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東張村:“三治”融合走出鄉村治理新路子

泉港東張村:“三治”融合走出鄉村治理新路子

全國文明村東張村的一角。東南網記者 林傑 攝

  東南網4月20日訊(本網記者 林傑)泉州市泉港區東張村地處湄洲灣南岸,位於泉州北大門界山鎮,與仙遊縣相鄰,全村近3000人。早年間,村裡的年輕人大都外出闖蕩,中老年人留守下來,靠種點農作物自給自足。面對先天不足的村級經濟和農業村的特點,東張村積極探索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鄉村治理新模式,使其成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樣板村。當前,東張村獲評“全國文明村”“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福建省民主法治示範村”等稱號。

  堅持自治為本

  東張的荷花池要改造了,村民為此奔走相告。在此前,每到夏天季節,走進東張村主幹道,迎面而來的是一片與村景交相輝映荷花池景觀,每到開花季節,漫步荷塘邊,沁人心脾的荷香撲鼻而來。

  “經過多年的積累,河池裡的淤泥沉澱厚達1米多深,考慮到安全,我們把荷花池景觀納入今年為民辦實事項目。”東張村支書陳志成介紹說,經過3月29日村民代表大會表決同意,今年擬投入資金20萬元,建設荷花池景觀改造工程3300㎡。改造後的荷花池將增加種植其他花種,做到花開四季,提升鄉村景觀利用率。

泉港東張村:“三治”融合走出鄉村治理新路子

正在改造中的荷花池景觀。東南網記者 林傑 攝

  除了荷花池景觀提升項目,東張村今年還計劃推進鄉村文化記憶館、黨群服務中心、農村生活垃圾乾溼分類等10個項目,也將請村民代表“拍板”決定。

  “好不好,由村民說了算。這些為民辦實事項目也同時納入2020年度建設省級鄉村振興試點村項目,希望今年能夠如期完成。”陳志成說,長期以來,東張村堅持自治為本,建立健全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制度,重大事項提交黨員大會、村民代表大會討論、決定。同時,建立相關“村民微信群”、“美麗東張公眾號”等,推進村級事務即時公開。

  據瞭解,幾年來,東張村深化村民自治實踐,在全市率先成立村級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中心、建設全鎮首家村級農貿綜合市場、引進鞋服等勞動密集型加工業、打造鄉村油畫基地……逐步盤活村集體經濟,推進新農村建設,真正讓村民的錢袋子鼓起來。

  “前兩年把1200畝鹽鹼地流轉承包給利園農業,建成無公害蔬菜示範片區,村民每年人均可增收2000多元。”陳志成表示,村民自治就是讓群眾自己說事、議事、主事,引導各方面力量積極參與到村莊治理中來,更好滿足村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提升法治效益

  “企業主已經墊付了前期手術費,現在你的訴求是營養費、誤工費。按照當時自身安全防護不夠,你可能也要負一定責任。建議你去做個傷殘鑑定,再來核算成本,到時如果有出入,我們調解室會再出面協調。”4月5日上午,在東張村“阿友人民調解室”,村主任、調解員陳慶友正在因工傷產生糾紛的村民作調解。

  從事農村調解工作多年的陳慶友是一位深得村民信賴的金牌調解員,累計調解糾紛100多起,成功率100多起,未出現信訪或民轉刑案件,阿友人民調解室也成為泉港區首個村級以個人命名的調解室。此外,東張村海外華僑眾多,當地還成立泉港區首個“涉僑維權服務工作站”。

  法治是健全鄉村治理體系的必需,而對村民而言,法治重在普法教育。為創新法治文化載體,加強法治文化宣傳陣地建設,東張村打造了法治長廊、法治主題公園、法治廣場,廣泛宣傳憲法、安全生產、反邪教等法律法規。

  “依託法治宣傳陣地,開展法律普及、法律援助活動。”陳慶友介紹說,近年來共組織開展法制宣傳50場次、法律諮詢30多場次,有效發揮法治文化陣地的教育引導功能,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法治文化需求。

泉港東張村:“三治”融合走出鄉村治理新路子

近期將投入使用的東張村黨群服務中心。東南網記者 林傑 攝

  在即將投入使用的東村張黨群服務中心,記者參觀了一樓大廳的視頻監控調度中心、法律援助服務窗口、青少年法制中心、家事糾紛調解室等。其中,監控中心可以實現覆蓋全村每個角落。“鄉村振興離不開平安鄉村,通過提升治安秩序和改善人居環境,增強老百姓的安全感和滿意度。”陳慶友說。

  深耕徳治土壤

  “一邊發揮法律的規範作用,一邊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作為全國文明村,東張村緊緊圍繞“人的新農村”做文章,充分挖掘“孝文化”的豐富內涵,用“孝”文化扮靚新農村。

  疫情防控期間,東張村一位94歲老人病故,為減少聚集、防止交叉感染,逝者家屬主動喪事簡辦,提出不辦理殯前祭拜法事,不搞出殯、送葬儀式。

  “移風易俗的重要一點是倡導厚養薄葬,生前對老人孝敬有加,勝於白事大操大辦。”陳志成說,東張村每年都要舉辦“孝老愛親”文明戶表彰、敬老百壽宴等活動,以此傳承好家風,弘揚正能量。“去年9月份以來,我們又在每月的農曆十六這天,舉辦一場生日會,為當月生日的老人集體慶生。”

泉港東張村:“三治”融合走出鄉村治理新路子

東張村農業蔬菜大棚基地生產的新鮮時蔬。陳志成 供圖

  為營造濃厚的孝德文化氛圍,東張村以祖輩陳氏祖訓為源,融合“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為核心的家訓家規與“二十四孝”圖,繪製陳氏家風長廊200多米,編唱“玉湖陳氏家”童謠,潛移默化地影響身邊人,深耕徳治土壤。當前,東張村建成了全市首個村級歷史文化研究基地和農民思想道德建設實踐園。

  “爭取再過兩年,結合‘三治融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東張模式’,真正提升村民的素質,實現了農村社會的和諧善治。”陳志成說。

  來源:東南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