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曹的好機會,官渡之戰劉表為何不出兵?因為他“後院著火”了

文/嘩嘩說歷史

前言:

劉表生活在三國時期是一大悲劇,因為他的年紀已經很大了,生在漢順帝階段,那時候還是外戚掌權的時代,所以到了東漢末年的時候,劉表實際年齡已經很大了,後來的三國曹操、劉備、孫權等都生在桓帝階段,所以比劉表年輕多了。

有人說劉表守著那麼大的優勢,卻不是去爭霸天下,真的是浪費了皇親國戚的名號,其實你們都錯了,能夠平定當時混亂的荊州局勢的人,難道沒有能力嗎?劉表有沒有?我覺得他是有的。可是,因為他之後沒有去逐鹿中原因此被視作畏首畏尾的人。

滅曹的好機會,官渡之戰劉表為何不出兵?因為他“後院著火”了

劉表

而劉表給人影響最深的就要屬官渡之戰了,很多人說官渡之戰劉表怎麼不參戰呢?多好的一個殲滅曹操的機會,並且袁紹也邀劉表公共夾擊曹操,那時劉表坐擁10萬兵馬,卻沒有幫忙,留下了碌碌無為之徒的誤解,今天就從三個方面來解釋下劉表當時為何沒有去幫忙。

第一:劉表並不是個孬種

劉表,字景升,漢末群雄之一,荊州牧。大夥兒一直以來對劉表就有成見,就是說劉表“太軟弱”,只能做“守成之賊”。大夥兒的印象全是來源於官渡之戰吧,在那一戰中,袁紹和曹操打得很猛烈,隨後袁紹聯繫劉表發兵,結果劉表坐享十萬兵,可是畏手畏腳沒有發兵,最後錯過機會,袁紹慘敗,曹操問鼎北方。

就是由於這一事兒,大家都感覺劉表太弱,如果那時候發兵的話,少說也可以和袁紹均分曹操的地盤。其實那個時候並不是劉表太軟弱了不願發兵!只是那時候荊州的局勢使得劉表無法發兵!

實際上不光大家這樣覺得,就連當時的賈詡也是這樣認為的,他是這樣說的:

賈詡說:表,平世三公才也;不見事變,多疑無決,無能為也。

說劉表對著官渡之戰那樣的大好形勢,結果卻堅守在荊州這麼個破地方,看得出劉表是一個無所作為的人。

滅曹的好機會,官渡之戰劉表為何不出兵?因為他“後院著火”了

官渡之戰局勢圖

其實還有一個人也是這樣認為的,他是誰呢?他就是大名鼎鼎三國志的作者,陳壽,他又是怎樣說的呢。

《劉表傳》:“太祖與袁紹方相持於官渡,紹遣人求助,表許之而不至,亦不佐太祖,欲保江漢間。”

陳壽說在曹操和袁紹在官渡一帶僵持的時候,袁紹派人找了劉表相助,劉表當時是同意了出兵的,但最後卻放了袁紹鴿子,所以說劉表只想保荊州。

其實在這一點上,陳壽是有點不厚道的,在前面還在寫劉表“單騎入荊州”,憑著殺伐決斷、謀略穩定了荊州;後邊又寫了劉表在宛城之戰中出兵支援張繡。張繡了是張濟的侄兒,也就是當初的西涼軍的人,全是漢室的死對頭啊!這樣的情況下劉備都還敢出兵去幫張繡打曹操。

那在官渡之戰中,劉表為什麼要害怕去幫袁紹?如何就忽然變成了“守城之賊”了?這前後邏輯不成立呀!

但是也不得不承認,劉表確實是想保荊州,也的確是放了袁紹鴿子,可是這完全是身不由己!這因為這時候劉表手下反了!

第二:大半個荊州都叛亂,把劉表給坑了

本來那時候劉表已經整軍蓄勢待發,去攻擊曹操了,結果碰到了劉表人生中最大的一次叛變。叛變的是一個叫張羨的人,是那時候的長沙太守。

張羨一個人叛變還不用說,他還帶著周邊三個郡一起叛變!這一下子劉表慌了,這就相當於大半個荊州都不在劉表手中了,你說劉表能不慌嗎?

滅曹的好機會,官渡之戰劉表為何不出兵?因為他“後院著火”了

荊州七郡

你不要覺得荊州很大,當時荊州有7個郡,才這麼點叛亂慌什麼,因為當時南陽郡基本在曹操那裡,而江夏呢,又要防備江東,所以劉表當時事實上能動用的的只有5個郡。所以張羨一造反,劉表手底下4個郡全反了,相當於說半個荊州都不在劉表手中了。

叛亂的四個郡分別是武陵郡、零陵郡、桂陽郡、長沙郡。這個可以在書中找到記載

“(張羨)先作零陵、桂陽長,甚得江、湘間心。”

這麼大的一場叛亂,劉表自己都焦頭爛額了,哪還管得了你袁紹和曹操的事,所以這壓根就不是劉表太軟弱了,只是劉表壓根就騰不出來手,要是沒有這次叛變的話,想必曹操的日子肯定不還會好過的。

再來說說為什麼張羨會在這個時候反,我覺得張羨造反有兩個關鍵因素,一是張羨手下的謀臣恆階的推波助瀾,二是劉表自己的原因。

1、張羨手下的謀臣恆階的推波助瀾

最開始劉表是答應了袁紹,一起夾擊曹操的。結果張羨的手下恆階來勸張羨,不要跟著劉表了,官渡之戰別看曹操是弱勢的一方,但是曹操“奉天子以令諸侯”這一點是任何人都比不上的,而袁紹呢,這個人自以為是,並且頗有反心,所以投降曹操是比較靠譜的,張羨就聽了恆階的鬼話連篇,舉兵來抵抗劉表。

恆階又是誰呢?原來這人是以前孫堅的推薦做的孝廉,這就難怪了,估計是為了給孫堅報仇吧。想不到在關鍵時候之前忽略的一個小人物出來給了劉表一刀!

“舉長沙及旁三郡以拒表,遣使詣太祖。”

2、劉表自命清高

劉表自認為是漢室宗親,平常交往的也都是些名門望族,所以身旁用的人基本都是大家族的嗯,比如蒯良、蒯越、蔡瑁、張允等人,但是也正因為這個壞習慣,有很多有真本事的人被埋沒了,比如說黃忠、魏延、文聘等。其實張羨也是這類不受待見的人。

滅曹的好機會,官渡之戰劉表為何不出兵?因為他“後院著火”了

劉表

這也是有記載的:

“表薄其為人,不甚禮也。羨由是懷恨,遂叛表焉。”

那有很多人就會說了,劉表為什麼不把這些不受待見的人換掉呢?那其實是劉表自己大意了,因為他這個荊州得到得太過輕鬆,用了很多取巧的辦法,所以荊州看似強大,實際根基並不牢靠!

第三:得到荊州並不是能力強,而是取巧了。

還記得當初劉表鬥志昂揚,單騎入荊州,身旁無一兵一卒,那個時候的荊州正面臨袁術的威脅,自己手裡又沒有兵馬,所以只有選用投機取巧的方式了。

劉表手下謀臣蒯良、蒯越等給的建議是,斬首行動,荊州一帶的盜賊看起來很強,實際都是外強中乾之輩,只需將頭領殺掉了,便能夠平定荊州。

然後再招賢納士,北守襄陽,南據江陵,那樣袁術也束手無策。因而劉表的做法是:

“遂使越遣人誘宗賊,至者五十五人,皆斬之。襲取其觽,或即授部曲。唯江夏賊張虎、陳生擁觽據襄陽,表乃使越與龐季單騎往說降之,江南遂悉平。”

就這樣劉表兵不血刃的平定了荊州,事實上這並沒有體現出他有什麼才能,就是靠一張嘴和陰謀詭計,輕而易舉的平定了荊州南邊。

儘管這樣做很輕鬆,但是卻給後面留下了一個巨大的隱患,那就是在荊州並沒有劉表的心腹之人,你說蔡瑁他們,那你就錯了,兩者之間頂多算是合作關係。

滅曹的好機會,官渡之戰劉表為何不出兵?因為他“後院著火”了

劉表太老了

張羨是個徹徹底底的寒士子弟,劉表打心底瞧不起他,但是張羨與其他四郡的關係都很好,張羨一叛,其他四郡也跟著張羨叛亂。

為了順利解決這次的叛亂,劉表使出渾身解數,一度還被張羨壓著打,最後還是因為張羨病死了,劉表才得以平定長沙郡,然後又往南平定了其他郡。

當劉表在自己家裡苦戰的時候,好不容易平定了內亂,曹操在官渡之戰中也獲得了全勝了。那時候已經沒有辦法了,只有眼睜睜地看著了。可以說,張羨之亂打亂了全盤部署!

結語:

在官渡之戰中劉表沒去援助袁紹,確實並不是劉表太慫,只是那時候的張羨之亂迫使著劉表無法去援助袁紹,當然,這其中有沒有曹操的影子就不得而知了,所以曹操全力對抗袁紹,而沒有了後顧之憂!

還有就是取巧得來的終究不是自己的,還是得一步一步腳踏實地的打下來的,才是自己的,藉助毛主席說的一句話,槍桿子裡出政治權說的還是很有道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