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文軍:齊國納賢賦

齊國納賢賦

□ 薄文軍

齊國納賢,始於桓公;以客為卿,陳完違命。

卻之再三,官封工正;一生勤勉,得享令名。

文王之德,羑里其行;比及武王,牧野興兵。

敬仲之澤,四世可風;玄孫田常,已露崢嶸。

景公圖霸,巨澱尋蹤;重登柏寢,遙想會盟。

晏嬰妒才,孔子難封;二桃三士,自毀長城。

孫武南渡,吳國中興;賢智外徙,始作其俑。

田氏代齊,自詡天命;陳卜太史,齊讖懿仲。

國祚既享,未為安寧;滿朝宗室,猶自內訌。

孫臏赴魏,龐涓不容;田忌賭馬,小試刀兵。

威王識人,反間猶成;湣王爭強,樂毅合縱。

孟嘗養士,狗盜雞鳴;周遊韓趙,挾鄰自重。

曠日爭鳴,稷下學宮;搖唇鼓舌,各奔西東。

沸反盈天,選賢舉能;亂雲飛渡,幾人赤誠?

秦王高瞻,逐客有令;李斯上書,誓言效忠。

溯其往事,達於孝公;商鞅之法,富國強兵。

戰國紛擾,厥有七雄;時尊二帝,齊秦並稱。

論之國力,自有伯仲;遠觀後事,益加分明。

劍本利器,雙刃其鋒;把握不定,自傷性命。

君子愛才,網絡群英;張弛有度,保泰持盈。

後 記

近日讀史,感覺有個話題值得我們反思:一向為我們津津樂道的“稷下學宮”,對齊國的發展富強到底提供了多少正能量?對那些奔走於諸侯之間的飽學之士來說,齊國到底是“試驗田”還是“唐僧肉”?對齊國的發展來講,他們又該是“催化劑”還是“寄生蟲”?本來家底不錯的齊國,遭遇他們之後是發展壯大了還是消極落後了?

換一個角度說,齊國既然擁有稷下學宮這樣的高峰論壇和永久會址,那它在識人選人用人方面又有什麼獨特之處呢?同一時期,同屬戰國七雄的秦國和齊國在人才政策上有什麼不同?還有大名鼎鼎的晏嬰,他為什麼會卻孔子而進車伕,薦穰苴而殺有功?凡此種種,都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當然,許許多多的結局,都是多元因素造成的,我們也不會把板子打在少數人身上。只是我們憑藉一篇短文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先來思考一個問題。工作之餘,作《齊國納賢賦》以記之,並求拋磚引玉。同時引《史記·田敬仲完世家》之“索隱述贊”以饗廣大文友:

田完避難,奔於大姜;始辭羈旅,終然鳳皇。

物莫兩盛,代五其昌;二君比犯,三晉爭強。

和始擅命,威遂稱王;祭急燕趙,弟列康莊。

秦假東帝,莒立法章;王建失國,松柏蒼蒼。

薄文軍:齊國納賢賦


薄文軍:齊國納賢賦


薄文軍:齊國納賢賦


(作者為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黃河文化經濟發展促進會理事,黃河口地域文化研究學者、資深媒體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