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中,它们像极了爱情……

说説鸳鸯


刚刚过去的农历七月初七,(延迟更新)

你有对自己心爱的另一半表达爱意么?

因为那天便是“七夕”佳节, 爱情的节日,

又称七巧节、女儿节、乞巧节等,

是我们传统文化中以爱情、祈福、乞巧为主题的浪漫日,

随着“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传播而广被熟知;

玉雕中,它们像极了爱情……

已经记不清是在自己几岁的时候,

听大人们说,在七夕那天,

钻到葡萄架下,可以看到牛郎织女于鹊桥相会,还能听见他们说话……

童年里带有神秘色彩的故事似乎格外有吸引力,

后来钻过几次,都无缘目睹,

但内心依旧愿意相信会有那样一个神奇的画面,令人印象深刻;

玉雕中,它们像极了爱情……

(和田玉红皮籽料·鸳鸯)


即使小时候还不知道什么叫爱情,

但是那份充满神话色彩的故事点缀了童年的美好……

三少从事玉雕这些年发现,

爱情,不仅仅是存在于文学书籍、影视剧、戏曲、舞蹈、歌曲、绘画等艺术表现形式里,

也是玉石作品中的常见主题,

比如龙凤、并蒂莲、双飞蝶、花好月圆、瓜瓞绵绵等;

今天我们来说説玉雕中另一常见的爱情题材——鸳鸯

说到鸳鸯,在三少的老家是没有这种动物的,

小时候也不曾见过,

想来想去,对它的初印象应该还是源于家里的鸳鸯图案大花被,

再有就是那诗句了——只羡鸳鸯不羡仙

还有一句——四张机,鸳鸯织就欲双飞,可怜未老头先白,春波碧草,晓寒深处,相对浴红衣。(北宋·佚名《四张机》);

玉雕中,它们像极了爱情……

(87版《倩女幽魂》)


相信看过87版《倩女幽魂》和83版《射雕英雄传》的网友,

对这两句的印象应该也挺深刻吧?

爱情和诗词结合,互相增辉添色,

令人情愫萌生,也为那些情节动容,

因为相对于直接的表达方式,

这含蓄唯美的诗词更符合我们中国人对爱情理解;

鸳鸯是我们中国著名的观赏鸟类,

出双入对的生活习性,在人们看来像极了爱情,

不知道具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

鸳鸯已然成了我们中国人眼中爱情的象征,

文学作品中也常用来比喻夫妻,

时至今日,这一文化元素已经逐渐蔓延到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当中;

玉雕中,它们像极了爱情……

(工笔画鸳鸯)


最早有关鸳鸯的诗句,

出自唐代诗人卢照邻的《长安古意》,

其中第十、十一句,这样写道,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

(译文:只要能和心爱的人厮守在一起,就是死了也心甘情愿;只要能和心爱的人厮守在一起,愿做凡人不羡慕神仙。比目和鸳鸯真是值得羡慕,只是君看不见他们成双结对。)

在这里可以说为“只羡鸳鸯不羡仙”寻得了异曲同工之源;

如果借诗词窥探相关传统文化起源的话,

关于七夕牛郎织女的传说,

最初应还是牵牛星和织女星,

在我国古代最早(西周初年~春秋)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体现,

在《小雅·谷风之什·大东》有诗句写道,

“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有捄天毕,载施之行。”

玉雕中,它们像极了爱情……

(《诗经·大东》节选及译文)


如果论熟知程度的话,

还应是北宋·婉约派词人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度,通:渡)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最后,共祝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文|玉三少

助审|猫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