後,被河流漂運到本地區埋藏下來的。因為在此出土的恐龍化石中完整或較完整的僅有30多個個體,靠近地表的化石較破碎零散,大都是恐龍的肢骨,而且很像是在搬運過程中被磨蝕得支離破碎。學者們便以此做出推論,認為在一億六千萬年前,離大山鋪較遠的地方生活著大量的恐龍及共生的動物。後來,它們的生活環境變得非常惡劣,缺少食水,大量恐龍因此而死。久旱之後往往是洪災,洪水一來,恐龍的屍體就被衝到一個相對低窪的地方沉積下來,這個地方就是大山鋪。

自貢,為什麼是一座埋葬恐龍的“墳墓”?

恐龍化石出土

現在大多數人認為,大山鋪的大部分恐龍是經搬運後被埋藏下來的,也有少部分是原地埋藏的。因為大山鋪除恐龍化石外,還有其他脊椎動物化石。恐龍與這些動物的生活環境和習性有很大的差別,為何會集中到一起呢?唯有將上述兩種看法綜合,才能予以解釋。

相信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這個謎總有一天會被揭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