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限效應:重要的事到底應該說幾遍,才能說到人心裡去?

超限效應:重要的事到底應該說幾遍,才能說到人心裡去?

先解釋下,什麼是超限效應。

美國作家吐溫有一次在教堂聽牧師演講,起初他覺得牧師講的非常好,所以決定演講結束後捐款十美元。

然而十分鐘過去了,牧師還在演講,這時吐溫有些著急了,決定減少捐款金額。

又過了十分鐘,演講依然還沒結束,此時吐溫顯然已經非常不滿,他決定改變計劃,一分錢不捐。不僅如此,演講結束之後,他還從盤子裡偷偷拿走了兩美元。

這種刺激過多,過強和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人們心裡不耐煩或者反抗的心理現象,就被稱之為超限效應。


超限效應:重要的事到底應該說幾遍,才能說到人心裡去?

超限效應的體現之一,是經常用來解釋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喋喋不休,孩子屢教不改的現象。

比如:對於孩子來說,早晨起床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大部分家長會遇到這個問題。

“寶寶,起床了!”“趕緊起床,不起床要遲到了!”“一會遲到,會被老師批評的!”“趕緊穿衣服,快點,快點!”“趕緊起來,一會還要刷牙,洗臉,吃早餐”等等。


眼看著時間要到了,孩子還在那裡呼呼大睡,家長不可謂不著急。嘮叨到最後,起床了,還是遲到了,即使孩子捱了老師的批評,第二天的歷史又重演了。


當孩子犯了錯誤,父母一次、兩次、三次、五次、十次地對同一件事情反覆批評,孩子的內心會發生一種心理變化:從內疚、不安到不耐煩,甚至是反感討厭,被逼急了,就是“偏要和你對著幹”!


超限效應:重要的事到底應該說幾遍,才能說到人心裡去?

超限效應也可以體現在企業管理中。

樊登在一次演講中說到:在公司裡最大的成本是重做。我們很多老闆抱怨現在的員工執行力不夠,其實是管理者的問題。

中國的老闆在佈置任務時喜歡說兩句話:“看著辦,我相信你!”“不要讓我說第二遍。”一旦要老闆說了三遍,就是下級不稱職。不是說“事不過三的”嗎。

而西方管理學要求領導佈置任務要說5遍。給華為起草《華為基本法》的包政教授,就這樣描述日本公司如何佈置工作的。

第一遍,管理者:“渡邊,麻煩你幫我做一件事。”渡邊準備去做。

第二遍,管理者:“彆著急,麻煩你重複一遍。”渡邊重複了一遍。

第三遍,管理者:“你覺得做這事的目的是什麼?”渡邊複述出目的。

第四遍,管理者:“你覺得做這事會遇到什麼意外?遇到什麼情況你要向我彙報,遇到什麼情況你可以自己做決定?”渡邊說:“如果遇到A情況我向您請示,如果遇到B情況我自己解決。”

第五遍,管理者:“你還有什麼更好的想法和建議嗎?”渡邊談談自己的看法。

五遍講完,員工對各種突發情況、場景都有預案了,再去執行一般就又快又好。

所以,佈置任務,豈止說3遍,是一定要說5遍。


超限效應:重要的事到底應該說幾遍,才能說到人心裡去?


有沒有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同樣是給出反饋,家長們給孩子的諄諄教導,往往就能把孩子搞毛了,把情況惡化到孩子要和家長們對著幹的地步。

而作為日本企業的領導術裡,卻又極其強調佈置工作要說5遍,才肯放員工走呢。難道,日本企業管理者,就不擔心超限效應嗎?


超限效應:重要的事到底應該說幾遍,才能說到人心裡去?

為什麼會“話說三遍淡如水,甚至話說三遍惹人厭”,無非是因為這三遍或三遍以上的囉嗦,僅是話術的重複、重複、在重複。要知道,再好吃的食物,讓你天天吃,你也有吐的那一天。那又何必在別人、在孩子面前,做一個喋喋不休的唐僧呢。

但,如果一件事,一個任務,甚至一個錯誤,可以由淺入深的進行溝通分析,讓對方覺得這不僅僅是指責,是埋怨、是貶損他,而是真的想和他一起,解決問題,杜絕下次再有同樣的失誤。

同時,這樣的溝通,不但可以找到深層次的原因,還能發現若干個解決方案,以備不時之需。想想看,換做是你,你還會有牴觸情緒嗎。


最後,所謂超限,超的是人人都不待見的“祥林嫂”的表達模式,超的更是已經淡如水了還給裡面撒雞精的無聊做法。

換成我,也會改變捐款的心意,從盤子裡偷偷拿走了兩美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