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沒聽到“互聯網家裝”?

互聯網家裝是在“互聯網+”的背景下,藉助互聯網思維和工具,改造傳統裝修存在的問題,通過優化並整合裝修產業鏈,把裝修流程標準化和模塊化,然後去掉原來中間環節,顛覆傳統裝修,讓裝修變得簡單、透明、精緻,性價比更高的一種潮流裝修模式。

2015年,被炒得火熱的互聯網家裝行業共發生融資事件68起,共有53家企業獲得融資,融資金額高達54.1億元。這是巔峰,亦是深淵......

2015年年末,互聯網家裝的風暴悄然而至,200餘家互聯網家裝平臺中就有四五成已經走向倒閉,公開的死亡名單中,牆蛙科技、宜居家裝網、珂居網、家裝360、美裝、宅師傅等企業都榜上有名。在這些平臺被扎堆淘汰的同時,互聯網家裝進入低谷期。

你有多久沒聽到“互聯網家裝”?

有業內人士從專業的角度總結了失敗原因,最為根本的可以歸納為以下兩點:

其一,跨界轉型,盲目跟風。

這些淘汰平臺中不乏出身家裝細分領域的企業,比如以壁紙為主營的牆蛙科技;以裝修監管、預算審核為主要業務的宅師傅等等。但風口的吸引力也非常大,這些平臺選擇放棄深耕自身領域,攪進互聯網家裝的渾水裡,無非就是想要分一塊蛋糕。甚至新美大和房天下這樣的巨頭也來湊熱鬧,跨界玩互聯網家裝的考驗在於對家裝行業本身並沒有理解透。

其二,缺乏實力,質量與服務“表裡不一”。

太多平臺湧現進來,行業又沒有多少創新東西,裝修樣板、產品、風格同質化現象嚴重。不具備融資能力的企業很快就在競爭中變得入不敷出,只能應付業主,偷工減料甚至變相增項,空有一套漂亮的策劃方案,卻沒有能力提供相應的高品質產品和服務。

低谷期持續至2019年,更嚴峻的情況是業內出現聲音——“互聯網家裝平臺或將消失”。於是,我們看到所謂的互聯網賦能家裝行業的熱度下降,資本也不再關注,行業整體頹勢明顯,但是否真的就沒有企業能在互聯網與家裝這個行業立足呢?

你有多久沒聽到“互聯網家裝”?

筆者認為,互聯網仍然是一個大方向,但目前來說,家裝行業與互聯網還沒有找到緊密掛鉤的鏈接點,並且從整體大趨勢來說,家居行業想要突破,勢必要藉助互聯網的力量,這種力量不僅是互聯網的信息處理技術,更是互聯網變態級的裂變基因,用數據分析生意。

你有多久沒聽到“互聯網家裝”?

互聯網能夠賦能家裝的行業的,目前顯示出的大致有以下三點:

一是助力家裝行業標準化。從簡單組合到深入整合,利用大數據挖掘有效資源、描繪用戶畫像,精準對接用戶需求。從設計、產品、施工、材料及服務等各方面呈現出標準化、個性化,並且不容易被複制。

二是助力家裝行業全線打通供應鏈。從前端獲客、設計、材料下單、物流、配送、施工和售後等,都能在系統裡無縫對接,最大程度降低對人的依賴。

三是助力家裝行業構建自己的“護城河”。在獲客、施工、供應鏈、各種體系及標準輸出、團隊執行力等方面具備相對較強的核心競爭力,使得其他能力互為補充,規避“木桶效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