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南66 | 空间与民主:英国议会大厦的那些事

近日,英国议会围绕脱欧事件屡起波澜,执政党与反对党各有谋划,双方在议会辩论中的唇枪舌战更是吸引眼球。细心的观众会发现,英国下院议事厅整体呈狭小的长方形,采用面对面的席位设计,区别于其他西方议会剧场式半圆形的空间安排。由此不禁引人思考:英国议会的空间设计有哪些考量?建筑规划如何影响民主体制的日常运转?本文尝试以英国议会大厦为例简要探讨上述问题。

历史与现状

矗立于泰晤士河沿岸的威斯敏斯特宫(Palace of Westminster)又称议会大厦(Houses of Parliament),是英国政治舞台的中心。自中世纪起,该地周边便建有教堂。11世纪上半叶,丹麦国王克努特(Canute the Great)在征服英格兰后定居伦敦,成为首位居住于此的君主。该宫殿烧毁后,国王忏悔者爱德华(Edward the Confessor)开始重建,直至征服者威廉(William the Conqueror)时期方才完成。随后此宫殿经过不断的增补和修缮,为历任君主所居,逐渐成为政府和王室权威的中心。1512年大火后,亨利八世转而选择白厅(Palace of Whitehall)作为居所,该宫殿便成为议会永久的所在地。1834年10月16日,由于烧火供暖不慎,宫殿发生史上最严重的火灾,大部分建筑及其内藏物被烧毁,直至1870年才得以完成重建。

燕南66 | 空间与民主:英国议会大厦的那些事

图1 1834年威斯敏斯特宫大火

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由于选区工作日益繁重,议会所需职员和新建立的机构数量不断增加,对于更大办公空间的需求日益强烈。随着改建周边旧有楼房、兴建新的办公大厦,英国议会目前拥有14栋大楼,占地20.65万平米的房产。除威斯敏斯特宫外,还包括交给上院使用的旧宫院7号、供下议员办公的保得利大厦、混合办公用途的米尔班克大楼和费尔登大楼等。

访客的威斯敏斯特宫之行常依循女王参加议会开幕典礼的路线:从诺曼门廊出发,来到礼服间,穿过皇家画廊和王子厅,到达上议院议事厅。向前穿过上议员厅,便到达威斯敏斯特宫的正中心,即中央大厅,意欲向议员进行游说的选民便在此填写申请。而旁边的邮局在开会期间每天都需处理约5000封邮件。再往前走到达下议员厅,众多议员与记者在重大事项表决前后集聚此处。除正式的办公场所外,宫殿内的设计也为议员们进行研究决策和非正式接触提供良好条件。图书馆、议员厅、用餐室等空间使议员们能够搜索资料或集聚一堂,私下交流观点,寻求动议支持,拟定决策议案,同时也使各种风声耳语在空间暗流中快速传播,由此可能对正式的议会内容产生重要影响。

燕南66 | 空间与民主:英国议会大厦的那些事

图2 威斯敏斯特宫主体平面图

建筑与用语

建筑形态也潜移默化地渗透至议会用语,二者呈现空间上紧密而有趣的联系。譬如,一次会议的召开使用“就坐(sitting)”一词,结束时“休会”即称为“起立(rise)”;辩论在“议员席上(on the floor)”展开,更换党派称为“跨席(cross the floor)”。由于各常设委员会的房间在二楼,因此一项法案进入其审议阶段时,便常被称为“拿到楼上去了”。而“提交(tabled)”一词原意是指将文件放至议事台上这一动作,在议会中则被引申出议员提出动议、质询、法律修正案或大臣提交正式公文等含义。两院进行表决这一环节则被称为“分组表决(divide)”,议员们分别进入两侧表决厅排列通过以计算票数。

需要澄清的是,有观点认为“听从(toe the line)”一词与下院议事厅地板上的红线相关,两边红线恰好间隔两支剑身的长度,以防止冲突产生。但根据记录,并未有任何议员被准许携剑入场,而该词实际上来源于皇家海军要求沿着地板缝线赤脚排列的传统。

议事厅与辩论

下院议事厅布局为激烈而充分的政治论辩提供舞台,反映出英国的民主传统与政治形态。整个议事厅面积不大,简洁朴质,以互相对立的绿色长椅为特征,并未设立独立的座位或桌子,也不提供电话或其他电子设备。区别于上院的“红色”座位和金碧辉煌的室内装饰,“绿色”则代表着“草根”或“人民”。两边各设五排座椅,从公众旁听席的视角来看,左边为执政党席位,担任大臣的议员坐在紧邻议事台的第一排;右边则属于反对党,其发言人也坐在最前面,更小的党则坐在后排。因此,与上述议会用语相同,议员们也依照空间被称为“前座议员(front-benchers)”或“后座议员(back-benchers)”。另外,议会内部的特别委员会常以合意的方式工作,其桌椅则呈马蹄型排列,意在不突出党派分立,在此对比之下议事厅相互对垒的空间格局更显得意涵丰富。

燕南66 | 空间与民主:英国议会大厦的那些事

图3 英国下院议事厅

官方声称该议事厅有427个席位,对于由650人组成的下议院而言,满座时的拥挤可想而知,在辩论中观众也能时常看到有议员站在出入口处聆听会议。历史上英国议会有多次机会可以重新规划空间结构,但几百年来遵循此传统反映出人们对其内在蕴含的理念有所认同与坚守。1941年,下议院曾因战事被摧毁,不少声音支持重建时采用半圆型设计,突破原有的空间限制,但下院最后仍决定采用原有安排。正如丘吉尔所言:“假如议事厅大到能够容纳所有的议员,有九成的论辩都得在几乎半空或全空的房间内,在令人无力的气氛中进行……而我们希望看到的议会,能够热烈、轻松而又灵活地进行自由论辩。为此目的,小一点的议事厅和亲密感是不可或缺的……对话需要一个够小的空间,而且在重要的场合,也必须有一种急迫拥挤的气氛。”在相对狭小的空间内,议员们无须到讲台上拿着话筒发言,而可以直接从自己的座位上站起来表达意见,在重要辩论或首相质询环节更是增强了现场的紧张氛围。即使在不太重要的会议上参与人数不多时,也不会出现诸如其他议会发言时空旷、稀落的感觉。数百年来英国议会在此空间结构下实现了良好运转,被认为“在英伦小岛上制止了独裁的滋生并坚持不懈地致力于消灭那些来自外部的独裁侵略者”,为民主政治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由此逐渐成为英国民主的象征。

燕南66 | 空间与民主:英国议会大厦的那些事

图4 Boris Johnson在Prime Minister’s Questions环节发言

同时,两边座椅的中间设有通道,其顶端坐落着装有华盖的议长席位。与此相呼应,议长作为下院委员会主席必须持中立的政治立场,履行控制辩论、决定发言人员、选择修正案、允许紧急问题讨论、维护议会规则和组织投票等职责。

上文提到,“表决”这一程序与空间有着关联。如图2所示,下院议事厅两侧专门设有“赞成”表决厅和“反对”表决厅。当某项议案的辩论结束时,议长将宣布进行“分组表决(division)”。此时计票员将在表决厅的出口,计算从此通过的议员人数。宣布表决的8分钟后,议长将下令“锁门”,门卫则将分组表决厅的门锁上,在表决结果宣布且议长下达“开锁”命令后方才再次打开。由此可见,议员们将在空间上展现更为直观的决定和立场。那么为何不采用电子票决呢?部分原因是议员们在议事厅内没有专属座位,需另设表决站,而目前的方式已经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投票结果的信任度和准确性。

修复与挑战

高速运转的现代英国议会仍然栖身于古老的威斯敏斯特宫中,随着时间流逝,建筑内外暴露出大量问题,威胁着议会的正常工作。宫殿墙体恶化,屋顶需要检修,未对污染及时处理使大量石材腐烂。建筑物的动脉——潜藏在内部的电气、供暖、通风、排水、通讯等管道系统寿命有限,但大多数自建造以来未能及时更换,目前运转的情况不甚满意。举例来说,委员会走廊上曾有水管爆裂,在15分钟内排放了30000升水,对殿内装饰和图书馆珍本造成破坏,随后的修理也花费三个星期。

燕南66 | 空间与民主:英国议会大厦的那些事

图5 亟待修复的宫殿墙体

建筑内部的修复更新并非易事。首先,作为英国一级文物保护对象和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威斯敏斯特宫在建筑结构上的任何变更都需要经过英格兰遗产委员会(English Heritage)和威斯敏斯特市政议会规划者的审核以及民间人士的监督。寄寓于历史中的传统与美感在某种意义上也带来现代化变革的阻力。其次,真正的困境在于:进行翻新工作的同时是否要保证议会事务照常进行?一方面,议会正常工作时只能对系统进行最小程度的维护和更换,远远慢于建筑物的恶化速度,系统故障的风险也会日益增加,从长远看来是不可持续的方案。另一方面,若将其中部分或全部的议员及职员搬至其他场所,以为威斯敏斯特宫提供五六年的修缮时间,那么议员们的议事空间则面临改变,其讨论氛围及办公方式是否会受到影响呢?第三,议会可能还面临更大的期待与挑战,不仅是要求其修复建筑,更重要的是在节省开支的前提下更加创新性地利用空间,即在这座遗产内部维护传统的同时与时俱进。事实上,英国议会已于2018年提出《国会建筑(恢复和更新)条例草案》,该方案经多次修改后于上下议院通过,最终在2019年9月获得皇家批准,决定于20年代中期将议会搬离威斯敏斯特宫。而在搬离该宫殿后的五六年时间内,英国议会的运行又将呈现何种形态呢?让我们持续关注。

燕南66 | 空间与民主:英国议会大厦的那些事

图6 威斯敏斯特宫

综上,空间与行为体在时间流转中建立起相映成趣的默契。“我们塑造了建筑,而建筑反过来也影响了我们。”建筑并非只是物理意义上的静止存在,更重要的是在与人互动的过程中创造出更深远的意义与现实。议会大厦为英国民主实践提供绝佳的舞台,是政治决策的集聚之地;而议会又在建筑中投注其政治传统与精神理念,同时折射出该国对自身的认知与定位。更深入地说,“形式即行动”,除建筑空间自身外,它也是人的行动空间,容纳着社会实践和现实活动的可能性。由此,空间设计可以潜移默化地形塑着政治形态与思维方式,二者呈现共同呼吸的状态,议会用语与议事厅辩论即是明证。当然,空间在促进政治进步的同时,也可能带来局限与挑战,但在不断地调适与革新中说不定会焕发新的活力。可以看到,威斯敏斯特宫从古老的历史中走来,在今日仍充满着生命力,于岁月涤荡中承载着英国民主政治的积淀与变迁。

(作者:沈欣,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燕南66优创团队出品)

参考文献:

[1]罗伯特·罗杰斯,罗德里·沃尔特斯.议会如何工作[M].谷意译.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迪耶·萨迪奇,海伦·琼斯.建筑与民主[M].李白云,任永杰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