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戰:一場決定中國前途命運的戰爭

建安五年二月,袁紹派大將顏良攻打隔河的白馬,同時派大將文丑進攻延津。

駐守白馬的劉延只有三千人,無法禦敵,便向曹操求援。曹操決定增援白馬。而曹操的謀士荀攸卻勸說曹操不打白馬改打打延津。曹操立刻明白過來,率領一支部隊大張旗鼓地向延津方向挺進從延津出發渡過黃河,裝作要包抄袁紹後路。袁紹果真上當受騙,增援延津。

官渡之戰:一場決定中國前途命運的戰爭

而曹操半路卻下令休息,派一支輕騎直撲白馬。而這支輕騎的首領將軍正是關羽。這次突襲,使得顏良措手不及,被斬馬下。袁紹方知上了調虎離山之計。

於是下令攔截曹操部隊。而曹操明白袁紹定會返回白馬,而且定會屠城。於是帶上白馬的百姓趕往延津。結果卻碰上了劉備和文丑的軍隊。

官渡之戰:一場決定中國前途命運的戰爭

曹操下令從白馬運過來那些輜重,就是糧食、布匹,七七八八的東西都扔在路上。果然劉備和文丑的騎兵看到一地的好東西,抵擋不住誘惑,全部都下馬來搶那些寶貝。曹操一聲令下,喊殺起來。文丑將軍也被斬殺。劉備趁亂逃跑。

曹操其實心裡明白,他不是袁紹的對手。因為袁紹有十萬精銳部隊,而曹操只有一萬,也有可能是兩三萬。總之,寡不敵眾。所以,即使拿下延津和白馬,也很難守住。於是便下令退守官渡。

這一舉動,卻讓袁紹自信心爆棚。認為曹操自知不敵,所以退兵。便決定進軍官渡。這便拉開了官渡之戰的序幕。

官渡之戰:一場決定中國前途命運的戰爭

而這場戰爭一開始便進入了相持階段。一日,曹操的軍糧隊伍來到營地,曹操前往營地,看到運夫穿不起鞋子,腳都磨破了。便拉著他們的手說:請大家再給我十五天,十五天後再不讓你們吃苦。

十五天就能結束戰爭嗎?曹操沒有這個把握。曹操實際上是不想打了,準備十五日後撤軍,便寫了一封信給留守在許都的荀彧。荀彧勸說曹操這一仗打也得打,不打也得打。袁紹這一回是傾巢而出,就是要決一死戰,怎肯善罷甘休。

曹操又去徵求賈詡的意見,賈詡也勸說曹操下定決心,只要集中兵力,一定能夠勝利。

而此時,劉備回到官渡,勸說袁紹與南方劉表結盟,共同圍剿曹操。於是袁紹便派劉備南下聯合劉表。其實,劉備的真正用意是想開溜,他預料到袁紹會敗。

官渡之戰出現了轉機,接著袁紹的謀士許攸也叛逃曹操,並向曹操獻計攻打袁紹的糧庫烏巢。袁紹的大家張郃得知這一消息,立即稟報袁紹,要求袁紹增援烏巢。但是袁紹的另一個謀士郭圖卻不贊成,他勸說袁紹攻打官渡,這樣曹操的一定會返回來救官渡,烏巢危機不解自救。

官渡之戰:一場決定中國前途命運的戰爭

張郃反對道,官渡之戰相持已久,豈能速戰速決,還是先救烏巢。誰知袁紹偏信郭圖,最終使得烏巢失守,糧草盡毀。郭圖卻打小報告,說張郃幸災樂禍。袁紹起了疑心。致使張郃連夜投降曹操。

如今,劉備開溜,袁紹失了外援;許攸叛逃,袁紹丟了智囊;張郃反水,袁紹折了臂膀。袁紹大勢已去。

官渡之戰:一場決定中國前途命運的戰爭

曹操按照賈詡的建議,集中兵力進行反攻,而袁紹這邊已經軍心大亂了,不堪一擊,袁紹本人帶著他的長子袁譚跳上馬掉頭就往北跑,什麼都顧不上了。稀里嘩啦的,這場戰爭就結束了。

官渡之戰,以曹操的全面勝利而宣告結束,曹操以少勝多,出奇制勝地擊敗了袁紹的十萬大軍。這一戰,使曹操最終在黃河中下游流域、當時中國最繁榮、文化最發達的地區奠定了他無可爭辯的統治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