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文學家發現新黑洞,直接顛覆了人們對恆星級黑洞的認知

11月28日凌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Nature》發佈惡劣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劉繼峰、張昊彤研究團隊的一項重大發現,依託我國自主研製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郭守敬望遠鏡(LAMOST),研究團隊發現了一顆迄今為止質量最大的恆星級黑洞,並且提供了一種利用LAMOST巡天優勢尋找黑洞的新方法。

中國天文學家發現新黑洞,直接顛覆了人們對恆星級黑洞的認知

在往常的研究發現中,發現了不少黑洞,一直遵循著人們對黑洞成因的預測,以及黑洞大小的預測,科學家通過這些天體的情況,建立了宇宙的模型,形成了如今的宇宙觀。這一次的發現打破了人們的認知,這顆恆星級黑洞的質量超出了理論預言的質量上限,有望推動恆星演化和黑洞形成理論的革新。

眾所周知,黑洞是一種本身並不發光的神秘天體,任何物質,包括光都無法從它身邊逃離,所以在很長時間的天體研究中,人們一直沒有發現黑洞的存在。黑洞一般分為恆星級黑洞、中等質量黑洞和超大質量的黑洞。恆星級黑洞是由大質量恆星死亡而形成的,在宇宙中廣泛存在,物理學家曾預言,銀河系中有上億顆恆星級黑洞,但是如今科學家只在銀河系發現大約20顆恆星級黑洞,這是通過黑洞吸積伴星氣體所發出的X射線來識別的,這些黑洞的質量均小於20倍太陽質量的黑洞。

中國天文學家發現新黑洞,直接顛覆了人們對恆星級黑洞的認知

天文學家一直努力研究,在太空中搜索,想解開這個天文奧秘。從2016年開始,國家天文臺的研究團隊利用LAMOST開展雙星課題研究,花費兩年時間,監測了3000多顆恆星,結果發現,在一個X射線輻射寧靜的雙星系統中,一顆8倍太陽質量的藍色恆星,圍繞一個“看不見的天體”做著週期性運動,通過光譜我們發現,那個看不見的天體很有可能就是一顆黑洞,這引起了科研人員的注意,通過西班牙10.4米口徑加納利大望遠鏡和美國10米口徑凱克望遠鏡,進行了進一步光譜性質確定,計算出該黑洞的質量是太陽的70倍,在兩年的觀測時間裡,我們的LAMOST共為這項研究做了26次觀測,累計曝光時間40個小時,正是因為有這麼棒的望遠鏡,才能這樣高效的發現這顆黑洞。

中國天文學家發現新黑洞,直接顛覆了人們對恆星級黑洞的認知

這顆70倍太陽質量的黑洞打破了一直以來理論值為25倍太陽質量的上限,這顆新黑洞的質量已經進入了現有恆星演化理論的“禁區”,這項發現將推動黑洞天體物理研究的復興。

會議推薦:

第二屆生物質資源化國際會議(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mass Resources Reuse)將於2019年12月18日至21日在河南農業大學舉行。會議旨在提供一個溝通交流的平臺,提供有關生物質資源範圍內的研究開發、創新和工業化的信息,讓專家、學者、官員、投資者可以通過該論壇傳播思想,併為可持續的未來而共同努力。ICBRR2019致力於創新卓越,致力於加強合作,將提供機會並吸引相關領域的領導者,對生物質資源的創新和產業化以及再利用產生積極影響。本次會議的報名通道已經開始了,想要參會的小夥伴要抓緊時間報名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