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影視劇中的輕武器道具——加拿大布倫7.7MM輕機槍

當捷克斯洛伐克生產出ZB-26型輕機槍時,這種輕便可靠的機槍不僅風靡全球,連一向高傲的大英帝國也十分青睞這種設計,為此英國特意前往捷克接洽,購買了機槍的生產權。

拿到圖紙的英國立即著手仿製工作,槍支本身的動作原理基本沒變,主要的改變就是將子彈口徑改為英制的7.7毫米,同時20發子彈的彈匣活力持續性太差,新開發了30發弧形彈匣和100發的雙層彈盤,火力持續性得到很大提升。同時槍管上的散熱片也被取消,整根槍管比較整潔。

製造任務由英國恩菲爾德工廠負責,1938年開始大規模量產,正式名稱是MKI 7.7mm布倫式輕機槍,此時已經距離英軍正式列裝布倫輕機槍3年了。此後布倫輕機槍經過幾次改進,無非是一些小修小改,整體上並沒有什麼變化。值得注意的是,該槍相較於ZB-26,最大射程從1000米下降到600多米;這個變化並不影響機槍的戰鬥,因為採用機械式瞄準器,一般射手在1000米外基本沒辦法擊中人體大小的目標。二戰期間布倫輕機槍由多間不同工廠生產,包括:

英國恩菲爾德輕兵器工廠(RASF Enfield) - 初期每月400把,後期在1943年增加至每星期1000把

加拿大 John Inglis and Company - 1938年3月,英國政府與加拿大政府簽署聯合生產合約,從1940年開始,把生產當中的5000挺供應給英國、7000挺供應給加拿大。

在1943年世界60%的布倫輕機槍由John Inglis and Company生產,當中還生產7.92毫米口徑的供應給中國,槍身還刻上"七九勃然加拿大造"。

加拿大 Long Branch

印度 Ishapore

澳大利亞 Lithgow

中國:一直用到朝鮮戰爭結束

英軍不僅自己使用,而且提供給其他的英聯邦軍隊,在東南亞地區、印度等國家和地區都有大量裝備,而且因為戰時需要,加拿大也加入了生產,根據《租借法案》,在1944年時向我國提供了大約40000挺布倫輕機槍,這些機槍都被改成了7.92毫米口徑,以使用當時中國軍隊普遍裝備的相應口徑步槍彈藥。在抗日戰爭中這些機槍為打擊日寇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相比於二戰中其他的輕機槍裝備,如ZB-26、勃朗寧輕機槍或者“歪把子”輕機槍等,布倫輕機槍在繼承了ZB-26優點的同時,又融入了一些改進,使得作戰效率大大提升,因此許多學者認為它是二戰時期最好的輕機槍。

參數

自動方式:導氣式

口徑:0.303(7.7×56mm)和7.92mm

容量:25發梯形彈匣,30發彎曲彈匣、100發雙層彈盤

重量:23磅

全長:1156毫米

槍管長:535毫米

初速:743.7m/s

膛線:6條,右旋

槍管冷卻方式:氣冷

理論射速:500發/分 型號:Mk I、Mk II、Mk III、Mk IV、L4(北約7.62mm)

抗戰影視劇中的輕武器道具——加拿大布倫7.7MM輕機槍

我的團長我的團中,迷龍使用的加拿大布倫機槍道具,但是應該是原裝子彈不好找了,彈匣改為56衝彈匣了


抗戰影視劇中的輕武器道具——加拿大布倫7.7MM輕機槍


抗戰影視劇中的輕武器道具——加拿大布倫7.7MM輕機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