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剧情特色、人物刻画、冠军思维解读」来赏析《摔跤吧!爸爸》

【声明】:本文为原创首发。

提到印度电影,你会想到什么?你是否想到大多不是一言不合就尬舞,就是异域风情满满?而今天我们要讲的却是一部场景配乐朴实但充满人文关怀、温情赋能、激励人们(本片尤指女性)为自己争取命运自主权并赢得尊严的励志喜剧电影——《摔跤吧!爸爸》

这部电影先于2016年12月在印度上映,刷新了印度电影史上国产片票房纪录;后于2017年5在中国大陆上映,当时取得了12.95亿元的票房成绩。

该片根据印度摔跤手马哈维亚·辛格·珀尕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曾经的摔跤冠军马哈维亚打破印度传统,用心培养两个女儿成为女子摔跤全国冠军、世界冠军的励志故事。

今天,我将从"剧情特色、人物刻画、冠军思维解读"这3个角度,来为你解读《摔跤吧!爸爸》的魅力。

从「剧情特色、人物刻画、冠军思维解读」来赏析《摔跤吧!爸爸》

一、剧情特色

  • 1、由表及里,严肃中透着自嘲幽默

这部电影,除了励志之外,还体现了为印度女性争取平等权利的努力,但是却没有在那正襟危坐地讲大道理,而是用一种轻松活跃、幽默甚至自嘲的氛围带出来。

比如,马哈维亚到处寻访生儿子的秘方,花样百出,一心求子。每到生产时,全村的人都聚集在院子前面一起等候谜底的揭晓,好不热闹。就这样群体性翘首以盼了一回又一回,马哈维亚和妻子却依然没有生出一个儿子,清一色的全是女儿。他脸上的颜色每次都在经历春夏秋冬更替般的轮回洗礼。

这些既是自嘲重男轻女的思想,又是用活跃的氛围反映出了印度在男女权上的观念的普遍现状。

  • 2、演员专业,细节演绎到位
从「剧情特色、人物刻画、冠军思维解读」来赏析《摔跤吧!爸爸》

为了表达摔跤专业性的真实效果,爸爸的扮演者阿米尔·汗和两个女儿扮演者都是经过为期一年半的摔跤特训,严格学习摔跤技术。所以,在赛场上的摔跤动作都是真材实料的展示,每一次翻滚,每一次扑倒,演绎到位的处处细节都体现出了摔跤的力量和技巧,很好地诠释了摔跤运动员的角色。

从「剧情特色、人物刻画、冠军思维解读」来赏析《摔跤吧!爸爸》

不仅如此,为了更好演绎19岁、29岁和55岁三个年龄段的爸爸,扮演者阿米尔·汗,实力派国际巨星,没有用抠图,没有用特效。为了展现出55岁爸爸的大腹便便和对应状态,他疯狂增肥;为了贴合29岁摔跤手生涯黄金时期的矫健体型需要,他又疯狂甩肉,在身材管理上如此快速见效,足见他的敬业、拼搏。

从这些地方,你都可以发现这些演员为什么如此优秀、这部电影为什么如此成功的个中原因。

从「剧情特色、人物刻画、冠军思维解读」来赏析《摔跤吧!爸爸》

  • 3、情感真实动人——5大泪点

马哈维亚的确是一位严父,但严格的外表下是柔软的慈爱。如果你欣赏这部电影,一定会感受到一些直击心灵的泪点。

泪点1:当爸爸被当时心高气傲的吉塔撂倒时,满脸尘土,不停地呛着,连句话都说不出来,却只听到女儿在教训自己,你也许会感受到为人父母的辛酸

从「剧情特色、人物刻画、冠军思维解读」来赏析《摔跤吧!爸爸》

泪点2:当妹妹巴比塔获得全国冠军,而姐姐吉塔却在国际赛惨败时,被吉塔“打败”的爸爸尽显老态地说 “而我只会越来越老”。你也许会感受到一个有雄心万丈的人年龄渐大、无法托举叛逆的孩子时,只能充满担忧地静观其变时的挫败感。

泪点3:当爸爸听到遭遇惨败的吉塔在电话那端泣不成声时,眉头一颤、眼睛一红,向来坚强、在孩子们面前从来不轻易表露自己脆弱一面的爸爸,一时不知所措、无法言语、泪光闪闪,你很难不感同身受。

泪点4:当女儿们因为接受自己的密训备战英联邦运动会而被大教练普拉莫德告发时,他步履蹒跚但又加紧步伐地赶往体育学院,声泪俱下地恳求校方不要开除女儿,你会看到可怜天下父母心

泪点5:在吉塔参加英联邦运动会的最后决赛时,心胸狭隘的普拉莫德又耍诈把爸爸关到了小黑屋。爸爸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最后只能无能为力地为女儿凝神祈祷……当他终于离开小黑屋跑向赛场、女儿终于获得国际冠军、印度国歌终于响彻国际赛场时,爸爸看着吉塔的金牌,

用毛巾擦着滚涌而出的热泪,父女三人相拥而泣。你会看到身为父母的忧与乐

爸爸在剧中面临挫折时曾说过:“奖牌不会从地里长出来。你要用心培育它,用你的爱心、你的努力、你的热情。”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以身作则,言行一致。

从「剧情特色、人物刻画、冠军思维解读」来赏析《摔跤吧!爸爸》

二、人物刻画

  • 1、 心有不甘的爸爸敢做梦:一心求子到望女成凤

马哈维亚以前是摔跤手,但是为生活所迫,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摔跤手生涯。但是,一直怀有为国争光的梦想让他心多不甘。于是,他寄希望于自己的儿子能继承自己的梦想之路。可是上天总是跟他开玩笑,他和妻子生了一个女儿又一个女儿,连续四胎都是女儿,他垂头丧气,黯然地把自己的荣誉奖牌、奖杯们锁进了箱子。

上天为他关上了一道门,但也为他打开了一扇窗。在一次得知女儿们气不过男孩子们的欺凌而把对方打得鼻青脸肿的时候,他惊喜地发现了大女儿吉塔、二女儿巴比塔的摔跤天赋。自那以后,他对这两个女儿开启了摔跤手的魔鬼训练之路。

从「剧情特色、人物刻画、冠军思维解读」来赏析《摔跤吧!爸爸》

也许爸爸的初衷是自私的,是出于自己想为国家拿一块金牌的个人梦想,但随剧情深入,你会越来越体会到深沉的父爱。在印度,女性普遍地位低下,没有选择的权利,但是爸爸坚持为两个女儿选择了一条不一样的道路。

当然,这条路并不好走。他承受了异样的眼光和冷嘲热讽,甚至妻子也不理解他,女儿们反抗他,但是他想方设法地一步步化解了各种困难,一步步地帮助女儿们成为摔跤能手、冠军,助力女儿们展开完全不同的人生画卷。

  • 2、折腾的吉塔、巴比塔从平凡的女孩到不平凡的冠军

从传统少女到被爸爸一下子推入了摔跤魔鬼训练,吉塔和巴比塔两姐妹既深感惊讶,又倍感酸爽辛。她们不仅被迫剪掉了印度女孩的标志性长发,脱掉了习惯了的长裙、禁吃了美味甜食,还要每天早上5点起床,穿着短裤,被爸爸追在屁股后,奔跑在田野间、小桥上、泥路里。

她们无法理解爸爸,觉得那很不正常。

从「剧情特色、人物刻画、冠军思维解读」来赏析《摔跤吧!爸爸》

于是她们调慢爸爸的闹钟,把电灯烧掉,假装打不过堂哥,为了反抗爸爸的严苛训练,使尽了各种招数。甚至有一天,姐妹俩偷偷地穿上裙子、化好妆,在闺蜜婚礼上尽情跳舞,却被爸爸莫名其妙地搅和了。两姐妹感觉脸都丢光了,怨声载道。

然而,本应沉浸在幸福中的新娘闺蜜却眼中带泪地对她们说:

“我倒是希望能有一个这样的父亲,至少他是为你们着想。否则,你们也会像我一样,从出生起,就注定与锅碗瓢盆为伍,整天有做不完的家务,到14岁的时候就要嫁出去,好减轻这个家庭的负担,最后被送到从未见过的男人面前,为他相夫教子度过余生。这就是我的人生。至少你们的父亲把你们当做他的孩子,为了你们与全世界对抗,为了你们忍受世人的嘲笑,为什么呢?就是为了让你们能够主宰自己的未来。他又有什么错呢?”

从「剧情特色、人物刻画、冠军思维解读」来赏析《摔跤吧!爸爸》

一语惊醒梦中人,从此两姐妹自觉地接受训练、配合训练,享受训练的刻苦、快乐和成就感。在爸爸的悉心培育下,姐姐吉塔首先脱颖而出。她在泥地里打败了壮硕的男摔跤手,即使体重过轻也赢得了初级组比赛,连续三年蝉联全国冠军。

  • 3、爸爸成长型思维教导PK大教练固定型思维训练

随着吉塔走进印度国家体育学院,大教练普拉莫德告诉她: “忘记以前学到的一切!”面对新教练,面对宽松的新训练环境,面对花花世界,吉塔的心态逐渐改变,她开始关注美发、美甲、美食,开始追求大教练所谓的新动作、新技巧,开始鄙视爸爸曾经教的招式,开始浮躁自负

放假回家的时候,还和爸爸摔跤比量了一番,把逐渐年迈的爸爸撂倒在地。在父女一战后,爸爸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充满担忧地默默目送吉塔的背影回校。

从「剧情特色、人物刻画、冠军思维解读」来赏析《摔跤吧!爸爸》

当妹妹巴比塔在爸爸的指导和陪伴下获得了全国冠军时,爸爸告诉她:“我希望你永远记得自己是怎样走到今天的。”而吉塔在国际赛中遭遇首轮就被淘汰时,大教练却告诉她:“有些人注定与世界冠军无缘。”

面对同一个吉塔,在遭遇之前的失败之后,大教练普拉莫德认为她只能去参加英联邦运动会的51千克组,才有可能赢块铜牌时,爸爸却坚信她有能力去参加55千克组争取金牌。

这些地方都能很明显地看出,面对过往、现在或将来时,面对成功或失败时,爸爸和大教练的思维模式完全相反,爸爸表达和传递培养的是成长型思维模式,而大教练灌输的却是固定型思维模式,所以他们的教育成果也截然不同

从「剧情特色、人物刻画、冠军思维解读」来赏析《摔跤吧!爸爸》

三、 冠军思维解读:思维决定人生

这部电影的原型是马哈维亚,是一名摔跤手,也是印度著名女子摔跤手吉塔和巴比塔的父亲和教练。吉塔在2010年的英联邦运动会中获得了55千克级自由式女子摔跤组金牌,成为了首位获得该项目金牌的印度女选手,并且她也是印度第一位有资格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女子摔跤手。吉塔的妹妹巴比塔曾在2012年世界摔跤锦标赛中获得了铜牌,并在2014年的英联邦运动会中获得了金牌。

培养孩子成才已不容易,更何况是培养世界冠军呢。那么马哈维亚的冠军培养之路给了我们什么启发呢?

《终身成长》一书的作者德韦克把人的思维模式分为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固定型思维模式的特点是相信人的才能水平不变,不相信努力的价值、为拒绝改变寻找借口;而成长型思维的特点是相信人的基本能力可以通过努力得到提升,相信学习是通往成功的关键,会直面挑战、正向反馈。

爸爸马哈维亚与教练普拉莫德的教练方式、引导方式截然不同的背后,体现的正是他的成长型思维模式。他从始至终坚持用成长型思维来培育孩子,帮助她们一步步地成为全国冠军、世界冠军,帮助女儿们实现了人生的逆袭,也为国家争了光。这正是“思维决定人生”的真实写照。

从「剧情特色、人物刻画、冠军思维解读」来赏析《摔跤吧!爸爸》

马哈维亚及摔跤女孩们的原型合影

那么这对我们培养孩子有什么借鉴意义呢?个人总结了以下点:

1、 没有人天生就应该赢或输,每个人都有他的优势所在,要发挥优势。

2、 努力奋斗的人,应该学会在压力下如何专注。

3、 成功源自尽自己最大努力做事,源自学习和自我提高。

4、 失败是成功的起点,从挫折中获取动力和寻找提高的机会。

5、 掌控自己走向成功以及维持成功的过程,掌控你的能力和动力。

6、 相信能力可以持续发展,去践行终身成长。

【总结】

《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剧情发展由表及里,细节演绎到位,情感真实动人,震撼心灵;人物刻画突出,马哈维亚对女儿们的培育,给了无数家庭一面镜子;扎根印度本土,又能跨越国界,让我们学习到了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培养孩子成才的关键性思维——

成长型思维。

文章作者简介:李策予,国际认证鼓励咨询师、思维训练师,专注于全脑与情商平衡发展教育,与孩子共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